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大学校园里谈恋爱的情侣,社会上处朋友的青年男女。常常可以看到这样一个场景,男生大概做了什么事,说了什么话,让女生难过了,两个人在那里闹别扭。场合,可能是商场、电影院外、小吃店这些场合。有经验的旁人,可以感觉到那两人所在,迅速形成了一个结界,空气在结界内停滞、冷下来。
你来我往的冷战后,男生断断续续的声音:“我都说对不起了,我都说对不起了,你还要我怎样?” 女生可能在流泪、委屈得不说话,反正大抵是沉默的。
过一阵子,女生也许会嘟囔几句听不清楚的声音,男生的声音又会想起“我都说了以后再不会了,你还要我怎样啊?”说着,刻意压低急促的声音看看周围。女生或许会委屈接上,大约是“是啊,我还能要你怎样呢?这不是第一次了。。。”。
男生可能有些焦灼,音量也提上来了“对啊,我还能怎样,你说啊!”,女生脸皮薄,悄悄瞅瞅周围,低下头。看看女生没啥反应,男生又软下来,继续哄:“好了好了,我都说了对不起了,我都已经知道错了....”,然后进入下一轮循环。
大概率两个人闷着走开,或者分开,甚至如果男生脾气不好,可能会压低声发个狠话,在安全热闹的地方分开各回各家。
这个场景熟悉吗?到底哪里出了问题?
02
就像社会新闻上名人也会出来道歉,演艺界明星、小糊咖,或者梅西这样的超级大腕儿,出来道歉的时候,满正式的字斟句酌,然后呢?
道歉者不应期待然后,因为凡是内心潜意识里把“道歉”当作一种沟通工具,希望自己说好“对不起,我错了”,就可以得到对方的响应甚至原谅,都是一种不公平的愚痴 - 是的,不公平!
“公平、公平、还是他妈的公平” - 姜文在《让子弹飞》里霸气侧漏的这一句,爱死了。说句题外话,我私心以为,《让子弹飞》系列对中国电影的意义,不亚于《教父》系列对美国电影。
你做错了事,对方是承受者,他或她什么感受,是对方的主观权利。如果妄图以迅雷不及掩耳盗铃声动人的诚恳道歉,就把一件错事及其后果消于无形,公平在哪里?所以才有俗话“如果道歉有用,要警察干啥?”
道歉根本上是一种单向的忏悔,是对自己做过的错事心生惭愧,在不同的宗教中,甚至都有很严肃的拜忏仪式,基督教的告解,向神父忏悔,佛教里,华严经普贤行愿品第四大愿是忏悔业障。盖因忏悔是一种自净其意的反省,并不希求他人予以回应,更遑论原谅。
所以气不过的年轻人,是潜意识里把道歉当做了一种“语言工具” - 语言这种东西,不能知当成一种方便省事的工具啊。因为这不公平。“对不起”不是一个magic按钮,按下去就可以获得解脱,甚至把道德压力转移到被伤害者身上,这个世界不是这样的。
03
梅西出来发了声明,声明完后呢?不要指望得到媒体和受众马上的反馈,才是“声明”的真正含义,如果不认为自己有问题,就什么多不说。如果认为自己需要道歉解释,其他人怎么看就不是声明所能期望的。
之前一些挟带私货遮遮掩掩的道歉公关后,网络上有高人总结过”道歉“的三段论,就这三段,不要增加任何东西,不要辩解,也不要夹带私货:
1,我错了,错在哪里,带来什么后果;
2,我很抱歉,希望能做什么弥补这个错误。
3,再次对不起,将来不会再犯。
就这么简单,它表示我对自己的认识,与接受者的态度没有关系,甚至都不该期待接受者的态度,这才是真正的道歉和解脱。梅西说完自己的解释和对不起,至于站在不同角度的接受者,球迷也好,看客也罢,他们接受不是梅西该期待的。
家庭关系里,也是如此。夫妻之间、父母孩子之间,如果我们都学会”道歉“只是自己一方单方面的承诺与忏悔,对对方没有希求,这样的道歉,才不给对方增加压力。同时,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人对自己错误言行的因果才能咀嚼思考,找到背后的积习,加以改正。反而是对方如果在你的期望下,轻易给了你一个原谅,这件事“代偿了”,“闭环了”,你轻易原谅了自己,错误的业障种下,还会发芽。
道歉牌火车头,拉着一趟单向行驶的专列,把你认识到的错误和忏悔发车,能够到达目的地,把该卸载的货物放下,就是圆满,停在那里,不带回任何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