府保两县一城48 陕西一号公路府谷段

文摘   2025-01-18 18:09   山西  

   陕西一号公路府谷段

                 石滔


从府谷县城沿黄河顺流而下,到了新区的崇塔村,黄河来了一个90度的大拐弯,从原来的向西流改为向南流。经过碛塄、杨家庄,华坞、丰山,就到了我的故乡园子辿村。这条路过去很难走,步行足足80里。

     府谷县最南端白云村山水如画



到了1990年代,郭家水、李涛主政府谷县委和府谷县政府的工作。提拔了一个从部队上复员回来的军人。他叫祁万才。万才身材高大, 说话办事,雷厉风行。他在担任王家墩乡党委书记时,动员全乡人修建从白云村到黄草滩的公路。这段公路紧扣黄河畔。多数路段需要在悬崖峭壁上凿通,工程之艰巨实属罕见。从全乡各个村庄抽调来的民工,硬是用雷管、炸药、铁锹、尖镢和手推车修成这段地方道路。

沿黄公路上我的家乡园子辿村,坐落在胡桥沟与黄河衔接处



后来组织上又把祁万才调到碛塄乡任党委书记,接着修通了华坞村到崇塔村三十里的沿山傍河公路,其中还有一段长长的隧道,这里衔接沧榆高速公路,直插云霄的碛塄高速公路大桥横卧在秦晋大峡谷两山之巅,形成十字线路况。祁书记因为修建沿河公路功劳甚大,后被提拔为副县长。这里纵深处的石马川大峡谷和胡桥沟旅游风景区,已经开发的像模像样,篝火农家乐已经成了旅游特色。

 我读书的地方胡桥沟古寺

石马川大峡谷入口处——华坞古村


与此同时,武家庄乡修通了园子辿到丰山的10里河畔公路。高石崖乡修通了孤山川西高家湾村到崇塔村30里的沿黄河公路。这段黄河河道比较宽敞,黄河滩涂多,修公路相对容易一些。这样从府谷县最南端白云乡到府谷县城110里的河畔山路变成了比较通直的不到80里公路里程,新世纪铺设成三级柏油路,连通府谷县城北的清水、黄甫等镇的沿黄柏油大道贯通了北起墙头(现在乡改成村)南到白云村(村名去乡)216里的柏油大道,被誉为陕西一号旅游大道,可直达华山。


这条公路,我近年走过多次,行驶其间,感慨颇多。黄河入陕后,墙头形成一个鸡鸣闻三省交界点,在此处国务院立碑分界。当地人在此处做了一个大雄鸡,投币扫码10元后,可以听到响彻云霄的三声鸡鸣。往北是内蒙古龙口镇的小占和大占两个旅游村。是自治区规划的重点旅游景点。有许多仿古建筑,开办有类似农家乐的饭店宾馆。再往北就是准格尔旗的龙口镇。龙口镇是一个交通枢纽,附近有龙口黄河大桥和龙口黄河水电站。也是沾光蒙陕晋三角地的风光。龙口镇上的羊肉,碗托、麻花比较驰名。大前年,我们前往薛家湾采风,领略了这里长天大野的塞上风光。

姹紫嫣红的莲花辿,黄河在这里入陕


陕西一号旅游公路从墙头村开启,其实和内蒙的沿黄公路连接着。附近有龙口黄河大桥,下游有清水川黄河大桥,这个地方交通发达,历史悠久。地名都有几经变迁。万里长城从麻镇梁龙头逶迤而下,直接进入黄河。这里是陕西长城的起点,一直通达定边县,然后进入宁夏。过去长城叫作边墙,陕西边墙的起点,叫地名为墙头起。在我的记忆里,墙头是有名的水旱码头。墙头人养船主要用作搬渡口,也长途进入内蒙宁夏。墙头一过黄河,就是河曲县城。河曲从古至今都是风流之地,元曲四大家的白朴就出生在这里。50年前的河曲县城和府谷县城保德县城大不一样。街面上穿带时髦能歌善舞者居多。

黄甫镇民宅——李家大院


墙头过去叫墙头人民公社,后来叫作墙头乡,再后来叫作墙头农业园区,去年农业园区撤并,归入黄甫镇。现在叫成墙头村。受河曲县城的影响,墙头和附近的麻镇、清水等地有剧团。村村都有唱二人台的班子。离墙头十几里的麻镇也是一样。地名有镇,实际也成了村级建制。归于黄甫镇。这黄甫镇可游玩的地方就很多。过去的“金黄甫,银麻镇”也不是白叫的。黄甫有一大片古代民居,特别是李家大院,堪称民宅典范,回廊叠嶂,屋脊兽头,大门石狮,雕花绣楼,构成塞北一道民居风景线。麻镇古寺庙——龙兴寺,规模宏大。有吃斋念佛的和尚尼姑敲击木鱼,送走晚霞,迎来曙光。特别是麻镇和墙头的交汇地莲花辿,雅丹地貌颇有诗情画意。据说该地名是康熙皇帝所赐。大山层层叠叠,状如莲花盛开。中间莲蕊,一峰突兀。山色平时暗红,下雨天晴后转为鲜红。更让人称奇的是,这红色山峰上大自然竟然缠上无数条白色腰带。白的纯洁,白的一丝不苟。莲花辿成了网红打卡地。成了远近闻名的旅游景点。

麻镇大庙——龙兴寺


麻镇出了一个著名二人台演员,他叫丁喜才。丁先生生于1920年。自幼酷爱音乐 ,小时候就跟着父亲学唱卖艺,在戏班子里吹、拉、弹、唱样样在行。1953年参加全国首届民间音乐舞蹈会演,博得著名音乐家、上海音乐学院院长贺绿汀的喝彩。会演后,被贺院长邀请到上海音乐学院从事榆林小曲教学工作,为音乐事业献出了毕生精力。麻镇人民为了纪念他,在镇子中心建成丁喜才广场。


墙头最值得骄傲的是万亩水田,这里是府谷县的塞上江南。黄河滩绵延30里,上世纪50年代就用锅驼机抽黄河水灌溉。所产花生、红薯、西瓜、大白菜远销塞外大中城市。近年来的海红果酒更是畅销欧美。


往南有黄甫川和清水川流入黄河。两道川都是工业园区,大型煤矿、巨大电厂、镁业一条龙生产,更是奠定了府谷全国百强县的地位。接着进入天桥峡。两岸刀劈斧削,天桥电站截断黄河。不远处就到达府谷古城,美景处处有,山歌时时在。来这里旅游,真的不虚此行。


                       作者简介


       石滔,本名王守贵,陕西府谷人。1981年榆林师范毕业,2010年中央电大中文本科毕业,中学语文高级教师。中国散文学会、中华诗词学会、榆林市作家协会会员。在《散文选刊》《海外文摘》《延河》《陕西诗词》《安徽文学》《陕北》《榆林诗刊》《榆林老干部》《各界导报》《陕西电大报》《太原日报》《榆林日报》等报刊发表作品百余篇。多次获文学奖励。 作品入选《2012中国最美的散文》《府谷县志(1990-2010)》《榆林历代诗词全集》《中国当代名家系列作品选·散文卷》等选本。多次担任地方文学比赛评委,《府谷文库》之《小说》《散文》《纪实文稿》卷主编,现任《府谷文艺》副总编。


                作者寄语

各位读者朋友好:

       是你的阅读和关注,才让我坚持下来。创作不易,如果你觉得我的诗文还有点价值,请你点一下在看或者转发一下,让更多的人了解。谢谢!


石滔诗文
推出作者石滔的文学创作,包括诗词、诗歌、散文、杂文、小说等文学作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