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大家点击上面“石滔诗文”蓝字关注我!
陕西府谷和山西保德两县城的旖旎风光
走马观花说府保
石滔
黄河进入晋陕大峡谷以后,大的走向是从北往南。山西省的河曲县城和对面的府谷县黄甫镇墙头村(过去是乡)隔着黄河分成两个省,往北又是内蒙古叫小占的旅游村,形成鸡鸣闻三省的分界点。有史以来,两省百姓交往频繁。府谷人去京津冀蒙常常是跨过黄河,来到山西境内,乘车而去。
图片来自网络
我觉得进入21世纪以后,也就是最近的20多年,府谷县与隔着黄河的保德县和河曲县人流走向发生了改变。
过去山西省的保德河曲两县要比府谷先进的多。在我的认知里,保德河曲两县属于华北地区。离首都北京距离近,离华夏中原王朝洛阳、开封核心地区也近。离省会太原更近,仅仅200多公里。府谷到西安1000多公里,府谷到地区首府榆林也比人家到省城远,府谷显得山高皇帝远。 离山西不远的北京、天津、石家庄又是全中国的心脏部位。府谷在陕西省最北端,是最偏远的地方。我幼小时见识薄浅,想说爱你不容易。
是不是上天眷顾府谷,府谷的民营企业在陕西独占鳌头。究竟是什么原因,可能谁也说不清楚。府谷吸引着山西保德、河曲两县的年轻人,开始新一轮的走西口投资创业。
最近一轮的环境治理,中央下大力气清理黄河山西岸边的污染企业。相对而言,府谷地处西北,府谷就宽松了许多。大概与地处华北与植根西北有极大关系。府谷不但民营企业腾飞,还吸引了不少的央企和省市企业前来投资办厂。
我是陕西府谷人,住在山西保德县,在府谷县城的学校退休。自然没有亲疏之分,我希望两地比翼齐飞,但各自有许多不一样的地方。府谷是全国“百强县”,去年排名第99位,是陕西省仅有的两个超千亿的百强县。这个可不是随随便便就能吹起来的。今年的全国百强县排行榜府谷堂而皇之进入第76位。可喜可贺!
府谷这个名称最早来自唐高祖武德年间,武德年间建制为府谷镇。陕西师范大学历史学家史念海教授考证“谷”字来源于府谷的山高谷深。府谷南部的确大山连绵,沟壑纵横。东北部相对平缓一些。有黄甫川、清水川、孤山川、石马川四大名名川自西北向东南斜入黄河。府谷建县是在后唐天佑年间的910年,第二年就升县为州。以后历朝历代时州时县。称谓变化甚多。
府谷最出名的还数两宋时代。在北宋时,府谷地处宋、辽、西夏三个政权的三角接壤地带,战争频繁不断,府谷是北宋王朝倚重的天然屏障。一旦辽和西夏攻破府谷,向南可以直捣延绥,进抵关中。向东可由山西中部盆地长驱直入直达中原的洛阳、开封。所以府谷的战略地位特别重要,朝廷给折氏家族封将拜相长达300年。杨家将演义里的佘赛花就是出自折家。折家十代为将,成就了封建王朝第一将门的说法。后来金国绕过府谷打败北宋,证实了府谷对全国政治格局的影响。
与府谷“中国第一将门”相比,隔着黄河的保德也有独一无二的瑰宝。1971年,保德县林遮峪乡在农业学大寨的浪潮中,平整土地时发现大量金属铜贝,后来被地质学家、历史学家定名为
“保德铜贝”,是中国最早的金属铸币,号称中国青铜铸币之鼻祖,是商朝的出土文物。是中华5000年文化钱币之滥觞。铜贝出土在商墓中,由此可知,保德也是历史上很早有人类居住的地方,而且出现了相当的历史文明。出土礼器有:鼎2件、瓿2件、提梁卣1件,车马器有:舆拦饰、单铃、双铃等19件。兵器有:剑有1件、斧2件。金饰有:弓形金饰品2件,金线饰品6件。铜 贝 10 9 枚 。 另海贝 112枚 。 与车马器共存。这批极其珍贵的历史文物现在珍藏在“山西省博物馆”。
我本人出生在保德县林遮峪乡的对面——府谷县武家庄公社园子辿村。当时就听到了保德铜贝出土这个消息。我后来基本走遍了两县的所有乡镇,才有幸给大家介绍一点有关两县一城的相关文史信息。谢谢大家的鼓励!
作者简介
*石滔,本名王守贵,陕西府谷人。1981年榆林师范毕业,2010年中央电大中文本科毕业,中学语文高级教师。中国散文学会、中华诗词学会、榆林市作家协会会员。在《散文选刊》《海外文摘》《延河》《陕西诗词》《安徽文学》《陕北》《榆林诗刊》《榆林老干部》《各界导报》《陕西电大报》《太原日报》《榆林日报》等报刊发表作品百余篇。多次获文学奖励。 作品入选《中国最美的散文》《府谷县志(1990-2010)》《榆林历代诗词全集》《中国当代名家系列作品选·散文卷》等选本。多次担任地方文学比赛评委,《府谷文库》之《小说》《散文》《纪实文稿》卷主编,现任《府谷文艺》副总编。
作者寄语
各位读者朋友好:
是你的阅读和关注,才让我坚持下来。创作不易,如果你觉得我的诗文还有点价值,请你点一下在看或者转发一下,让更多的人了解。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