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有提升幸福感的一切
Photo by Eugene Golovesov on Unsplash
歌曲
@Roaming 🐳:分享陈乔恩的《其实你懂我》,悦耳好听,我出门做事结束后,回家路上接着在循环播放这首歌。
歌曲流畅明朗,特别是笛声那里,悠扬舒畅,歌词唱的是一种感情,有兴趣的伙伴可以当阅读故事来细致品味。比如「我向前走/一直走/不回头」,比如「我仍相信/其实你懂我」、「相信你会找到我」,这些「相信」都很有能量。
生活好物
-01-
@杨烁sure:给姐妹们推荐一家棉麻好店,淘宝「猫迷森林」 ,我买了十几件,春夏秋冬都有。棉麻显瘦、有文艺范,挺出味道。
特别推荐他家有褶皱的款,尤其显瘦,我现在在高校做老师,买了一套套装(猫迷森林春夏文艺复古重工褶皱棉麻松紧腰半身裙衬衫套装2465),带了条菩提子项链,吃午饭被学生问是不是隔壁艺术学校的学生哈哈哈。
-02-
@ZOT:推荐「ShanWan迷你游戏手柄」 ,腱鞘炎患者和超小手友好,比普通的电池没有长多少。
我买的是ns/win/ps45/手机通用款,30块左右的手柄居然能有这么多适配平台!🤣
个人感觉更适合文字游戏(逆转裁判等),也方便手机平板电子阅读,麻麻再也不用担心我的A键被按坏了!
至于2d的ns游戏倒也不是不能玩,但是小小一块不太符合人体工学,玩久了会难受。(ps:因为缺少左摇杆不适合玩3d游戏,无法切换视角)。
最近ShanWan还出了带体感的版本,我没试过,只是被技术力震撼到说不出话……如果体感精准的话是不是能打音游,比如《长号冠军》🤣
APP
-01-
IOS评分:4.9
安卓评分:3.8
免费下载
@momo:我最近发现了一个超级实用的APP,叫做「Cubox」 。
我们每天在网上浏览那么多有趣的内容,但很多时候想找回来就像大海捞针一样困难。Cubox就是来解决这个问题的!
用Cubox,你可以轻松地保存网页、文章、图片,甚至是视频,所有这些都会自动整理好,分类清晰,标签齐全。
我特别喜欢它的一点是,它可以跨平台同步,不管是在家里的电脑上,还是外出时的手机,我都能随时随地访问我的资料库。
而且,Cubox的搜索功能简直是神器,想找什么,一搜就有,再也不用翻天覆地地找了~
-02-
去哪儿玩:PC / Nintendo Switch
售价:50元
@ZOT:想推荐一下《长号冠军》,本身是个老游戏了,但是最近上了ns平台,ns的体感把它推上了一个新的巅峰!
试想一下,你在显示屏面前昂首挺胸正襟危坐,模仿吹长号的动作严肃地举起joycon放在身前,结果按下按钮的一刻屏幕里传来不着调的、扭曲混乱的、甚至带着「味道」 的噗噗声,怎么想都很欢乐!
本游戏支持线下联机,双人长号音乐家快乐加倍。
游戏曲库还不错,有非常多本该严肃的交响曲,到最后背景偶尔还会出现作曲家的画像,伴随着悠扬的长号声,衬托出一种不愿瞑目的感觉……
综艺和剧
-01-
豆瓣评分:8.2
去哪儿看:芒果TV
@庞榭:推荐小熊张颂文老师的综艺《灿烂的花园》,感受无剧本、自然松弛、随意发挥、真实沉入的生活。
大致讲的是,张颂文在一个村子里打造了一个带花园的院子,跟几个演员朋友一起生活、聊天、探讨表演之类的。
分享几个打动我的点:
1.里面有一只名为「小白」 的灰色小狗,非常非常可爱,是我最最喜欢的角色。小白看到小熊时的那种雀跃,跟着他走的那种依恋,太温暖动人了。另外,第 3 期,小白追鸡,也太可爱太好玩了。
2.张颂文老师真是社交悍匪,住在村里,逢人就打招呼,聊天问问题,呈现出的好奇心和生命能量,太让人佩服了。他也会鼓励年轻演员这么做,因为要「创造阅历」 。
3.某天夜里听到有放烟花的,都不知道在哪里,然后就骑着三轮车,带着那英等人,一路狂奔追寻。
黑灯瞎火,土路颠簸,当然啥都没找到,但大家还是很开心。这种行为,这种感觉,非常打动人。过程最重要,允许一切发生。
-02-
8.0
8.9
暂无
@诺亚蜗牛🌾:讲到中国美学,特别推荐芒果TV的纪录片《中国》第一二三季,画风实在是唯美浪漫。每一帧都是电影级别的美。
它在写意叙事上有几个特点:
❶去剧情化;
❷舞台“假定性”;
❸借鉴中国古典绘画的样式、设色、构图等,直接建构流动的写意画卷。在第二季,很多镜头使用了超宽比例的画幅,样式上就是一幅幅超长的中国古代卷轴画,它们如诗如画,在屏幕上徐徐展开;
❹大量运用中国传统绘画的留白方法。
豆瓣评分:9.1
去哪儿看:腾讯、优酷、B站
还有百视TV的纪录片《何以中国》,它上来讲的是「秦汉」 ,依托考古文物,透物见人。
据说采取倒叙手法,后面会回到新旧石器时代,逆流溯源。
和之前看的《书简阅中国》《简牍探中华》《河西走廊》部分内容正好对应起来,形成一个循环圈。
在片中的影视化演绎部分,胡歌出演了敦煌悬泉置的啬夫弘,一位汉朝的基层干部。
-03-
豆瓣评分:7.7
去哪儿看:腾讯视频
@深宅桃子、:推荐最近喜欢《春色寄情人》,整体都非常甜又很直。结局安排比较「理想化」。
无论男主和女主经历了命运怎样的挫折和安排,如何虚张声势的不在乎,通过感悟和共情,最后都落到了真诚的爱,去爱,去被爱,去享受生活的当下。
B站站主「黄花梨罐头」 还有解读系列。
高分好书
-01-
豆瓣评分:9.3
@小夕:母亲节刚过,想推荐绘本《妈妈买绿豆》,孩子从不会识字就喜欢这本书,一直到小学还喜欢。
随着时间的流逝,我觉得这本书就是我们幸福的亲子日常呀。
就是从小商店买绿豆-泡绿豆-煮绿豆-绿豆糕的过程,看着庭院晾晒的衣服,吃饭的日常,种豆的小发现,墙上的印记,都是妈妈爱的点滴,都是幸福的具象化,都是温暖的快乐的原生家庭的底蕴,时时想起小时候和妈妈在一起的点点滴滴。
如今自己为人母,体会妈妈的辛酸不易,如果能与小时候的自己对话,我一定要告诉儿时的自己:多干力所能及的事情分担妈妈的辛劳,多爱妈妈!
-02-
@诺亚蜗牛🌾:想推荐几本由浅入深的与国画相关的书。
豆瓣评分:暂无
第一本:2024年开年读完的第一本书,李鸿杰老师的《卷帘看:中国诗画读记》,它虽然是薄薄的一册,但是这是读到的第一本把中国诗画物象讲得这么意蕴深厚的书。
「作者将中国画与中国古诗词相互观照,以画读诗,以诗赏画,使读者找到中国画与中国古诗词的连接点,感受诗画中传达出的静谧与趣味。画春山不喜添,且卷帘看。
豆瓣评分:8.0
第二本:学者李冬君的《走进宋画:10-13世纪的中国文艺复兴》。
我总是把她和研究宋史的赵冬梅老师弄混。李冬君将10世纪初至13世纪,绘画迈进独立的艺术门槛,视为「中国的文艺复兴》。
全书共解读四百年间,近30位名家的近百幅传世经典画作。
作者也探究了山水、花鸟、人物三大绘画类别的发展过程;讲述了个体与王朝相互勾连,命运与天才相激共振的历史。
雅君说
早上看到新闻是一位曾有抑郁症史的高校教师自杀,心情有点沉重。
想到最近在看的《我想和你谈谈精神病人的世界》 ,这本书的作者理端是一位曾经不止一次尝试过自残、自杀的精神病患者。
她先是被诊断为抑郁症,后来发现是躁狂抑郁双相障碍,并患有反社会人格障碍,有偷盗等行为问题,住过精神病院的封闭病房,现在每天也需要吃二十多颗药,来维系精神状态的稳定。
可以说,她是一位有着丰富的和疾病长期共存经验的患者。她所写的《我想和你谈谈精神病人的世界》也因此有了局内人的视角,是从自身血肉里生长出来的感受和经验分享,而不是隔岸做的观察笔记。
这样的她在谈及自杀时,诚恳写道:
「如果身边有人或者你自己因为以下缘由想自杀,不妨重新考虑以下问题:
(1)如果我死了,父母会反省过去吗?
(2)如果我死了,加害者会自我反省吗?
(3)如果我死了,离开我的恋人会后悔吗?
曾经对你施暴的父母绝对不会反省,反而会转嫁责任,折磨并埋怨你生前的朋友,甚至否认你的自杀。
对你施暴的这些人不会有任何负罪感或者良心自责,反而睡得非常安稳。
离开你的人不会后悔,而是会认为幸亏自己走得早。
如果你自杀了,你所珍惜的所有,包括物品、记录、宠物等,都会被处理得乱七八糟,还会有人像鬣狗一样结伴偷走你的东西,随意处理掉你的痕迹。你的遗书未得到公证,所以没有人会遵守。
你的意志,你追求的价值、目标、意见、名誉、经历等,再也无法与这个世界上的任何人、任何事物产生任何互动。」
另外,她在书中也建议陷于状态低谷的读者,与其要求自己「必须赶快好起来」或是质疑自己「我为什么在这里(指病房)呢?」不如想一些关于此时此地的问题,「比如,“我在这里可以做什么呢?哦,我可以喝水。”只考虑眼里看到的、耳朵里听到的,时间很快就会过去。」
我觉得,当一个人去关注自己的身体感知,去做一些当下立刻能做的事,而不是悬浮在头脑里或是别处的事,就会获得一点点确定性和控制感,而这些细微感受汇合起来,又会提高一个人对「存在」这件事的实感,就像从透明隐形人的状态,慢慢有了颜色、形状,从而获得了一种在世界上有了自己位置的感觉。
她也提到,「处在重度抑郁症那种大脑机能低下的状态,要求一个人“像以前一样”读写,其实是一种很过分的要求。很多抑郁症患者都有过类似经历。无法像以前那样顺利阅读,也很难书写。」
我认识、经历过抑郁症的朋友也说过类似的话,她会觉得脑子生锈了,原来可以轻松做到的事,比如阅读、写作变得异常困难。做一点事,就需要花费以往几倍、甚至几十倍的力气。
但这个阶段随着疾病得到有效治疗,是会过去的,那些在生病期间感觉被封存的脑力,之后还会回来。
书中也告诉患者的亲友可以如何陪伴患者。
她写「抑郁情绪的力量很强大,具有传染性,提供帮助的人通常会一起变得抑郁。抑郁情绪的传染会消磨我们的善意,让我们像对方一样陷入无限期的抑郁。」
她因此建议,「我们有必要与患者的情绪保持一定距离。」
书中举例子说,「例如,父亲酒瘾发作,一直吵着要喝酒,在房间里折腾,其他家庭成员必须若无其事地坐在饭桌前吃饭、看电视,只有这样才能维持家庭正常运转。
不要被对方的抑郁情绪影响。就算对方整天睡觉,不吃饭,不做家务,我们也不要改变自己的生活计划。只有这样坚持自己,才能为逐渐好转的抑郁症患者提供有助于痊愈的生活环境。」
在如何伸手帮助周围的精神病患上,她也给出了一些建议:
「第一,关注患者的治疗过程和病识感。第二,奖励患者的积极治疗,分享近况。第三,邀请患者参与聚会,多见面,增强患者的归属感。第四,经常保持联络,问候患者。」
书中写道这里的「病识感」指的是「对疾病的洞察力。拥有病识感时,患者会承认自己患有精神病,并努力接受治疗。」
此书作者理端发展出来的良好的「病识感」,愿意向周围人聊自己的精神病这件事,后来也帮助了她。
因为她有段时间出现了「迟发性运动障碍,脖子随时可能出现自动回转的抽动症状」,并且感受不到「希望、爱意以及微小的喜悦」,但因为「长期忍受痛苦」,她自己并没有感觉到异常,是她的伴侣察觉到了不对劲,在做了一番功课,并拉她就诊后发现,她的异常是因为某种精神药物导致的副作用,在调整药物后,她的那些症状就消失了。
她写道「我和伴侣并非从刚开始即对疾病的认知一致。他以前曾经表示对“病识感”或者“病认同”之类的术语心存质疑。不过,经过长期和我分享信息,彼此影响,他终于肯定并接受了我的疾病研究方法论。因此,伴侣通过了解我的逻辑,研究我的问题状态,适时地帮助我。」
「我谈论精神病,有人接受了这些内容;等到我自己无法做出正确的判断时,那个人就会察觉到危险信号,并为我提供帮助。这真是一件神奇的事情。」
她也写道,如果你不是很能理解精神病患者说的话,也「不要感到伤心,只需要简单回答一句“原来是这样啊”,对患者表示肯定,已经足够。
因为重要的是把关系保持下去,而不是彻底了解一个人。」
在痛苦中挣扎过多年的她觉得,「人可以忍受巨大的痛苦,不过仅限于存在边界的痛苦。只要是预想范围内的痛苦,就算跌入火海,也无法将我们击倒。摧毁人类的是超乎预想的痛苦,即,具有强烈不确定性的痛苦。」
在我看来,这种对「强烈不确定性的痛苦」同样会出现在非精神病患者的生活中。太确定会让人无聊,太不确定会让人焦虑恐慌,每个人都需要找到适合自己强度的不确定性。
如果你感觉自己这艘小舟已经要被太过巨大的不确定海浪吞没,那么可以看看书中这段话:
「当一个人在墙上准确地钉一个钉子,或者小心地搬运沉重的花盆时,抑郁就难以对他发挥力量。
所以,不妨把需要各种身体器官合作的事情,塞进每天的必做事项之中。不一定非得是什么大事,就能帮助打发时间。可以从做家务开始,比如整理房间、大扫除、洗碗、搬行李、铺床、叠袜子、收衣服等,集中于一件事。这会教给我们如何打发时间、如何有规律地做正确的事情。」
-彩蛋-
欢迎你分享你喜欢的APP、书、影、剧、游戏、好物等,我会选10位留言者每人送一本《我想和你谈谈精神病人的世界》。
Edited by 小疯子
猜你喜欢:
爱是给那些lucky and strong的人的|从能量角度聊聊《坠落的审判》
从干投行到做教育,「我们可支配的自由其实比想象的要多!」|她在创造
玫瑰饼、红茶、衣物消毒液、纯酸奶、家用好物、儿童家具、游戏、小众电影、纪录片和8.7分书|读者分享553期
合作 请联系微信:wuweiqua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