奔赴成都,只為這一餐的愉悅⋯⋯
文摘
2024-11-25 07:59
上海
十天前,在一次活動上,湯索遇見我說了兩句話,第一句是在日本買了一件器物要給我,第二句是有沒有時間去成都⋯⋯成都當然想去的,他又說了一句石磊老師去的,立馬說我去的,他又補了一句,是否石磊老師去你就去,是的,再一聽時間,剛剛好,至於到了成都去哪裡,我也沒有問,反正相信他就好⋯⋯到了成都下了飛機才曉得是西餐,現代法餐,沒有期許,也就有可能是兩極分化的結果,然而到了大樓的三層,遠遠的看到Co-餐廳門面的設計,用色和線條已經入了我的審美,門面的風格和走入餐廳之後的風格也有一點轉變,入門直接可以看到廚房裡的操作料理台,若客人想看,也是可以的,只是忙進忙出不像是來用餐的⋯⋯入座在漢斯瓦格納的Y椅子,頓生好感,上個月也定了二把全黑的Y椅子,要到明年四月才能收到,就這一個小細節,就已經拉近了我和這家餐廳的關係,說出來都是情緒,在不經意中有了溫度⋯⋯整個餐廳設計我喜歡的,如回家一樣的放鬆,一張圓桌,兩三把椅子,人多還可以去包放,看了一下,最多也就六張座位,我早早的坐下,餓了⋯⋯餐桌上的菜牌上寫著這樣一段話:主廚Yang認為廚房也是人與自然的延伸,在餐廳成立前期我們選擇在四川眉山與當地耕民共同打理農場,團隊定期會帶上餐廳的可循環利用廚余去到農場,落葉歸根,讓自然的饋贈回饋給自然⋯⋯從農場到餐桌,我們發現這片土地最適宜的耕種方式,去陪伴每粒種子的成長,再得到最貼切餐廳的食材風味⋯⋯真是一方水土養一方人,這樣的理念是從事餐飲且理想的人都想去完成,只是操作起來中間的難度可想而知,二個月前特別去看了哥本哈根的NOMA的後花園,能看到的也就是香草的種植,確實吸引人,在NOMA的加工廠隔壁的麵包店,很多香草的風乾都是在店裡直接完成的,而真正和農場直接連結的我知道上海也有幾家,沒有辦法做到完全,至少可以往這條路上努力奔赴⋯⋯用餐開始,被邀請進了一個小空間,介紹當日的食材,以為是模型,近看是真材實料,這個環節很好,餐前小食在邊聽介紹中吃完,面線糊的概念有趣,剛出鍋的溫度,入口即好,雖是餐前小食,一點都馬虎不得⋯⋯期待的20年的黑麥魯邦種做的酸種麵包,雖然吃過不少水準很高的酸種麵包,但在這樣溫暖氛圍的場景里會加深記憶,要是在上海,一定會在用餐結束後,打包一份當作第二天的早餐,魯邦種本身的培養不難,難的是時間,都說時間最貴,千萬不要忽視為時間服務成本⋯⋯主菜的食材有金槍魚、大竹夾魚、鏊蝦、鬥鯧、魚乾米都是海產品,和主廚老楊是福建人有關,不去說菜品做的如何,一道用完會期待著下一道出品的心情,足以說明了一切,整套餐用完,對閩南咖喱米飯搭配牛肋排這道主食印象非常深刻,好吃到和石磊老師說,專門開一家咖哩米飯單品店都值得⋯⋯這道米飯看似簡單,做起來的步驟也就那麼幾步,但要做到這麼好味,也是需要每個節點去掌控的,新疆的羊脂米、泉州的咖哩,連煮米飯的釜鍋我都想多問一句哪裡有售⋯⋯不得不說的是餐具的使用,從一開始我就愛不釋手,比其他用餐人更多的一個動作就是去觸摸餐具,每一款都想三百六十度的看究竟,有在丹麥訂制的,也有在比利時訂制的,和陶藝家合作訂制餐具的已經是風潮了,只是好的陶藝家檔期實在是需要時間去等待,除了福和慧今年秋季的餐具讓我贊嘆,Co-的訂制也讓我有了多一個去北歐探訪陶藝家的理由⋯⋯餐具和食物是相關聯的,也是一體的呈現,這裡面不僅僅是菜品的需要,更是主理人對美感的理解,整餐用完,體驗是飽滿的,聽覺、視覺、嗅覺、味覺和觸覺都得到了很好體驗,給我帶來情緒是愉悅的,也是我近幾年吃過最想專程前來的一家現代法餐⋯⋯何為現代法餐,也就是主廚的個人理念,如同Co-品牌的寓意,將人、自然、烹任連續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