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公司IPO不是中国股市深层次问题的责任方(下)
财富
财经
2024-11-12 19:56
北京
目 录
在美国的数据中看到了跟香港一样的情况,新股交易开盘价比发行申购价高不了多少,只有10%~20%之间。这样的相对趋同的新股发行价和新股开盘交易价,保证了后期市场的投资人可以获得稳定的回报,而不会形成严重的损失。中国大陆A股,中国香港以及美国股市的正反两方面数据证明一般的规律是:新股发行价和新股上市交易的开盘价,只有都合理都不高估的情况下,市场投资者才能获利,如果新股发行价或者新股开盘价明显的高估,那么二级市场投资人一定是亏损的。
新股发行过程中,二级市场能参与新股发行定价的机构投资者,利用政策优惠低价申购原始股后,在二级市场高价开盘导致投资者在二级市场买入新股后,规律性必然大幅亏损!
使二级市场投资者大幅亏损的根本原因不是上市公司,不是大股东,是二级市场的机构投资者。
在新股发行过程中存在着一种割韭菜的盈利模式,这种割韭菜的盈利模式是由能参与新股发行定价的机构投资者,通过扭曲操纵新股开盘价来实现的。
由专家学者提出流行在市场上的认定上市公司、大股东是中国股市使参与新股交易的投资者规律性必然亏损的罪魁祸首和责任方,这一观点没有数据和事实依据。
专家学者还有一个明显的错误,那就是认为中国资本市场周期性崩溃的原因是:上市公司大股东会在高位高价减持,是上市公司大股东高位高价减持导致了中国资本市场周期性崩溃。
中国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所长吴晓求认为股市的问题是因为 IPO成功后的上市公司大规模减持,并提出的政策建议是抑制IPO的速度,甚至暂缓IPO:“过去的三四年,中国内地每年上市的公司都有三四百家,大约有65%的上市公司在三年到期后都去减持,而且其中有相当多的公司并没有创造与它融资额相匹配的利润。
投资者是聪明的,他发现原来IPO是一门生意,办企业很累、很难,但IPO成功了、闯关成功了,就可以成为十亿富翁,甚至百亿富翁,可是这种并没有为社会带来多少财富。
所以当时我说,我们现在必须止血,暂缓IPO,或者把IPO的速度放到很低,不能每年再有三四百家企业。”
刘纪鹏教授同样认为中国股市的主要问题来源于上市数量过大以及大股东高价减持:“股市走成这个样子,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也是融资端和供给端的不平衡:上(市)的(数)量太大,加上股份溢价很高,疯狂减持就不足为奇。最终导致大股东高位套现暴富,股票供给增加,股价一路下跌,散户被割韭菜。”
固然从现象上大股东的高价减持从二级市场上拿走了巨额财富,而且这些巨额财富也确确实实是二级市场投资者的损失。
但是却并不能说大股东侵害了二级市场投资人的利益,不仅不能说大股东侵犯了二级市场投资人的利益,还要肯定大股东的高位减持保护了二级市场投资人,起到抑制泡沫防止更大损失的积极意义和价值。
这是一段让看到这段话的人,感到惊异和不容易接受的观点,为此我用客观事实和客观数据来说明问题,大家自然很清楚了。2021年1月至2024年3月,以公告形式公布的A股股东减持数据是A股股东共减持16936.18亿元,按照减持时的市盈率划分成几个等级,分别统计其减持金额及占比如下表。可以看出,40倍以上市盈率的占比最大,共减持了8608.54亿元,占50.8%。而市盈率低于10倍的减持比例只占不到5%。我们把减持的金额和占减持总规模的比例与市盈率关联起来,分类统计看到的是市盈率越高减持的力度越大,减持规模越大。数据说明减持行为与估值高低有强烈明显的正相关,减持本质上属于高抛,是对高估值的不认同不接受。
对2021年以来减持金额最大的10只股票的减持金额,减持次数以及减持的平均市盈率进行关联统计后,发现减持金额最大的股票,更强烈地体现出在高估值时减持。除去处于房地产周期低点的万科,再除去市盈率只有14倍的万华化学,我们可以看到其他的8家最大规模减持的公司的平均市盈率已经快接近100倍了。药明康德和康龙化成这两只医药股减持的力度最大。其中,药明康德减持了57次,减持比例约为5%。减持金额约为180亿元,减持时的市盈率高达80倍,而康龙化成减持了92次,减持比例高达19%,减持金额也接近180亿元,减持时的市盈率64倍。金山办公减持了120多亿,减持的平均市盈率竟然是近200倍。科技股也占了4只,金山办公、比亚迪、石头科技、澜起科技、都减持了100多亿元,科技股也喜欢套现。综合起来看,医药股,科技股有较多大手笔的减持,与其高估值有很大的关系。以药明康德为例,如果当时大股东没有减持卖出180亿的股票,由于卖盘中少了180亿的卖出,所以药明康德的股价还会上涨,会出现比80倍市盈率更高的估值泡沫。
这就是真相,如果没有这些大股东减持泡沫会更严重!将来带来的下跌损失更多,大股东在高估值时减持的客观效果抑制了泡沫更进一步放大,防止出现更大风险,避免了更严重的泡沫化。
虽然大股东高估值时减持的盈利来源于二级市场的投资人,但是二级市场投资人的钱有机会被大股东挣走的始作俑者责任方是谁呢?是大股东吗?
不是!是二级市场有定价权的机构投资者。药明康德是中国机构投资者最主要的重仓股。
2021年药明康德机构持仓情况如下:
2022年药明康德机构持仓情况如下:
2023年药明康德机构持仓情况如下:
可以看出,从2021年到2023年,机构对药明康德持仓占总股本都在50%以上,占流通股的60%以上。2024年初,当药明康德大幅下跌到20多倍市盈率的时候,上市公司开始回购!药明康德大股东进行减持主要发生在2021年6月至2021年9月,以及2023年8月至2023年11月。表 9 2021年药明康德股东减持明细
以下是药明康德大股东在2023年的减持明细:
表 10 2023年药明康德股东减持明细
药明康德于2024年进行了多次股份回购,以下是其回购股份的明细:2024年2月5日,药明康德通过集中竞价交易方式首次实施回购公司股份。此次回购股份数为20,275,407股,占公司截至公告日总股本的0.69%。回购最高价格为51.72元/股,回购最低价格为46.50元/股,回购均价为49.321元/股。此次回购使用的资金总额为10亿元(不含交易费用),回购的股份将暂存于公司股份回购专用账户中,并按照相关规定及本次回购股份方案予以注销。2024年4月3日,药明康德再次发布公告称,以约2004.91万元的资金回购A股42.33万股,每股回购价格区间为46.84~47.86元。紧接着在2024年4月9日,药明康德又斥资约2004.62万元回购43.54万股A股,回购价格为每股人民币44.95~47.05元。图 10 药明康德减持回购示意图
同样的股票80倍市盈率大股东减持,在15倍市盈率上市公司进行回购。估值变化过程中大股东的行为也变化!
大股东的减持还是回购,现在的事实和数据是:主要是决定于估值水平。
减持还是回购强烈的关联决定于估值水平。
通过制造泡沫吸引大众收割大众的割韭菜盈利模式的始作俑者,为吸引大众把估值推到大股东都无法忍受必须减持的高泡沫区域,他们不是不知道高估值的风险,而是他们盈利模式需要制造重仓股的泡沫,这是带“毒”的割韭菜盈利模式的内在需要。
在这个过程中,社会大众是没有办法制衡机构投资者的,而大股东在高估值出现后大量的减持,是制衡这些制造泡沫的机构投资者,是抑制泡沫。没有高估值就没有大股东减持,高估值是大股东减持根源。
真正的罪魁祸首和责任方是二级市场上那些有定价权的制造泡沫的机构投资者。
如果没有大股东减持泡沫更严重,最终跌下来造成的财产损失更多。几十年来,长期困难重重危机是否周期性崩溃的中国股市引发全中国人的思考和追问,是什么原因让中国股市出现了这么严重的问题?今天市场和社会共识最高的答案是中国股市的困难,主要是作为股市基础的上市公司治理、上市公司的数据真实性、上市公司在发行过程中定价过高、交易过程中大股东高价减持。主流的观点认为中国股票市场的长期困难责任是由上市公司、大股东们造成的。这就是中国股市问题长期解决不了的原因之一,因为对病症的根源诊断发生了错误,所以施救的过程无法对症下药,病就好不了。把二级市场上出现的大股东高位减持视为市场周期性崩溃的原因,这是没有透过现象看本质!本质是二级市场的机构投资者基于自身割韭菜盈利模式人为制造泡沫,导致二级市场的股价发生严重的错误高估,错误定价引发大股东的减持行为。
高估值是有定价权的机构投资者决定的,所以真正的罪魁祸首是二级市场的制造泡沫收割社会大众的机构投资者。
风险提示和免责声明:
本文所有涉及到证券市场分析及股票研究探讨的内容仅供读者参考,并不代表对任何人的证券投资和股票交易的建议和依据。投资者据此操作,收益和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