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I Link:
https://doi.org/10.1002/aenm.202401037
Googleshcolar
ScienceDirect:
UniversityWeb:
http://rest.seee.hust.edu.cn/info/1042/2059.htm
Received: March 6, 2024
1. 科学问题
探索β−Ca添加剂在电解液中如何通过抑制高镍正极(如NCM811)氧气释放,提高锂电池的安全性和电化学性能,特别是在高温和高电压条件下的表现。
GA a) Schematic illustration of β−Ca capture of O* in human body. b) Illustration of oxygen polymerization of β−Ca with O*. c) Schematic of β−Ca inhibition of TR in Ni−rich based batteries.
2. 实验与模型方法
1. 电解液制备
使用电池级LiPF6、EC、DMC和β−胡萝卜素配制电解液。
在惰性环境下(Ar手套箱中,O2和H2O含量<0.1 ppm),通过溶解指定量的盐于溶剂混合物中制备。 2. 电极与电池组装
石墨和NCM65电极采用标准配方制备,并涂覆在Cu箔或Al箔上。
使用2032型纽扣电池硬件组装半电池和全电池。 3. 表征与电化学测试
采用SEM、XPS表征材料微观结构和表面化学性质。
使用TG−DTA/MS和DSC评估电解液及其与电极混合物的热性能。
电化学性能通过EIS、LSV和CV进行测试。 4. 热稳定性与安全性测试
DSC测试用于评估电池组分的热稳定性和热生成量。
通过马弗炉热测试评估软包电池的热安全性,并监测电池温度和开路电压的变化。 5. 理论计算
通过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研究材料的微观行为,采用PBE泛函和Grimme的DFT−D3范德华校正模型进行模拟。
3. 研究结果
3.1 β−Ca的物理化学特性与应用潜力分析
d−NCM65的氧释放行为(Fig. 1a, Fig. 2)
TG−MS分析显示,d−NCM65在约250 °C释放氧,单位质量释放量为0.0189 mg。
加入β−Ca后氧信号消失,表明其有效捕氧能力。
β−Ca捕氧后的分子结构变化(Fig. 1b, Fig. 1c)
GPC分析:β−Ca与d−NCM65反应后形成分子量为1359的二聚体,验证氧诱导的二聚化反应。
FTIR分析:═C−H的振动转化为−C−O和−O−H的特征峰,证实形成稳定的烯醇化合物。
β−Ca在RCE中的溶解性与热行为(Fig. 1d, Figures 3–5)
β−Ca在RCE中的饱和浓度为2.61 mg/mL(质量分数为0.2%)。
DSC显示其熔点为184.5 °C,无额外热分解信号,表明其热稳定性。
β−Ca的电化学性能(Fig. 1e)
LSV显示RCE+0.2%β−Ca的氧化峰电位为5.25 V,表明其具有较高的电化学稳定性。
RCE+0.2%β−Ca的离子电导率(Fig. 1f)
在0−40 °C范围内,RCE+0.2%β−Ca的离子电导率与纯RCE相当,表现出良好的导电性能。
Fig. 1. a) TG−Mass spectroscopy for the oxygen (O2, m/z = 32) of d−NCM65 as well as d−NCM65+β−Ca measured during heating. b) Gel Permeation Chromatography (GPC) and c)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 (FTIR) of the product of β−Ca heat with/without d−NCM65 at 400 °C and d−NCM65 after heating at 400 °C. d) DSC thermograms of pure β−Ca. e) Linear sweep voltammetry (LSV) results of RCE and RCE+0.2% β−Ca. (f) Ionic conductivity at the selected temperatures of RCE and RCE+0.2% β−Ca.
Fig. 2. Weight loss of d−NCM65, and d−NCM65+β−Ca samples during TG−MS
Fig. 3. UV spectra of RCE, β−Ca and β−Ca−containing electrolyte.
Fig. 5. Concentration−absorption intensity relationship based on fitting different concentrations of β−Ca and UV absorption intensity.
降低d−NCM65与电解液的反应焓值
添加0.2% β−Ca后,d−NCM65与电解液的总反应焓值从−319.8降低到−149.5 J g⁻¹(Fig. 6a–b;Fig. 7–9)。
β−Ca未通过聚合物、无机有机复合物或LiF富集CEI来实现抑制效果(Fig. 10–11)。
提高d−NCM65相变的起始温度
β−Ca将d−NCM65的初始相变温度提高了约40 °C(250 °C vs 210 °C),表现为抑制晶格氧逃逸(Fig. 6c)。
抑制不同镍含量正极的副反应
对d−NCM811和d−NCM90体系,添加1% β−Ca后,焓值分别进一步降低至−157.6和−141.9 J g⁻¹(Fig. 6d–f;Fig. 12)。
镍含量越高,Ni 3d和O 2p轨道杂化增强,氧释放倾向增加,β−Ca的效果有所下降。
降低O/LiC6反应的焓值
使用设计的铝坩埚,研究不同体系中O*/LiC6的反应:
d−NCM65:焓值显著降低(Fig. 13);
d−NCM811:添加1% β−Ca后,焓值降低至−512.3 J g⁻¹(Fig. 6g–i;Fig. 14);
d−NCM90:添加1% β−Ca后,焓值降低至−582.4 J g⁻¹(Fig. 15)。
总结:β−Ca通过捕获氧自由基和抑制相变,显著降低d−NCM体系中正负极串扰引发的热反应,从而提高电池热稳定性。
Fig. 7. DSC curves of (a) RCE and RCE+0.2%β−Ca and (b) LiPF6, EC and DMC.
Fig. 8. DSC curves and heat generation of d−NCM65.
Fig. 9. DSC curves and heat generation of d−NCM65+(DMC+0.2%β−Ca).
Fig. 12. DSC curves and heat generation of d−LCO, d−LCO+RCE, d−LCO+RCE+β−Ca.
Fig. 13. DSC curves and heat generation of RCE+LiC6, (RCE+0.2%β−Ca)+LiC6.
降低d−NCM体系的反应焓值
涂覆β−Ca后的d−NCM65、d−NCM811和d−NCM90的反应焓值分别降低至−96.6、−62.7和−128.4 J g⁻¹(Fig. 16a–c;Fig. 17),证明β−Ca能够有效延缓相变过程。
XPS分析表明β−Ca增强晶格氧稳定性
d−NCM811在240 °C加热后,Ni 2p光谱中≈858.5 eV处的Ni⁴⁺峰强度显著下降,同时O 1s光谱中晶格氧信号消失(Fig. 16d–e)。
涂覆β−Ca的d−NCM811在240 °C加热后,Ni⁴⁺峰强度保持不变,晶格氧信号得以保留,说明β−Ca通过络合Ni⁴⁺减弱Ni 3d−O 2p轨道杂化,抑制氧释放。
HRTEM分析揭示结构稳定性增强
未涂覆β−Ca的d−NCM811在240 °C后完全转变为岩盐相,伴随显著的阳离子混排现象(Fig. 16f–i;Fig. 18a,b)。
涂覆β−Ca的d−NCM811在相同条件下仍保持原始层状结构(Fig. 16j,k;Fig. 18c),证实β−Ca显著增强材料的体相结构稳定性。
DFT计算分析β−Ca对氧活性的抑制机制
d−NCM811@β−Ca的O 2p轨道带中心(−3.3964 eV)较d−NCM811(−3.2274 eV)远离费米能级,未占据态减少,氧释放活性降低(Fig. 16l;Fig. 19a–c)。
机制推测:
高温导致少量O*从d−NCM表面逃逸,诱导β−Ca在表面原位聚合。
β−Ca与Ni⁴⁺络合,增强镍周围电子云密度,减弱Ni 3d−O 2p轨道杂化,抑制氧阴离子的电荷补偿行为。
通过稳定表面晶格氧,抑制表面氧空位的形成及扩散,减缓结构退化。
总结:β−Ca通过络合作用和轨道杂化调控,显著提高高镍正极材料的氧稳定性及结构稳定性,为解决其降解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3.4 Pouch Cell的安全性评估
加热测试与TR反应
在加热过程中,RCE基和RCE+0.2% β−Ca电池的温度-时间曲线(Fig. 20a)表明:
RCE电池在1.08小时后发生热失控(TR),而RCE+0.2% β−Ca电池在相同时间点的温度为136.1 °C,未发生TR现象。
β−Ca有效抑制了O*/电解液和O*/LiC6的放热反应,将RCE+0.2% β−Ca电池的Ttr(热失控起始温度)提高到208.7 °C。
RCE+β−Ca电池在1.52小时后仍然发生了TR,但其最高温度从546.4 °C降低到417.0 °C(Fig. 20b)。
电池内部结构变化分析
RCE电池发生TR后,电极(铝和铜箔)及隔膜完全烧毁(Fig. 20c;Fig. 21 和 22a)。
而RCE+0.2% β−Ca电池在加热到≈140 °C后,电极和隔膜仍保持原状(Fig. 22b)。
XRD分析显示,RCE电池中的石墨层状结构严重破坏,表面出现大量棒状副产物,主要为Li₂O₂、Li₂O和Li₂CO₃(Fig. 20e;Fig. 23),这些副产物的生成与O*与锂的反应及CO₂的吸附有关。
在RCE+β−Ca电池中,LiC6的表面形态和晶体结构未发生显著变化,表明β−Ca有效抑制了O*/LiC6的反应。
高镍含量正极NCM811的热稳定性
在NCM811电池中,增加1% β−Ca后,Ttr从131.0 °C增加到195.0 °C,表明热失控的温度显著提高(Fig. 20f;Fig. 24)。
RCE+1% β−Ca电池的Tmax降至412.4 °C,而没有β−Ca的电池Tmax为657.8 °C。
这可以归因于β−Ca及时捕获O*,减少了串扰反应的发生;同时,β−Ca二聚体进一步限制了晶格氧的释放,从而减少了O*的生成。
总结:β−Ca有效提高了电池的热稳定性,通过捕获和抑制氧自由基的反应,显著提高了电池的安全性,延迟了热失控的发生。
Fig. 24. Voltage−time plots of the 1.5 Ah NCM811/graphite pouch cell with RCE and RCE+1%β−Ca under heating in muffle furnace.
3.5 电化学性能评估
与石墨负极的兼容性
在Li∣Graphite半电池中测试了含β−Ca的电解液,CV曲线(Fig. 27a)显示,RCE+0.2%β−Ca电池与RCE电池类似,具有一对高度可逆的氧化还原峰。
初始库仑效率相似,分别为93.2%和92.8%(Fig. 27b)。
在不同C速率下,RCE+0.2% β−Ca电池展现出良好的倍率性能,放电容量分别为371.3, 367.4, 354.9 和 327.7 mAh g−1(Fig. 27c,d)。
在1 C下的循环稳定性表现良好,250个循环后,容量保持率为89.8%,与RCE电池相似(90.6%)(Fig. 27e)。
β−Ca不会参与充放电反应,电池循环后石墨表面的化学状态和SEI层无显著差异(Fig. 28−30)。
与NCM622正极的兼容性
CV曲线(Fig. 5a)表明,RCE+0.2% β−Ca电池在2.8-4.3 V电压范围内没有杂散峰,说明与NCM622具有初步兼容性。
初始库仑效率为87.2%,与RCE电池(86.3%)相当(Fig. 25b)。
在不同C速率下,RCE+0.2% β−Ca电池的放电容量为184.2, 178.7, 174.7, 170.7 和 161.6 mAh g−1(Fig. 25c,d)。
在1 C下循环200次后,RCE+0.2% β−Ca电池的放电容量为142.1 mAh g−1,与RCE电池(140.3 mAh g−1)相似(Fig. 25e)。
β−Ca的电化学惰性确保了两种电解液中正极表面化学状态和RSEI层没有显著变化(Fig. 31−33)。
全电池系统中的可行性验证
采用RCE+0.2% β−Ca和RCE分别组装了Graphite∣NCM622全电池,电池的倍率性能和循环性能相似(Fig. 25f,g)。
在0.1 C到2.0 C速率下,RCE+0.2% β−Ca电池的面积容量与RCE相当,分别为4.1, 3.6, 3.3, 2.9 和 2.0 mA h cm−2(Fig. 25f,g)。
电池在0.2 C下的每个循环的放电容量一致,且β−Ca在循环后仍可在电解液中检测到(Fig. 34)。
1.3 Ah Graphite∣NCM622软包电池,采用RCE+0.2% β−Ca时,0.1 C和0.5 C下分别可输出1.07 A h和0.79 A h的容量,且当电流密度恢复到0.1 C时,容量回升到1.07 A h(Fig. 25h;Fig. 35a)。
在920个循环后,采用RCE+0.2% β−Ca的电池保留88.5%的初始可逆容量,表现出稳定的循环性能(Fig. 25i;Fig. 35b)。
电池的平均库仑效率为99.7%,表明其具有优异的锂存储可逆性(Fig. 36)。
在1.3 Ah Graphite∣NCM811软包电池中,RCE+0.2% β−Ca也展示了100个循环后的稳定性(Fig. 37)。
高电压下的性能提升
在4.5 V和4.6 V下对NCM811进行循环,RCE+0.2%β−Ca电池的容量保持率分别为90.1%和82.5%,显著高于RCE电池的73.5%和58.4%(Fig. 26a-d)。
通过XRD和SEM分析(Fig. 6e-h),NCM811在RCE中发生相变和表面裂纹,而在RCE+0.2%β−Ca电池中,NCM811的相变和裂纹显著抑制,表明β−Ca有效减少了反应性氧的释放,缓解了相变引起的界面损伤。
总结:RCE+0.2% β−Ca电解液展示了良好的电化学性能,兼容性强,能够在多种常用正极材料中提供稳定的循环和高倍率性能。此外,β−Ca有效地抑制了高电压下NCM811的相变,提升了电池的整体性能和寿命。
Fig. 25. a) The CV curves, b) The initial charge−discharge curves, c) Charge−discharge curves at different current densities, d) Rate capacity and e) cycling performance of Li∣NCM622 half−cell with RCE+0.2%β−Ca electrolyte and RCE. f) Rate capacity and g) cycling performance of Graphite∣NCM622 coin cell with RCE+0.2%β−Ca and RCE within 2.8−4.3 V, respectively. h) Rate capacity and i) cycling performance of Graphite∣NCM622 pouch cell pouch cell with RCE+0.2%β−Ca and RCE.
Fig. 28. Wide−scan XPS spectra for the graphite electrodes after 100 cycles in RCE and RCE+0.2%β−Ca at 1C.
Fig. 29. C 1s of the SEI film on graphite anodes surface after 10 cycles in RCE and RCE+0.2%β−Ca at 0.1C.
Fig. 37. Cycling performance of NCM6811|Graphite pouch cell pouch cell with RCE+0.2%β−Ca and RCE.
4. 重要结论
β−Ca对交叉反应的抑制作用
研究表明,β−Ca在电解液中能够有效抑制由氧气释放引起的交叉反应,尤其是能够有效减少高镍正极材料(如NCM811)中的氧气释放。这种抑制作用通过捕捉氧自由基(O*)实现,从而减缓了热失控(TR)现象的发生,并提高了电池的安全性。RCE+β−Ca电解液对电池安全性的提高
在1.3 Ah石墨∣NCM622软包电池的加热测试中,RCE+0.2% β−Ca电解液有效提高了电池的安全性能。在相同的加热条件下,RCE+β−Ca电池的温度显著低于RCE电池,并且在达到温度极限时,RCE+β−Ca电池未出现热失控现象。通过分析,RCE+β−Ca电池的电极和隔膜保持完好,证明其在高温下有效防止了氧气引发的热失控。电化学性能
β−Ca在石墨负极的电化学性能研究中,显示出与RCE电解液相似的电化学特性。C−V曲线和充放电曲线均表明,RCE+β−Ca电解液具有良好的电化学兼容性,且库仑效率、倍率性能等与RCE相当。此外,RCE+0.2% β−Ca电解液在高倍率放电时表现出优异的性能,表明其不会显著影响电池的高倍率能力。全电池性能
在1.3 Ah石墨∣NCM622全电池的测试中,RCE+β−Ca电解液与传统RCE电解液相比,显示出相似的循环性能和容量保持率。电池在多个充放电周期后仍能够保持高库仑效率和稳定的容量输出,证明了其在实际电池系统中的可行性和稳定性。高镍正极的改进效果
通过加入β−Ca电解液,研究进一步验证了其在高镍NCM811正极材料中的抑制作用。在高电压条件下,RCE+0.2% β−Ca电解液显著抑制了NCM811的氧气释放,从而有效提高了电池在高电压下的循环性能。与传统电解液相比,RCE+0.2% β−Ca电池在高电压下展示了更高的容量保持率和更低的相变损伤,显著提升了电池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