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来政和锦屏是来做茶山考察的,作为全国高山野生白茶第一村,我们想探寻散落在锦屏大山深处坑、涧、洞、岩上、林下不同的白茶山风味密码,同时也给几十棵百年单株茶树做个记录,整理一个品鉴合集。
在锦屏品茶,是占尽山水优势的,当地的水,当地的好生态都给好茶加分。这里的茶有它独特的气质,喝久了你可以分辨它独特的清冽感。
毫不怀疑,白茶不炒不揉的工艺让好山场的原料得到最大程度的山场气息保留。也感谢万瑞春的徐总把压箱底的单株给我品了个遍,他说从来没有这样奢侈过,一棵单株只做得出一两斤干茶,但因为问山懂茶,茶遇知音能被更好的解读。
古树白茶的润是可以直达心底的,是能够穿过烦闷空间,绕过混沌的体感,轻轻柔柔的表达,轻而易举让人褪去厚重防备,即刻沉下质疑的本心好好的品读面前的这杯茶。
细啜后的舌面微凉,似幽凉山风席卷,又似微微薄荷糖的清甜,盖碗中气息变化,花香,野韵,清果蜜香,它表现在茶程中的每一水。每一棵单株都有它的独特气韵让人探索回味。
单株茶树与其他树种混合生长于原始森林中,单株树龄多达百余年,树大根深,更容易吸收周围其他树种的养分,拥有更丰富的内含物质。相比一般的古树茶,单株口感更纯粹,口腔感觉细腻柔醇饱满,喉韵更深。
次日早起,去山里探一探不同地形地貌环境里自由生长的它们。莽莽大山,问山访茶,也是行走中的生物课堂。各种叫不出名字,生机勃勃的植物,野猪刚刨过的黑色泥土,贴着地面生长,长满金色网格丝线的野生金线莲,是据说比虫草还稀罕的国家保护植物。野生古树菜茶的叶片各不相同,也有紫芽,远离人烟,它们在大山深处生长得自由自在,叶子颜色上的鲜亮润泽,无限润泽。
野猪刚刨过的黑色泥土
只在极为优越的生态环境里生长的金线莲
行走间,我时常会情不自禁的驻足,贪婪的捕捉空气中的森林气息,草木清新混合着青苔、泥土和湿漉漉的水气,让疲惫的身体舒缓和安静。身边的茶师妹妹说这个气息经常会在上了年纪的古树白茶茶汤里出现,我应她,茶汤里凝聚着山场的能量场。
在电影里有一句诗,是说,没有人见过风,无论我还是你,但是,草低头的时候,我们知道风的样子。
在瀑布飞纵的山顶,风吹动衣衫,吹干了一身一脸的汗水,我知道,风的样子。
行进六小时,只为一睹深山老林里这棵400多年的贡眉王—铜坑一号。这次特意背了户外茶桌椅,在树下泡它春天采下来的叶子,是表达敬畏古树的一种仪式感,也是一次沉浸式的品鉴体验,我和你一起吹着山谷里的风,沐浴在同样的晴阳里,听400年的你在茶汤里的浅吟低唱。
茶汤如玉一般的质感,圆润有度,兰香、丛香,嫩竹叶的清香,口腔到喉间一路生香,清、甜、野、冽,不疾不徐的一一呈现。
在人迹罕至的森林山谷里,在一棵四百年古树下安静喝完一泡茶的概率有多大?人因纯粹而得到极大赋能。是持久的热爱,加上持久的耐心,跋山涉水翻山越岭,等来这一刻。
八月大山,走进一条村巷子,走深一点,像一种唤醒,想起一些声音一些器物一些手艺人。在一个清代的茶楼民居,找到一个老旧的茶箱,一个老制茶工具,百年时光在这里特别慢,日子俭,情也俭。
慢慢下沉的落日,厨房里的碗具,趴在木门外的狗,斜进光照的䕨椅。
看到它们,忽而觉得,兵荒马乱的现代生活,是一种节奏错误。
看花复看花,渡水复渡水。喜欢的事物,就是想见了又见。再见,锦屏!走进你,深入你,感受你的翡翠呼吸。等到秋天漫山红叶,我们再来古茶园。如此重复,即是生活里的定海神针。只要还爱着万物与生活,人就找得到出口与归途。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