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oto by Steven Hille on Unsplash
此番景象,犹如过着萧红的《生死场》里的描述“人和动物一样,忙着生,忙着死”。人类的绝对公平在于每天的时间等于24小时,而每个人如何定义“24小时带给自己的价值”却天差地别。
心理学告诉我们,人们对时间的感知是主观的,并且可以受到情绪、注意力和个人经历的影响。
例如:当愉快的与朋友玩游戏时,你会觉得时间过得很快。当自己不喜欢做家务又不得不做时,会觉得时间过得很慢。这种时间的感知的主观性,使得每个人对时间的价值有着不同的定义。
自从我做自主教育,见了很多家庭,倾听了很多的家庭故事。很多“为什么”在头脑盘旋,比如:为什么精英的生活方式不等于幸福?为什么平庸的生活方式也不等于不幸福?为什么幸福不能用欧几里德的数学几何来解?为什么幸福也不能用道德的尺度,正义感来量化?为什么标榜自己及评价他人的幸福不止于至善至慈?为什么每个人对生活的欲望程度决定了时间的价值?……
探索幸福——不是一个可以用简单标准来衡量的概念,它更多地依赖于个人的内心体验和生活选择。
的确,时间是很宝贵的,是有价值的。也许有些人觉得人生很长,不用慌张。也许有些人觉得人生很短,以“人尽其才”“物尽所值”看待。
也许你饥饿焦虑了,时间就是你的抓手。你饱腹安稳了,时间就是你的朋友。
不管你赋予时间怎样的意义,感受着生活中的忙或不忙,焦虑与放松,快乐与不快,都是你定义的。
每个人都有权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让我们不再被时间的饥荒感所困扰,与时间和谐共处,享受每一个当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