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员工爆料:华为第三年,两年保护期结束了,1月份工资没有效益工资了。年中绩效是C,所以10月到次年3月无效益工资

文摘   2025-02-04 11:30   安徽  

职场久了你会发现,很多人特别怕“低绩效”。绩效C、绩效D、年终考核不及格,一听就浑身发冷,仿佛被贴上了“失败者”的标签。

其实,绩效就是个分配机制。

你做得好不好,干得多不多,当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这些“好”与“多”要在公司体系里被“看见”、被“认可”。

有些公司,绩效跟老板的心情挂钩;有些团队,绩效跟办公室文化挂钩;有些行业,绩效甚至跟天气挂钩。

你可能拼死拼活干一年,结果领导一句“这块业务今年整体没起色”,你就被摁在C档,不管你加了多少班,熬了多少夜,做了多少“别人不想干的活”。

所以,职场很现实的一点是:绩效不完全由你自己决定。

你可以努力,但你不能控制大盘。你可以拼命,但你也得认命。听起来有点丧对吧?

但其实,你只要调整好心态,把绩效当成个“职业指标”,而不是“人生座标”,你就会轻松很多。

在大厂里,绩效C是很常见的事,甚至是很多人绕不过去的必经之路。

最近,看到一位华为的员工爆料:

华为第三年,两年保护期结束了,1月份工资没有效益工资了。年中绩效是C,所以10到次年3月无效益工资,两年保护期12月截止,因此1-3月无效益工资。

说真的,华为这套机制已经算厚道了。

在很多企业里,第一年保护期都没有,绩效差了直接扣钱、降薪、甚至劝退。

华为还能给你两年的保护期,至少让你有一段时间调整状态、提升能力,这已经很“人性化”了。

大厂考核里,C绩效是很正常的分布,甚至是大多数人的归宿。为什么?因为绩效评价必须遵循一个“强制分布”的原则。

简单来说,就是不可能所有人都拿A或B,总得有人去占C、D的位置。

再加上部门之间的资源分配、领导的偏好、项目的优先级等等因素,很多时候你的绩效并不是因为你不够努力,而是因为你刚好“卡”在了那个位置。

努力当然有用,但更重要的是,你要努力在“对的方向”上。

职场不是学校,领导不会因为你“很认真”就给你打高分,他们更看重的是你做的事,能不能给团队带来价值,能不能解决实际问题。

换句话说,你的努力要能被领导“看见”,而不是偷偷摸摸感动自己。

华为的保护期机制,本质上是给新人一个缓冲时间,让你慢慢适应公司文化、找到方向。

这个阶段,公司“保护”你,不让你因为初来乍到的失误影响收入。换句话说,这两年的效益工资,就是公司对你的投资。

可是投资总有个周期,保护期结束后,公司更多的是希望看到“回报”。

如果你还没达到预期,那“效益工资”减少甚至取消,也是在情理之中的事。你不能既想要保护,又不想承担责任,这不符合任何职场规则。

大厂里,C绩效的人多了去了,但他们中很多人后来都转型、跳槽,甚至升职加薪,过得好得很。

因为他们知道,绩效只是一个阶段性的评价,而不是对你未来的定义。

职场最忌讳的,不是差绩效,而是“怕”差绩效。你怕了,就会把C当成失败,把失败当成终点。

别让绩效定义你,别让情绪控制你。C也好,保护期也好,都是职场里的小插曲。

大厂也好,小厂也好,只要你有本事,就能找到属于你的舞台。

IT一叶
对大厂祛魅!都那么累了,自己快乐最重要! 曾就职多个大厂,分享历年就职大厂的经验和心得。 帮新人比比坑,毕竟没有哪个工作能十全十美。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