窦彦奎|雍水缘何入地流

文摘   文学   2024-10-02 06:00   陕西  



水河第一大支流洛城河,其源头位于凤翔县西北山区下蟠桃。其支流颜家河(民国时期改为袁家河)原为雍水第二大支流。后颜家河出山后经人工改道,于牛钵峪村西南流注入洛城河。洛城河、颜家河于八一公路桥西注入雍水。董家河、七里河、马家河、蟠桃河等其他几支支流均于县城东不远处南流在距县城东南五公里的三岔村汇入雍水,继续东南流过彪角镇之北至岐山县境会小湋水东流。洛城河在新庄子与黎家坡之间接纳了东来之颜家河,二河汇合后过黎家坡南流,至河湾土山梁北又拐道流至土山(回龙寺)东边后东南向,过宋村、赵家新庄、干河村、亭子头、泉务村、小辛村、大辛村、河南屯、高家河,于八一公路桥西汇入雍水,过东社入三岔水库。

关于雍水,古人有“经西平里入地下,三岔复出”的说法。唐代诗人王之涣有“空壁依时旧,雍水入地流”的著名诗句。雍水缘何“入地流”呢?这里还有一段美好的故事。洛城河河湾以南至亭子头段,除雨季外,其余时间河水干涸,人们习惯称这段河为“干河”(亭子头至河南屯段仍大部分时间无水可流,至河南屯以东则渐渐有地下水渗出)。在宋村东南二里处的干河西岸,有个村子叫小韩家庄,与赵家新庄隔河相望。它位于我们窦家庄东边近三里处,我们习惯称“东帮庄子”,即“东边那个村子的意思”。在这个村子东南约四五百米的地方,据说很早以前有杨氏村民建的一座水磨,人们也便习惯称这面粉加工作坊为“杨家磨”。一天,杨家磨来了一道人模样的化缘人,他身着道袍,头戴道帽,手提一把道铲,腰间系着一只宝葫芦,去杨家磨化缘。杨家磨的管家见有道人来此化缘,便说:“这是磨坊,你来这化什么呢?”见主人如此说,老道毫不客气地回答说:“你这有什么我就化什么。”“这里只有加工过的麦麸呀!”管家说。“麦麸我也要!”老道随口答道。这磨房管家于是便给老道一些麸皮。老道接过麸皮,自感生气,心想,我有心化缘,你这磨坊咋这样刁难于我,竟给了我些麸皮敷衍。走出磨坊,老道在这河边驻足观望,看看这还算景气的磨坊,又望着滔滔流淌的洛城河,他感慨万千。

良久,方才肩扛道铲,很不高兴地离开这杨家磨,一路溯河而上。过了河湾,向北走了一段路程,在一个叫做碾阙的地方停下了。老道健步走上一个小土包,朝这四周边张望了好一会儿,见这里洛城河与颜家河相汇,西边山崖陡峭,水流在此形成漩涡,地脉水脉均不同于他处,寻思着这正是个施术作法的好地方。于是他十分自信地将铲插在地上,还找来香、蜡烛、黄裱纸。老道面向西边这悬崖,虔诚地点燃香烛,烧过裱纸,又起身躬腰行三拜礼,然后口中念念有辞,双手还不断地比划着什么,看来老道在施法术了。打此之后,这河水流至此处,便渐渐进入地下,河中水流日见减少,直到消失了。这周围方圆的群众也都说是这老道施法术让河水给渗入地下了。不久,这昔日发达的杨家磨也只好萧条起来了。这只是一个美好的传说。但它足以说明很早以前这“干河”并非干而无水,而是长年有水流淌,只是近代由于气候变迁、降雨减少,特别是洛城河上游植被的破坏,致使这昔日生机勃勃的洛城河下游却渐干涸了。真正成为人们所称的“干河”了。其实,源于凤翔西北部,东南向流入凤翔境内中部平原的这条雍水河第一大支流,随季节及暴雨强弱,水量变化十分明显,夏秋两季水量增大,冬春两季变小甚至无水可流。这样看来,雍水河这条支流在暴雨成灾之时,还担负着泄洪的主要任务。源头的泉源小溪(洛城河、颜家河)汇成滔滔水流后流淌不息。然而河水出山后流淌至河湾宋村段,水势便渐渐变小以至干涸,最终下渗补给地下水。若遇气候适宜、降雨较丰的年头,其水流尚可保持长年不断。特别是夏秋季节,其支流颜家河多有哗哗流水出牛钵峪村西,西南向汇入洛城河,二河之水汇合,这源远流长也就成现实了,这位于河边的杨家磨也就得以正常运转了。只是在一般年份,这条雍水河支流的水流是出山后愈流愈小,到河湾时就更少了,水流一般在宋村段流淌不远便渐次消失。而雨季一过,特别在冬春少雨季节,颜家河的溪流在山内三岔河口尚可见多处溪流,距山口不远处尚有溪水断续存在,而出山后就无水可流了。洛城河则几乎长年有渓流存在,只是水势没有颜家河那么汹涌,这可能是由于洛城河流域土层深厚而岩石少裸露的原因吧。

其实,气候及地表环境的变化这只是导致河水流量减少以至潜入地下的一个“外部”原因,而形成“雍水入地流”的一个重要原因,还在于这条雍水支流所过之处的地层结构。这条河流出山后所过之处,正位于洪积扇塬范围内,而洪积扇塬的形成是由山洪爆发时所带石块、泥沙等洪积物在山前淤积形成的,土层多为洪积物或黄土,沙石底,易漏水,愈靠近山麓,质地愈粗。了解了凤翔地质结构的这一特点,“雍水入地流”这一问题也就不难理解了。

总之,颜家河与洛城河在黎家坡段汇合后,一般年景,这条水流至河湾-宋村段便渐次减少以至消失,潜入地下了。这条雍水河支流的河床着实存在着“渗漏”问题。而于西边三里多处与之伴行的雍山北麓之水(雍水河),过关殿大坝、窦家庄、柳林饮凤桥不远,水流亦潜入地下,至三岔复岀。看来古人这“雍水入地流”的说法还是颇有道理的。


作者简介

窦彦奎,男,字黑鹫,号雍山先生,宝鸡市凤区人,乡村退休教师,时为乡邻亲友疗伤医疾。编著有《百家抗癌谈》《窦氏文化研究》《雍山八景诗并叙》《雍山集》《雍山集续编》等书。 










【联系方式】


《雍州文学》编辑部

欢迎您的关注和投稿。

微信ID:gh_fcf994b1b24a

联系邮箱:fxzxgwyx@sina.com

我们努力做到最好!


征稿启事


1.投稿人必须确定本人拥有作品网络版权的处置权,投稿文章产生的版权纠纷由投稿人自行负责。编辑部拥有对作品内容进行适当修订后发表的权利。

2.本平台原则选用原创首发稿件,首发稿件一经采用即视为将网络版权授予《雍州文学》,平台将在文内设置“原创”标识,其他平台转载必须联系转载授权或注明转载自《雍州文学》。

3.散文、小说作品原则不超过5000字,长篇小说提供完整版和5000字以内节选版,单首诗歌200行以内。

4.投稿时应在邮件“主题”栏标注文章名称+作者姓名,并在正文中留下联系电话。

5.投稿时请在稿件正文末尾附上作者简历(含个人近照)一份(平台编辑对简历有删改权)。请务必通过指定邮箱投递稿件,凡微信发送作品一概不予接收。如有图片,请注意图文分开,但指明图片位置和要求。

6.《雍州文学》微信公众平台已获得并将开通微信授权的打赏功能。欢迎读者为自己喜欢的作者和喜爱的作品打赏。我们将在预留平台运营基本费用(10元以内不返还,作为平台编辑、运营费用)的基础上,按照打赏金额50%比例为作者发放稿酬,稿酬最高300元。微信公众平台官方打赏计算期按通用流式模式,返还期一般为自稿酬核算结束起10天。

7.投稿邮箱:凤翔区作协《雍州文学》fxzxgwyx@sina.com。

8.按照稿件投递的先后顺序,责任编辑进行初审,编委会复审,编辑审阅工作将在收到投稿后15个工作日内完成。若自投稿日起15个工作日内未推出即视为稿件不予采用。





《雍州文学》等你来


《时光捡漏》

您的读书笔记




《芳菲随笔》

欢迎你的关注


扫码关注
《雍州诗词》
微信公众号



雍州文学
凤翔区作家协会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