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价投】 我们凭什么能把握住非理性创造的机会?

财富   2024-11-29 11:40   北京  



市场的非理性现象为投资者提供了独特的机会。


那么,作为投资者,我们凭什么能把握住这些机会呢?


我们刚才提到,投资机会并不来自于基本面。因此,一个擅长分析基本面的人并不一定能赚到钱。


这也是为什么许多董事长、企业家以及会计师、经济学家并不能在二级市场上实现规律性的成功。这些现象表明:


  1. 基本面不是机会的来源


  2. 理解基本面也并非投资的核心能力。尽管它是一个必要的能力,但有时候它也并非必需。我们可以通过一个客户的案例来证明这一点:这位客户并不懂得基本面分析,但每次都能盈利。



投资成功的

核心能力是什么?



那么,什么才是最重要的投资能力呢?



巴菲特在为伯克希尔的接班人定下条件时提到:


  • 情绪稳定

  • 独立思考

  • 理解机构投资者的行为特征

  • 对风险极端厌恶和敏感


可以看到,巴菲特在为接班人设定标准时,强调的完全是主观能力,而非对基本面的理解。


这意味着,巴菲特认为基本面在投资中并非最重要的因素。事实上,他并没有要求接班人必须懂得基本面。


巴菲特曾说过一句话:

“资本市场是唯一一个业余投资者可以击败专业投资者的地方。”



业余投资者

如何击败专业投资者?



巴菲特提到,股票市场的有趣之处在于,业余投资者往往能够击败专业的投资者。


为什么呢?


业余投资者能够把握市场机会,是因为他们往往具备以下几个特质:


  • 情绪稳定

  • 独立思考

  • 对风险极度敏感


投资机会并不是来自企业本身,而是来自他人的愚蠢。


投资机会为何来自他人的愚蠢?


如何从他人的愚蠢中获利呢?


答案是:拥有理性和主观精神气质



巴菲特将这种精神气质概括为四个方面,而芒格则用“理性”一词来总结。理性并非仅仅是知识的积累,而是一种思维方式和态度——实事求是,即面对事实、看清事物本质的一种理性态度。


这种理念被中国一些价值投资者误读或曲解了,巴菲特的接班人条件清晰地暴露了一个事实:投资的成功与理解基本面关系不大,真正重要的是主观特质。



案例分析

非专业投资者的成功



我们公司有一位客户。他从80年代开始购买认购证,随后又购买法人股,现在他重仓银行股。他曾跟我说过:“我根本看不懂财报,但自从80年代中国还没有股票市场时,我就开始赚钱了。在股票市场上,我赚了很多钱,只不过不如我儿子。他儿子知道买什么,比特币,儿子靠比特币赚的钱比我更多。”



我们公司办公室里就有他送来的1992年上海交易所的股票认购证,他当时30块钱一打买的。他一直保存着这些认购证,作为一种文物。


90年代上海还没有股票市场时,他就购买了那些“老八股”,例如飞乐音响(不确定是飞乐还是飞越音响),因为他认为这些股票便宜。



后来,随着股票市场的成立,他开始购买法人股,曾一度成为杭州洁白的最大法人股之一,位列前十大股东。


因为在二级市场,杭州洁白的股价可能是10块钱,而他买的法人股只需要1块钱,他的分红率超过了10%。


他一直靠低价法人股获利,后来又转向购买银行股。


为什么选择银行股?


因为银行股便宜。但他说:“我根本不懂银行的财报。”他对银行的报表一无所知,只知道市盈率、市净率和股息率。他的投资策略很简单,尤其是购买法人股时,他看中的就是股息率,常常能够买到股息率超过10%的股票。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二级市场的投资者往往具备一种理性的主观气质。这种理性,正是巴菲特为接班人设定条件时所强调的业余投资者也可以战胜专业人士。


我们的这位客户一生都在买便宜的股票。他总是坚持一个原则:“你跪着求我买,我也不买;倒贴钱也不行,只要便宜。”


他不仅是全仓持有银行股,而且还使用高杠杆投资银行股。


有些人可能认为他胆子大,甚至是疯狂,但董老师一直认为,他的投资行为本质上是一名价值投资者的表现。这种本能使得他在投资决策上总是倾向于追求便宜的股票,而他的投资行为是典型的逆向投资。


风险提示和免责声明:

本文所有涉及到证券市场分析及股票研究探讨的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并不代表对任何人的证券投资和股票交易的建议和依据。投资者据此操作,收益和风险自担。  

凌通价值投资
凌通价值投资是北京凌通盛泰投资管理中心(有限合伙)官方公众号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