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色车篷迈巴赫不是卖给我的,是用来破局的

汽车   2024-10-10 08:55   中国  

作者|潘磊

那台“三色车篷迈巴赫”,果然火了。
因为人们都喜欢反差萌。
几百万的迈巴赫,是很多人的精神信仰。
但这台车的彩色篷布却表明,这种信仰也太能触发精神内耗了。
车主买车两天,就发现副驾驶A柱漏水,这种糗事你敢信?
这可是妥妥的“德国制造” 啊。
难道还不如最低只卖几万块的中国小车?
直到不久前,还有人在评论区给我留言——开迈巴赫它能替我说话,开中国车我还得替它说话。
现在我们看到了这台迈巴赫,怎么说?
它能替你说什么?
说你是一棵韭菜?
毕竟新车到家没几天,车辆已经“折损”将近80万了。
糟糕的是,还不符合“三包”条件。
说实话这很容易让人emo。
也难怪车主一怒之下,花几十元买了彩色篷布,以解决A柱漏水难题。
这里面其实涉及到一个常识,刚好再给大家普及一遍。
豪华车≠可靠性。
可能很多人对此会有费解——我花了几十万,甚至几百万买车,你告诉我它不一定可靠。
但这就是现实。
当然,一台车的出厂,肯定是要遵循某种标准,然后才能向用户交付合格产品。
但是对于豪华车来说,在符合“标准”的同时,可靠性并不是大多数豪华车的首要产品力。
一般而言,为了追求舒适等优先产品力,豪华车应用的新技术更多,搭载的功能模块更多,出现问题的可能性当然也更多。
因为从工程角度而言,当你的系统设计越复杂,那么故障概率也越大。
出租车为什么能轻松跑到上百万公里?
因为它几乎去掉了所有多余的设计和功能,以实现极限成本。
但迈巴赫能跑100万公里吗?
也许能,但那也不是它应该干的活。
所以这就涉及到场景问题。
迈巴赫在需要它出现的“高光时刻”,多数情况下它还是能胜任的。
比如商务谈判时接一下客户,遇到谁家娶媳妇时客串一下婚车,等等。
这种有限场景,对于“德国制造”来说问题不大。
所以彩色篷布迈巴赫的出现,我觉得更多属于一个“意外”,是偶发事件。
但问题在于,即便是个别事件,其实也反映了一个不堪的现实——就算是迈巴赫这种典型的德式图腾,德国人好像也不当回事了。
换句话说,我们从彩色篷布迈巴赫这个小概率事件,看到的却是一个汽车强国的没落。
这种没落不仅仅体现在产品质量上,更是精神信仰的崩塌。
因为A柱漏水跟技术无关,只跟装配过程中是否粗心大意有关。
用1485年理查三世的案例来形容,再合适不过了。
“因为一个马蹄钉,丢了一片马蹄铁;丢了一片马蹄铁,折了一匹战马;折了一匹战马,损了一位国王;损了一位国王,输了一场战争;输了一场战争,亡了一个帝国”。
理查三世,他真的是败于那个马蹄钉吗?
而迈巴赫,是不是也正因为A柱漏水,陷入同样的囚徒困境?
然后有人就问了,说了这么多,就为了证明豪车并不强调可靠性,难道所有豪车都这样?
我觉得倒也不是了。
从老派豪车角度,雷克萨斯显然拥有更好的可靠性表现。
雷车甚至还是最早把服务当成核心产品力打造的车企。
从中国车企的角度看,仰望问界蔚来理想的质量标准,都要超过欧美同行。
其实看看产线和竞争状态就有答案了。
中国汽车市场,那就是卷啊。
你不想卷,自然有其他人卷。
大家都卷,对品质自然就上心了。
但迈巴赫不一样啊。
做豪车这么多年,躺赚这么多年,还指望它有上进心?
人是环境的产物,车当然也是。
中国的造车新势力都在进步。
迈巴赫们却还想继续躺功劳簿。
但世界不是靠这个逻辑运行的。
所以大家都看到了,以前买迈巴赫需要加价,现在不加了。
为什么呢?
因为根据自己场景买车的聪明人更多了,盲目膜拜迈巴赫的韭菜减少了。
市场都这样火烧眉毛了,迈巴赫还搁那做春秋大梦呢。
所以最后一个话题,涉及到破局。
谁破谁的局?
迈巴赫亲手破掉自己的局。


车联中国
首席吃瓜官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