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F 8.9 | JCU,Australia | Review:液冷电池热管理系统数值研究

文摘   2024-10-10 19:01   新加坡  
声明:推文作为学术交流用途,无任何商业用途,如有侵权或解读错误之处,请在后台留言指正~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原文 
 1. 原文链接

DOI Link:

https://doi.org/10.1016/j.est.2024.113844
 2.通讯作
  • Googleshcolar

https://scholar.google.com/citations?user=KvoVCBoAAAAJ&hl=en&oi=sra

  • ScienceDirect: 

https://www.scopus.com/authid/detail.uri?authorId=7406520546


  • UniversityWeb:

https://www.jcu.edu.au/college-of-science-and-engineering/meet-our-academic-teams/engineering-staff/professor-wenxian-lin

 3. 收录日期

Received: 22 May 2024

Accepted: 15 September 2024
Published: 28 September 2024
 4. 研究内容

1. 科学问题

  • LIB的液冷热管理数值模拟

GA

2. BTMS的分类

2.1 BTMS的分类
  • BTMS的分类1:

外部BTMS可分为主动和被动系统。
主动BTMS:
通过流体(如空气、水或其他液体)移除电池包的热量。
被动BTMS:
无需能量密集型系统,通过使用相变材料(PCM)或热管来管理电池的热量。
  • 混合BTMS:

结合主动和被动技术,旨在比单一方法达到更高的性能水平。
  • BTMS的功能:

根据需求,BTMS可以用于提高或降低电池包的温度。

Fig. 1. Classification of different types of BTMSs

可以根据不同标准对LC-BTMS进行分类:

  • 1. 根据电池设计分类
    • 商业应用中有三种不同形式的锂离子电池(LIB):软包电池方形电池圆柱形电池
    • 软包电池机械强度较低,容易受物理力量损坏,不适合在电动汽车(EVs)中使用。
  • 2. 根据冷却通道布局分类:
    • LC-BTMS装置可以根据冷却通道的布局进行分类。
    • 冷却板(CP)基于通道的LC-BTMS设备在商业应用中被广泛使用和研究。
  • 3. 根据热量提取位置分类:

    • 可以根据热量提取的位置对LC-BTMS设计进行分类,如外壳端子,或两者结合。
  • 4. 根据使用的热传导流体分类:
    • 还可以根据使用的热传导流体类型对LC-BTMS进行分类。

Fig. 2. Classification of different LC-BTMS designs.
2.2 柱状锂电池的液态热管理

2.2.1 冷板式冷却

1. Fig. 3(a) & Fig. 4:

  • 研究对象:对圆柱形18,650锂离子电池的LC-BTMS设计进行数值研究。

  • 电池排列:电池包中有48个电池,两端设置冷却板。

  • 流动雷诺数(Re)的影响:随着Re的增加,电池包温度下降,达到一定值后变为稳定状态。最优Re值为475。

  • 冷却滞后现象:流量增加时,电池温度并不会立即下降,而是存在滞后效应。

  • 放电速率对温度的影响:在不同放电速率(C值)下,电池表面温度随流量增加迅速下降,随后趋于恒定。

2. Fig. 3(b):

  • 研究对象:对一种相变材料(PCM)+ LC-BTMS混合系统进行数值评估。
  • 电池模块设计:六边形电池模块包含圆柱电池、PCM和CP。
  • 研究结果:
  1. 最大电池温度(Tmax)保持在309.15 K以下,温差控制在3.8 K以下。
  2. 蜂窝通道的压力降低于11.95 Pa。
  3. 与直通道冷却板相比,蜂窝通道冷却板性能更好,这归因于蜂窝结构中的流体搅拌更加剧烈,提升了换热效率。

Fig. 3. CP-based LC-BTMS designs      

Fig. 4. Variation of the average surface temperature with the mass flow rate for different C values 
Fig. 5:
  • 研究对象:对微通道为基础的LC-BTMS进行数值评估。
  • 设计细节:在电池包中的每个电池周围设计有一个薄金属外套,并附有八个微通道。
  • 研究结果:通过研究通道内流动方向对最大温度(Tmax)和温差(∆T)的影响,结果显示该设计能够将Tmax保持在40°C以下
Fig. 5. LC-BTMS designs
2.2.2 管道式冷却
Fig. 6:
  • 研究对象:对一种新型模块化LC-BTMS进行实验和数值研究,以评估其热性能。

  • 设计细节:模块化设计包括一个长方形通道,两侧有错开的凹槽用于放置圆柱形电池。

  • 流动布置:研究了并联串联流动布置在3C放电速率下的表现。

  • 研究结果:并联流动通道的LC-BTMS设计表现优于串联布置,能够将最大温度(Tmax)保持在37.67°C,温差(∆T)控制在5.76°C

  • 研究对象:对一种渐变通道设计(GCD)的LC-BTMS进行了数值和实验研究。

  • 设计对比将GCD与均匀大通道设计(ULCD)和均匀小通道设计(USCD)进行对比。

  • 研究结果:与ULCD和USCD相比,采用最优GCD的电池模块在整个流量范围内,尤其是在低入口流量时,显著降低了温差,有效减少了外部功耗。


Fig. 6. Channel-based designs of LC-BTMSs for cylindrical LIBs 

Fig. 7:

  • 研究对象:对使用液态金属(镓铟合金,Ga80In20)作为冷却传热流体(HTF)的LC-BTMS进行了研究。

  • 系统对比:将液态金属作为HTF的系统与使用水作为HTF的系统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液态金属的冷却效果远优于水。

  • 可变流速策略(VFVS):根据放电速率和环境条件设计了VFVS,并与传统的恒定流速策略(CFVS)进行比较。结果显示,VFVS在保持相同Tmax的情况下,泵功耗比CFVS减少了47%

Fig. 7. Variation of Tmax with depth of discharge (DOD) for water and liquid metal as the HTF at different flow velocities 

  • Fig. 8(a):

    • 研究对象:对一种改进的Tesla-S模型BTMS设计进行了数值研究。

    • 设计细节:在蛇形管两侧引入了挡板以改善流体混合,使用伪二维(P2D)模型模拟电池的热量生成。

    • 研究结果:该LC-BTMS设计的改进显著提升了换热效率。
  • Fig. 8(b):

    • 研究对象振动环境下研究了三种不同设计的LC-BTMS的热性能。

    • 三种设计

      1. 普通矩形通道。
      2. 两侧墙相对位置有凸起的矩形通道。

      3. 两侧墙交错排列凸起的矩形通道。

    • 研究结果

      普通矩形通道在振动下无明显影响。

      第二、三种设计由于在凸起区域产生涡流,振动环境下换热效率有所提升,第三种设计的壁面平均努塞尔数(Nusselt Number)是第一种设计的两倍。
  • Fig. 8(c):

    • 研究对象:研究了全尺寸圆柱形电池包的LC-BTMS热性能。

    • 设计细节:设计了包含波状矩形管及微通道用于HTF流动的系统,电池包由22个模块组成,共含有5664个18,650类型锂电池。

    • 研究结果:该设计在0.5C和1C放电速率下,分别能将电池温度控制在40°C和11°C以下。随着HTF流量的增加,系统性能有所改善。
Fig. 8. Flexible rectangular channel-based designs of LC-BTMSs for cylindrical LIB 
  • Fig. 9(a):

    • 研究对象:对由聚合物中空纤维构成的LC-BTMS设计进行了数值研究。

    • 设计细节:在圆柱形电池的周围交替设置了冷、热管道。

    • 研究结果:在1C放电速率下,该设计的最大温度(Tmax)范围为49°C–35°C,温差(∆T)范围为14.6°C–4.6°C

  • Fig. 9(b):

    • 研究对象:对包含螺旋螺纹型外套的LC-BTMS设计进行了数值研究,该设计使用半螺旋管包裹圆柱形电池。

    • 研究参数:研究了液体流速、螺距、直径和起始点数量的影响。

    • 研究结果:随着进气质量流量从1 × 10⁻⁵ kg/s增加到3 × 10⁻⁴ kg/s,最大温度(Tmax)从66.7°C降至30.8°C,温差(∆T)从31.8°C降至5.4°C

Fig. 9. Flexible circular channel-based LC-BTMS designs for cylindrical LIB 

  • Fig. 10(a):

    • 研究对象:比较了通道冷却热沉(CCHS)设计和微通道冷却圆柱体(MCC)设计的热性能。

    • 研究结果

  1. 随着流量增加,两个系统的热性能均有所改善。

  2. 优化后的MCC和CCHS能够将最大温度(Tmax)和温差(∆T)保持在213 K和5 K以下。

  3. MCC设计提供了优于CCHS的冷却能力,但其设计复杂性带来了经济可行性的问题。
  • Fig. 10(b):

    • 研究对象:对包含冷却块、HTF管和圆柱形锂离子电池的LC-BTMS进行数值研究。
    • 研究参数:研究了电池间距和冷却块材料的影响。
    • 材料比较:比较了铝(Al)和复合蜡/金属材料(CW)。
    • 研究结果:冷却块材料和电池间距对冷却性能有显著影响,10 mm的电池间距和5% CW材料提供了最佳结果

  • Fig. 10(c):

    • 研究对象:比较了两种LC-BTMS的热性能。

    • 设计细节:设计包括铝框架、HTF管和圆柱形锂离子电池。

    • 布局比较:一种布局中HTF管水平布置,另一种布局中HTF管垂直布置。

    • 研究结果

    1. 垂直HTF管的配置表现显著优于水平布置。

    2. 随着HTF流量和管径的变化,冷却性能有所改善。

    3. 优化设计在3C放电速率下,Tmax和∆T分别限制在30°C2.88°C
  • Fig. 10(d):

    • 研究对象:评估**蜂窝冷却外套(CCJ)**型LC-BTMS的热性能。

    • 研究参数:研究了HTF流量、管径和流动方向的影响。

    • 研究结果

    1. 交错流动方向能够实现更好的温度均匀性。
    2. 随着HTF流量和管径的增加,冷却性能得到了改善。
    3. 对比了水和50%GAS(甘油水溶液)作为HTF的冷却效果,结果表明50%GAS的表现更优。

    Fig. 10. Block-based LC-BTMS designs

    2.2.3 直接接触式热管理
    • Fig. 11(a):

      • 研究对象:评估了一种直接接触型LC-BTMS的热性能。

      • 设计细节:电池模块包含25个圆柱形电池,使用水作为热传递液(HTF)。

      • 比较结果:与无水流动的情况相比,设计系统在5C放电速率下的最大温度(Tmax)和温差(∆T)分别为28°C0.12°C,而自然对流情况下温度升高至60°C
    • Fig. 11(b):
      • 研究对象:评估了一种包含无泄漏容器、分隔器和铜模具的LC-BTMS热性能。
      • 设计细节:通过分隔器设计了蛇形液体通道,使用含有银氧化物纳米颗粒(体积分数为1%、2%和3%)的水作为HTF。
      • 研究结果:使用纳米流体的设计系统能够将Tmax和∆T分别保持在305.59 K1.07 K以下,显示出显著的热性能提升。
    • Fig. 11(c):

      • 研究对象:评估了两种LC-BTMS设计的比较,设计一包括通道(案例I),另一种不含通道(直接接触,案例II)。

      • 研究结果:案例II的冷却性能显著优于案例I,原因在于热阻较小。


    Fig. 11. Direct contact type LC-BTMS designs
    2.2.4 空气-液体冷却
    • Fig. 12(a):

      • 研究对象:评估了混合AC + LC-BTMS的热性能。

      • 设计细节:液体冷却中使用了冷却块,研究了冷却块数量的影响。

      • 研究结果:仅使用液体冷却时,Tmax和∆T分别为34.41 °C1.53 °C。当加入空气冷却后,Tmax和∆T分别减少了3.75 °C0.96 °C
    • Fig. 12(b):

      • 研究对象:评估了另一种混合AC + LC-BTMS的热性能。

      • 设计细节:液体冷却中,圆柱形LIB电池放置在波纹通道中,空气则通过通道外表面流动。

      • 研究结果:随着冷却通道宽度的增加,冷却性能得到了改善。同时,Tmax和∆T随热传递液(HTF)流速的增加而降低,但冷却效率则下降。设计系统在4C放电速率下能够维持LIB的温度标准。
    • Fig. 12(c):

      • 研究对象:同时进行了数值和实验研究以评估混合AC + LC-BTMS的热性能。

      • 设计细节:与仅使用液体冷却的BTMS进行了比较。

      • 研究结果:开发的混合系统的冷却性能比单独系统提高了28%,其中设计系统的Tmax和∆T分别为35 °C1.4 °C

    Fig. 12. Hybridization of LC-BTMSs with air cooling
    2.2.5 柱状LIB液冷特点
    • 主要操作特性:

      • 研究最广泛的操作属性包括流量、流向、进口热传递流体(HTF)温度环境温度

      • 环境温度受周围环境影响,通常根据特定地理区域的环境温度来确定。

      • 进口HTF温度在大多数研究中选择范围为**−10 °C 到 30 °C**,较低的HTF进口温度通常能改善设计性能。
    • 流量的影响

      • 多项研究表明,HTF流量对LC-BTMS性能的显著影响。

      • 有些研究发现,LC-BTMS设计的性能(以Tmax为标准)在HTF流量初期增加时有所改善,随后趋于平稳。

      • 随着流量增加,∆T有显著提升。

    • 流向的影响:

      • HTF流向对Tmax和∆T也有显著影响。

      • 多项研究考察了单向、反向和往复式流动模式。

      • 往复式流动安排在Tmax和∆T方面效果显著。
    Fig. 13. Comparison of cooling performance of LC-BTMS with different flow schemes
    不同研究中使用的热传递流体(HTF)类型的总结如下:
    1. 主要HTF类型:

    • 纯水被广泛使用,主要原因是水具有良好的热物理性能且对泵的功率需求较低。

  • 低于0 °C的HTF使用:

    • 在HTF温度低于0 °C时,采用了水和乙二醇(EG)的混合物,因为这种混合物的冰点较低。

  • 纳米颗粒的使用

    • 在水中使用导电纳米颗粒,并发现使用纳米颗粒能显著改善系统性能,但同时增加了泵的功率需求。

  • 液态金属的使用:

    • 使用液态金属作为HTF,目前尚未对液态金属作为电动车HTF的其他经济、健康和环境方面进行详细研究。


    Fig. 14. Pie chart showing the HTF types reported in the selected LC-BTMS investigations for cylindrical LIBs.

    2.3 方壳锂电池的液态热管理

    2.3.1直接HTF通道
    • Fig. 15(a)

      • 研究对象:评估基于微通道的LC-BTMS的冷却性能。

      • 设计细节:研究了冷却板宽度、微通道间隔和质量流量的影响。

      • 研究结果:最佳参数为冷却板宽度90 mm、微通道间隔4 mm和质量流量80 g/s,对应的Tmax和∆T分别为301.57 K和3.10 K。
    • Fig. 15(b)

      • 研究对象:研究基于冷却板的LC-BTMS,具有平行液体通道。

      • 设计细节:优化了通道高度和HTF流速,分析热接触电阻的影响。

      • 研究结果:HTF流速的影响大于通道高度,采用优化策略能使能耗减少80%。
    • Fig. 15(c)

      • 研究对象:评估锥形歧管型LC-BTMS的热性能。

      • 设计细节:与传统矩形歧管型LC-BTMS进行比较。

      • 研究结果:开发的系统能有效维持电池的Tmax和∆T,同时功耗比传统设计低86.3%。
    • Fig. 15(d)

      • 研究对象:研究改进通道设计的冷却板LC-BTMS性能。

      • 设计细节:在整套电池包上测试该系统,并与市售LC-BTMS进行了比较。

      • 研究结果:所设计的LC-BTMS在Tmax和∆T方面分别比市售产品低1 °C和2 °C。
    Fig. 15. Effect of flow directions on the LC-BTMS designs with straight HTF channel in the CPs
    • Fig. 16(a)

      • 研究对象:研究纳米增强的LC-BTMS的效果。

      • 设计细节:考虑了三种基础液体:水、乙二醇(EG)和发动机油(EO),并与Al2O3纳米颗粒进行测试。冷却系统采用平行微通道的冷却板。

      • 研究结果:添加纳米颗粒显著提高了LC-BTMS的有效性,但同时也显著增加了泵送功率。
    • Fig. 16(b)

      • 研究对象:实验研究微通道型LC-BTMS中的流动沸腾。

      • 设计细节:使用平行通道的冷却板,并采用沸点为34 °C的介电氟烷烃液体作为HTF。

      • 研究结果:设计的系统在5C放电率下能够将模块温度保持在40 °C以下。分析不同流速的影响发现,随着HTF流速的增加,冷却速率得到了改善。


    Fig. 16. Effect of different HTFs on the LC-BTMS designs with straight HTF channel in the CPs 

    2.3.2 蛇形HTF通道

    • Fig. 17(a)

      • 研究对象:评估带有蛇形HTF通道的LC-BTMS设计的冷却性能。

      • 设计细节:研究了七种不同的HTF流动配置。

      • 研究结果:与单入口和出口的冷却板通道相比,具有两个入口和出口的设计在热管理方面表现更好。将通道的进气口和出口放置在对侧而非同侧具有优势。增加流体流速有效降低了电池单元的Tmax,但对电池间的温度差异影响不大。
    • Fig. 17(b)

      • 研究对象:研究带有蛇形HTF通道的LC-BTMS设计中不同通道配置的影响。

      • 设计细节:设计包括冷却板、L型铝散热片和棱柱形LIB。研究了四种液体通道配置:平行螺旋、平行U型、串联螺旋和串联U型蛇形通道。

      • 研究结果:平行配置的Tmax和∆T相对低于串联配置,特别是平行螺旋蛇形通道的表现更佳。同时,对平行螺旋蛇形通道的优化设计也得到了报道。
    • Fig. 17(c)

      • 研究对象:评估带有蛇形HTF通道的LC-BTMS设计的冷却性能。

      • 设计细节:研究了三种不同的流动连接配置。

      • 研究结果:采用错位的进气口和出口配置在冷却性能方面表现最佳,设计系统能够将电池组的Tmax保持在311.25 K以下。
    Fig. 17. LC-BTMS designs with serpentine HTF channels in the CPs 
    • Fig. 18(a)

      • 研究对象:评估和优化带有U型HTF通道的LC-BTMS设计的冷却性能。

      • 设计细节:使用多目标遗传算法对冷却板进行优化,目标是实现高热散失率和低压降。

      • 研究结果:优化设计能够在不增加制造复杂性的情况下,将模块的Tmax和∆T偏差分别降低1.85 °C和0.35 °C。
    • Fig. 18(b)

      • 研究对象:优化带有U型HTF通道的LC-BTMS设计中的HTF流速。

      • 设计细节:在放电过程中使用三种HTF流速,设计了基于正交阵列的十三种组合,并通过响应面法(RSM)进行优化。

      • 研究结果:使用优化的流速组合相比于恒定流速,实现了相同的冷却效果,但功耗减少了43.56%。
    Fig. 18. LC-BTMS designs with U-shaped HTF channels in the CPs 
    2.3.3 多种HTF通道
    • Fig. 19(a)

      • 研究对象:评估带有螺旋通道的CP基LC-BTMS的热性能。

      • 设计细节:采用螺旋通道设计。

      • 研究结果:设计的LC-BTMS能够将Tmax、∆T和压降分别控制在34.65 °C、3.95 °C和8.82 Pa以下。
    • Fig. 19(b)

      • 研究对象:评估带有树状通道的CP基LC-BTMS的热性能,并与传统的蛇形液体通道系统进行比较。

      • 设计细节:对设计的几何参数进行了优化。

      • 研究结果:优化设计的Tmax、∆T和压降比传统LC-BTMS分别降低了1.79%、69.25%和79.13%。
    • Fig. 19(c)

      • 研究对象:改进CP基LC-BTMS中的液体通道设计。

      • 设计细节:研究了四种不同配置的鱼骨型设计。

      • 研究结果:单入口双出口对称的生物仿生鱼骨通道(D2)设计提供了最佳结果,优化设计的Tmax、∆T和压降分别为35.4 °C、8.6 °C和3106.9 Pa。
    • Fig. 19(d)

      • 研究对象:评估带有蜂窝状通道的CP基LC-BTMS的热性能。

      • 设计细节:研究了HTF流速的影响。

      • 研究结果:随着HTF流速的增加,冷却性能改善,但在达到某一流速后趋于稳定。0.1 m/s流速时的Tmax和∆T分别为302.5 K和4.1 K。

    Fig. 19. CP with miscellaneous-shaped HTF channel-based design

    • Fig. 20(a)

      • 研究对象:评估带有针状翅片的CP基LC-BTMS设计的性能。

      • 设计细节:研究了翅片形状、数量和分布对性能的影响。

      • 研究结果:发现方形翅片在降低Tmax和压降方面表现显著优于其他设计。Tmax随着翅片数量的增加而降低,但压降却随之增加。
    • Fig. 20(b)

      • 研究对象:设计并评估了一种轻量级的LC-BTMS,用于棱柱形LIB。

      • 设计细节:LC-BTMS由一个薄金属板作为翅片和周围微管组成,用于HTF的通道。

      • 研究结果:在选择的配置中,D22和D24能够将Tmax和∆T保持在安全水平,分别低于40 °C和5 °C。

    Fig. 20. CP with other miscellaneous-shaped HTF channel-based designs

    4. 待解决的问题

    • 相对热传递面积的优化

      • 相对热传递面积与系统性能呈正相关,但过高的面积会导致系统复杂性增加和成本上升。因此,需对LC-BTMS的热传递表面积进行优化。

    • 热传递流体(HTF)的流动方向

      • HTF的流动方向对LC-BTMS的性能至关重要。文献中发现最有效的流动方案是往复流动方案,但这种方案需要额外的主动组件,因此需要进行全面的研究,以评估系统的整体性能。

    • 非常规HTF的应用

      • 使用液态金属和超临界CO2等非常规HTF可提升LC-BTMS的性能。然而,这些非常规HTF在电动汽车(EV)中的经济性、健康和环境影响尚未得到充分研究,需进一步探索。

    • 纳米增强HTF的优化

      • 纳米增强HTF比传统HTF表现更优,但使用时泵送功率增加是最大的障碍。因此,需针对不同的LC-BTMS设计优化纳米增强HTF。

    • 复杂通道设计的压力损失和制造成本问题

      • 对于棱柱形LIB的LC-BTMS,使用蛇形和各种通道形状的冷却板(CP)可显著提高热传递率,但复杂的HTF通道导致压降和制造成本增加。未来工作应着重于减少HTF通道的压力损失,以便商业化这些LC-BTMS设备。

    • 针对中型和重型车辆的改进

      • 大多数研究中LIB的放电率在1–5C之间,适用于轻型车辆。然而,中型和重型车辆的放电率较高,因此需进一步研究以改进这些车辆的LC-BTMS。

    • 高环境温度下的系统性能分析

      • 大多数情况下研究的环境温度在293–303 K范围内,而热带气候中的环境温度更高,可能影响系统整体性能。因此,需分析在高环境温度下这些系统的性能。此外,高环境温度下保持HTF温度在所需范围内需要更多能量,这将降低车辆的整体续航能力。未来可以进行进一步分析,以评估在炎热气候区域的电动车整体性能。

    • 热失控和热传播的考虑

      • 对于LC-BTMS的全面分析,需要考虑热失控和恶劣场景下的热传播。目前已对这些场景的数值建模进行研究,但由于复杂性尚未在LC-BTMS分析中应用。未来的数值研究可以考虑极端条件。

      • PDF 

                                       

      仿真储能
      本平台主要更新关于锂离子电池、固态电池等储能元件仿真的最新文章和来自各国的能源新政策!欢迎关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