害怕了奥迪,在中国反向操作“师夷长技以制夷”

汽车   2024-10-02 08:36   天津  
作者|潘磊

“如果(奥迪)能在中国成功,就一定可以在全球成功”。
这是奥迪·上汽合作项目CEO宋菲明(Fermin Soneira),近日在谈到奥迪在中国的发展战略时如是表示。
他的这个观点并不新鲜。
因为奥迪作为“BBA”中排在最后的那一个“A”,多年来一直靠来自中国市场的“供养”,才维持了自己在全球市场的所谓“体面”。
早在2011年,中国就已经成为奥迪全球第一大市场。
从那时开始,兄弟们可以想象一下,奥迪从中国拿走了多少钱?
当然,不是只有奥迪一家这么干。
BBA中的“BB”,也就是奔驰和宝马,也早就把中国市场当成最大的一块肥肉,吃得嘴角流油。
但宋菲明这个人所做的项目,才是真的让人颇为震惊。
他那个项目来自于今年5月20日,奥迪与上汽集团、上汽大众签署的三方合作协议,共同打造一个专门针对中国市场的平台——智能数字平台(Advanced Digitized Platform,ADP)。
老实说,我早已对奥迪以及大众的那些所谓“平台”无感。
什么MEB、PPE、SSP一大堆,却在电动车时代一个能打的都没有。
但对于ADP,我倒是有点兴趣。
因为这涉及到上汽集团和上汽大众。
根据宋菲明的说法,奥迪和来自“上汽系”的两位伙伴合作顺利,“项目进展的速度超过了我的想象”。
老实说,看到老宋这么烧包,我五味杂陈。
因为这有点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意味了,只不过是反向操作而已。
而且从履历上看,老宋是技术出身,以前就是搞那个破烂PPE电动车平台的。
当他说ADP项目进度超预期,那基本就八九不离十。
而且这也能找到旁证。
就在9月底,奥迪中国总裁罗英瀚(Johannes Roscheck)和奥迪中国销售及市场营销执行副总裁曾慧芳,公开在北京表示奥迪产品在未来24个月内全面换代。
24个月换代,这是奥迪这头笨拙的大象,在以前想都不敢想的速度。
但为什么现在能够实现?
因为奥迪得到了来自中国伙伴的全力支持。
到目前为止,我不知道奥迪和上汽集团、上汽大众三方合作项目的具体股比,以及项目知识产权的最终归属。
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奥迪使用这些知识产权,应无大碍。
所以奥迪方面很兴奋。
当老宋说奥迪在中国取得成功,就能在全球成功,对此我绝对相信。
如果奥迪真的能够把来自中国的智能网联技术,整合到自己的产品创新体系中,别说在中国能站稳脚跟了,就算在全球市场去打奔驰和奥迪,感觉也没啥问题。
因为奔驰和宝马虽然也在中国市场遭遇了下跌,但在本土化程度方面,还多多少少有点欲说还羞。
所以这就是奥迪的机会。
而且这也符合奥迪的定位。
奥迪一直以“突破科技”的Slogan出名,但在最近几年的中国市场,“科技”对于奥迪而言只是一块遮羞布而已。
科技在中国造车新势力,在特斯拉,而不是奥迪这个垂垂老矣的老先生。
其实不仅仅是奥迪。
奥迪的母公司大众汽车,也在加速和中国车企的技术融合。
比如大众还与小鹏有合作关系,等等。
这表明,大众、奥迪已经全面抱紧中国汽车的大腿,死也不撒手。
其实到了这个阶段,我说中国市场和中国技术就是大众和奥迪最后的救命稻草,没人反对吧?
因为大众汽车已经证明了一件事——仅靠它自己,它完成不了电气化转型。
早在2016年6月,大众就在狼堡发布了“携手共进——2025战略”,其中为电动车设立了指标——到2025年,大众汽车集团预期其纯电动车的销量将在200万辆至300万辆之间,占总销量的20%—25%。
“大众2025”被认为是大众汽车集团有史以来的最大变革。
为什么要搞这么大动静?
因为在大众汽车当时正在面临美国监管机构对其“排放门”丑闻的巨大压力。
大众汽车为这桩丑闻支付了超过300亿欧元,惹上至今尚未完全了结的一屁股官司。
那么为什么大众汽车敢冒天下之大不韪,去搞排放造假呢?
因为面对欧盟越来越严苛的排放法规,大众汽车的燃油车技术早就无法解决环保问题了。
这是资本家的本性暴露了。
面对环保压力,大众汽车想的不是如何通过创新,比如发展电动车去解决排放难题,而是想通过作弊保住既得利益。
所以通过在车子上安装造假软件,让车子能够在环保检测时“合格”。
这桩丑闻被曝光后,大众汽车退无可退,于是推出“大众2025”战略。
但到了现在,将近10年过去了,这个战略实现了吗?
依然没有。
大众汽车还是一个主要依赖于燃油车过活的车企。
怎么转型?
只能靠中国了。
这就是奥迪和上汽集团、上汽大众三方项目的背景。
对于我来说,感觉当奥迪向我们要技术时,似乎轻而易举就得到了。
这让人非常不爽。
大众来中国合资40年,我们的目的是“市场换技术”。
市场给了大众,但大众留下技术了吗?
我记得在2012年时,大众汽车突然威胁要起诉一汽。
这事的源头,是大众汽车对外宣称,大众在中国的合资伙伴一汽涉嫌盗用大众汽车的专利。
什么专利呢?
其实就是MQ200变速器和EA111发动机这俩破烂货。
MQ200只是一款手动变速器,有个毛线技术含量。
但就是这种过时的垃圾技术,大众汽车像防贼一样防着来自中国的合资伙伴。
现在回头看看大众在中国的所作所为,感觉也就那么回事。
一方面,除了燃油车核心技术死死捂着之外,它确实帮助中国提升了汽车产业,这一点无可置疑。
但另一方面,它也拿到钱了。
这就是一笔交易,双方各取所得。
看看大众当时对技术的保密态度,再看看如今其和小鹏、上汽的合作,我们都是手把手教。
大众数百个工程师直接进驻小鹏汽车。
奥迪和上汽合作的这个项目,估计也差不多。
另外,大众收购的中国动力电池供应商国轩高科,中国工程师直接从化学分子式开始,教会大众汽车的工程师。
这是何等胸怀?
这是何等以德报怨?
说实话,这让人心里颇有不忿。
因为看上去,大众和奥迪要在中国反向操作一把“师夷长技以制夷”。
但我们是大国,不跟那些蕞尔小邦计较这些。
而且让我有些安慰的是,其实跟大众合作的小鹏或者上汽,都不是中国智能网联技术的最强者。
这也应了那句话——你能买到的技术,都不是最先进的技术。
哈哈哈。
同时我也很开心地看到,大众继续玩平衡术,给美国公司Rivian投了50亿美金。
给小鹏只投了几亿美金。
这种骚操作,也只有大众能做得出来。
别说你想从美国公司手里搞技术了,先说Rivian有技术吗?
资源就那么多,大众还要玩打水漂。
大众汽车之前投的Argo AI,前前后后超过10亿美金,还把自己的自动驾驶部门搭进去,结果就是一坨屎。
好像在欧洲人的脑子里,从来没有“记性”这两个字。
从这个角度看,他们真的很可爱。
不过这也未尝不是好事。
大众汽车走的弯路越多,对中国汽车就越有利,就越能加速中国车企掀起的“颠覆燃油”进程。

车联中国
首席吃瓜官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