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你是不是和我一样,在还没踏入职场前,就老听到这样的声音:工作了,说话就要多过过脑子,不能想到什么就说什么,否则吃亏的是自己!
没错,职场的沟通讲究技巧,这早已是老生常谈。
但在这种社会语境要求下,说话这件事,好像变得越来越难。
导致有这么一部分职场人,陷入了另一个极端,明明心里有很多想法,却总像茶壶里煮饺子,倒不出来。
与纯粹不想说话的沉默者不同,对于他们而言,说出自己真实的想法,真的不容易。
有人把他们称为“职场失语者”。
“我就是怕说错话。”前同事小敏对我吐露过她的心声。小敏刚毕业出来,专业能力挺不错的,但却是一个“职场失语者”。开会讨论问题时,她总是安静地听着,你若问她有什么想法,她经常都说:“没什么意见。”久而久之,沉默成了小敏的标签,没什么想法是领导对她的印象,而她的存在感也越来越低。“我不是没话说,我也想表现自己啊,可是老觉得话到嘴边,就真的说不出口了。”对于很多职场失语者而言,纵使脑海里翻江倒海,思绪万千,但表面上依旧波澜不惊,悄无声息。▼不敢提意见
头脑风暴时,内心想法不少,但自个儿却在那反复琢磨要不要说,就怕自己说出来,别人觉得这想法过于幼稚肤浅。到最后,要么干脆就藏着掖着;要么说出来后,又很不安,屏着呼吸等他人的反应,就怕自己的意见不被接受,提心吊胆,如履薄冰。聚餐聊天,看大家相聊甚欢,十分羡慕,却不敢插话题,老认为自己天生嘴笨,说话无趣,一不小心就变成话题终结者。但沉默久了,又总是被人问:“你怎么不说话?”真是无奈又无助。下班和同事约着吃饭,明明想吃清淡的,开口却是一句:“都可以!”然后就顺着同事的想法,去吃了麻辣火锅,即使这两天咽喉炎又开始发作。同事答应的稿子迟迟不交,你做了一大堆心理建设后,委婉地挤出一句:“做得怎样了呢?”没想到遭对方粗暴回应,即使听起来不舒服,心里很生气,也不据理力争,只把委屈往肚子里吞。或者说一句就没了半句,边说边观察对方的眼神,一旦觉得不太对劲,就马上闭嘴沉默。是自己内心戏太多吗?还是我们天生嘴笨,或是性格懦弱呢?其实啊,一个人不会无缘无故畏畏缩缩,有话不敢说,这和我们的成长经历有关。或许在你小时候,也总是想到什么就说什么,恨不得把所有喜怒哀乐全都拿出来和他人分享。总是被家人,被老师,被同学,被其他人否定,甚至遭受嘲笑和指责。比如说,当你跟妈妈说牙痛,寻求安慰和帮助时,结果妈妈第一句就是:“看你下次还敢不敢吃糖?“当你兴高采烈拿出画了几天的画,告诉爸爸自己以后想当画家时,却被严肃的爸爸泼了一盆冷水:“画家哪那么好当?好好读书,别想这些有的没的。”当你在课堂上举手回答问题,信心满满分享自己的解决思路时,但老师还没等你说完,就用一句“不对”让你坐下,即使最后证明自己的解法完全没有问题。当你远离家乡来到其它城市,告诉大家豆腐脑也有甜的,吃杨梅也可以放点酱油时,却被室友嘲笑这么奇葩,以后还时不时被拿出来当笑料。原来,在我们长大的过程中,就得到了那么多否定,那么多负面回应,甚至那么多次地被嘲笑,被责怪,被打击。这些被否定,被嘲笑,被责怪,被打击所造成的伤害,就像一只只小怪兽,在我们不注意的时候,钻进了我们的潜意识,并且赖在我们的脑海里,一直给我们洗脑:我说什么都是错的。更可怕的是,这些认知,在影响着我们的行动:既然自己说什么都会被否定,那我干脆少说点话吧!这样,我就不会显得像个傻子,我就可以少挨点骂,我就不用遭到别人嘲笑,我就不会那么讨人厌了。然后啊,在我们成长的十几年、二十几年甚至更漫长的过程中,这种把话都憋在心里的行为,就慢慢地成为了我们的习惯。尤其是在公共场合时,总是习惯了呆在角落,沉默以对。因为似乎只有闭嘴,才是安全的,才能避免被否定的痛苦,才能逃离失望感与无能为力感。刚入职场的半年里,小敏安慰自己:就做好自己的事吧,不敢说,那就不说吧。习惯会议上一言不发,让领导、同事觉得她没什么创意和想法;加上不敢直截了当提需求,有时候就得把所有任务都往自己身上扛,甚至出现问题了,还得默默背锅。“我不想一直做小透明。”小敏也有自己的职业发展梦想。她说:“我得承认,我羡慕他们。看着他们自在地和领导侃侃而谈,即使说错了也不尴尬,我觉得他们很酷;我也羡慕他们有勇气给别人提意见,羡慕他们能够拒绝自己不喜欢做的事,不怕得罪人。我知道,如果我一直沉默,就只能一直干基层的活儿。”想要放下负担畅所欲言,认识自己、鼓励自己是很有必要的。
多项研究表明,自我对话可以帮助我们直面表达的恐惧,找到脑海里那些不合理的想法,并进行自我鼓励和调节,提升自信心和修复力。
在对话中,要学会三个句式:
●为什么?
●如果说出来,那会怎么样?
●就算被否定,真的是.....?
想象一下,如果你是小敏,这一天,大家都在为下季度的选题进行头脑风暴,你有很多想法,只是最后还是不敢说出来,错失了展现自己的机会,那么晚上你可以尝试着这样去和自己对话:
—因为我觉得,我的想法被否定,也是能力被否定了,我也会更加怀疑自己的能力。—可是如果我说出来,领导和同事就一定不赞同我的想法吗?—其实不是的,偶尔我不得不说出意见的时候,也能够取得认同,甚至领导还跟我说过,我的意见打开了他的思路。我也有被肯定的时候。—而且就算他们提出否定意见,真的就是在否定我这个人吗?—不是的,很多时候,真的只是单纯思路不同罢了,大家对我没意见,而且他们的观点确实也是很有建设性。我还学到了不少东西呢!—对,我不能老这样憋着,下次我一定要尝试着勇敢开口,我可以的!通过一步步自我对话,我们可以看到,之所以不敢说出口,是因为我们内心隐藏着一些不合理假设。找到这些假设,然后进一步去反驳这些假设中的不合理,这样慢慢地调整自己的认知,建立起自信。你可以尝试在一个不那么重要的会议上,先试着表达自己的不同意见。在脑子里大概构建一下自己的思路,如果害怕说乱了,还可以用笔记下来,然后在合适的时候,进行发言。这是需要不断练习的,一开始,你可能会觉得很难受,还是不好意思开口。不过没关系,这时你已经有了认知调整的基础,你知道其实说出来大家不一定会接受,或许还可以得到正面的反馈。如此想来,开口就会容易很多了。通过一次又一次练习,慢慢地建立起表达的自信,摆脱不敢表达的苦恼。
第三步,进行对话复盘,转化负面反馈。
有时候,好不容易说出口的话又被否定了,也不要沮丧。这时需要做的是:进行对话复盘,学会区分这种反馈是友善的还是敌意的。如果你获得的是友善的否定,那么恭喜你,这是一件值得开心的事。因为大家提出友善的否定,代表他有不同看法,给你提意见,是想和你一起把事情做好。恰恰是有了这些反馈,你才能够看到自己的问题,找到解决方法,在职场中不断成长。如果你收到的是敌意的否定,就更不用慌张了,对方可能就是纯粹想打击你,或者只是纯粹想发泄情绪。假如你因此一蹶不振,甚至把错误归结于自己身上,那就进了对方的圈套了。要知道,职场上多多少少会遇到奇葩,无论你表现多好,人家也能挑出刺。既然如此,又何必在意呢?而且我相信,职场中这样的奇葩,毕竟只是少数。有些话,说出来不容易,但我希望,至少你我都能拥有说话的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