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瑞汽车员工爆料:在奇瑞做过,其实并不轻松,所谓的人性化,只是没办法,待遇不行,管理再不宽松一点,人早就跑了。

文摘   2025-02-01 11:31   安徽  

凡是大家都在夸某个公司人性化的时候,十有八九这家公司其他地方都有点拖后腿,比如待遇一般、发展受限、加班严重。

换句话说,所谓“人性化”,可能只是公司没办法给你钱、机会和未来的时候,给你画的一块糖衣饼干。

其实,职场里最不靠谱的就是“人性化”这三个字。

想在职场发展得好,不是靠公司对你多好,而是靠你自己扛得住事儿。

什么叫扛得住事儿?简单说,就是不管外部条件咋样,你都能把自己的日子过明白。

公司再人性化,它也不可能帮你还房贷,不可能帮你养孩子;领导再通情达理,也不可能让你摆烂摸鱼、月月拿奖金。

所以,别把希望寄托在公司对你好上,反而应该想清楚:我能给公司带来啥,我能靠公司拿到啥。

你有能力、有价值,公司自然会尊重你、迁就你、给你灵活性;但如果你啥都做不明白,指望公司事事为你着想,那就是天方夜谭了。

职场不是靠“人性化”活着,而是靠你自己撑着。

前几天,看到一位奇瑞的员工爆料:

在奇瑞做过,其实并不轻松,所谓的人性化,只是没办法,待遇不行,管理再不宽松一点,人早就跑了。

奇瑞是国内的车企老牌子,技术积累不差,品牌也有自己的调性,可为啥一个曾经的员工会给出这样的评价呢?

待遇不行,管理稍微宽松一点就成了“卖点”,这背后到底说明了什么?

其实很简单,这就是很多企业的真实写照:当它在核心竞争力上跟行业顶尖水平有差距的时候,它能留住员工的手段无非就是两种——要么加钱,要么“放人性化的水”。

但加钱这事儿吧,不是谁都能玩得起的,尤其是一些利润率不高、市场又卷得厉害的行业,公司本身就过得紧巴巴,哪儿还有多余的钱去提高员工待遇?

于是,第二种方法就成了唯一选择:靠“人性化”的管理风格,给员工一种相对轻松的工作氛围,让大家觉得“至少不会太压抑”。

这看似是一种“善良”的管理方式,但其实说穿了就是没得选的无奈。

人性化的背后,其实是企业无法提供更优质资源时的一种妥协。

奇瑞这种企业,在技术研发上挺有积累,但品牌溢价不高,利润率有限,市场竞争压力又大,想吸引一流的人才很难。

那怎么办?待遇给不了顶级的,工作环境总得做点让步吧,要不然人早就跑光了。

但问题来了,很多人看到“人性化”的公司,就会误以为这样的公司一定很舒服,甚至觉得这种公司才是“理想型”。

但实际上呢?只有在你真正待过这样的公司之后才会发现,“人性化”并不等于“舒适化”。

公司依然有KPI,项目还是要出成绩,哪怕表面上看起来对你宽容,实际上对你的期待一点没变,甚至可能更高。

因为公司已经在“待遇”这件事上让步了,它需要在“工作产出”这件事上找补回来。

所以,那些指望着进“人性化”公司就能躺平的朋友,还是早点醒醒吧。人性化只是管理方式的选择,并不能改变职场的本质。

你的产出跟你的回报永远是挂钩的,公司不会因为宽松的管理就降低对成果的要求。

职场选择从来都不是非黑即白的事情,任何公司都有它的优点和局限。关键是,你得看清楚“人性化”的背后,别被表象迷惑了。

IT一叶
对大厂祛魅!都那么累了,自己快乐最重要! 曾就职多个大厂,分享历年就职大厂的经验和心得。 帮新人比比坑,毕竟没有哪个工作能十全十美。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