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場「聯結」晚宴,走了十年……
文摘
2024-11-02 08:31
上海
走進這個行業非常偶然,去過一次景德鎮之後,直接買了機票去了東京,辦理好入住,就去了代官山蔦屋書店,從書架上和雜誌中找到了和器物店有關的資料,最後買了二本器物書和幾本雜誌,規劃好路線⋯⋯之後無論在哪裡看到蔦屋書店,都會想起這是我有一個夢開始的地方,可以說那時候東京都的器物店我都去過,一家一家走,不懂器物的工藝和不了解作家名氣大小沒有任何關係,全憑自己的直覺和本能對美好的熱情,讓我走進了一條完全不熟的領域,那一年,我五十歲⋯⋯十年後再回顧,很肯定的說那時候要是想到這是一份創業,我一定不會走下去,當時就是喜歡,沒有想那麼多,沒有人脈沒有關係,勤勞就是人脈基礎,先築巢,再候鳥,幸運的是那時候的氛圍比如今好很多,節奏沒有那麼快,可以慢慢朝前走⋯⋯直到第一次在熊本遇見大谷哲也之後,去他滋賀的家裡住了兩晚,對大谷哲也的作品有了進一步的了解,他所製作的所有器物都是在家裡使用的,也就是他們的日常,那兩天之後我也有了朝前邁上一個台階的想法,時機是努力來的,一定不是等待來的⋯⋯之後每一年我都要去他家住上一晚二晚,接觸的時間多了,了解他們對器物和日常之間的關聯也在逐步開闊,同時我自己也收了很多他的作品使用,我做器物展和其他人不同,我必然是要經常使用,產生出我和器物之間的紐帶之後,才會去策劃展覽,這樣心裏踏實⋯⋯直到2019年,我和LANG合作,完成「春宴」之後,便有了之後的夏宴、秋宴和冬宴的念頭,一場疫情,讓很多事都改變了軌跡,直到兩年前又有了重新啟動的念頭,在甬府徐凌支持下,有了大谷哲也和徐昆磊的合作,他們彼此都有很大的興趣⋯⋯可能是我對他們兩位都比較了解,這場活動的開始就非常順利,大谷哲也還特別根據徐昆磊的要求製作了適合中餐加熱的一款器物,反覆修改確認,最後成性,徐昆磊拿到整套的大谷哲也器物也開始了長達半年的磨合,對他來說,不是一盤一菜的那麼簡單,他非常厲害的一點就是用他自己對這套餐具的理解來找到適合的匹配,也是大谷哲也遇到的第一次在中餐中被全套使用⋯⋯昨晚的呈現他們彼此都非常滿意,特別特別感動的是昨晚我邀請的來賓在颱風天大雨傾盆的時候都提前到場,晚宴也在邀請的時間裡準時開席,有從南京趕來的ALAN,也有從杭州奔赴來王勇,阮雯用心至極的畫了一份菜單送給了大谷哲也,所有的細微都讓我感動,我願意做一段橋樑,讓更多的人去欣賞美,去體驗美學所帶給自己的愉悅⋯⋯照片來之現場的嘉賓,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