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GPINTALK”关注并星标我
在这里与各位飞驰航空股东随机分享一些无用的航空知识
![]()
答案是肯定的,并且这也引申出俄罗斯民航业当前的选择困境。现在俄罗斯民航业成熟的窄体机和宽体机依然只有图-204/214系列以及伊尔-96系列,伊尔-96原型机在1988年9月28日首飞,图-204原型机则在稍晚的1989年1月2日首飞,都是苏联解体前留下的宝贵遗产,虽然经历了苏联解体后各加盟国工业体系的分崩离析,但是经过俄罗斯的整合后,至少能够保证继续国产化生产。![]()
新世纪后的俄罗斯航空业也不是没有努力过,SSJ-100、MC-21都寄托着俄罗斯航空业复兴的梦想,并且俄罗斯还希望通过这两种机型打入国际民航市场,与波音和空客进行PK。两型客机采用了西方的设计理念、设计标准并大量引入国际供应链,进度也非常喜人,SSJ-100初期发展势头力压商飞ARJ-21,和C919对标的MC-21也在2017年5月28日完成首飞(C919首飞为同年5月5日)。但是,伴随着俄乌冲突的爆发,西方对俄罗斯实施了严厉的技术封锁和经济制裁。不仅新机型的研发就此停滞,连国内波音和空客机队零备件采购和技术支持也被掐断,缺乏维护、备件和技术支持导致俄罗斯航空事故率的急剧上升,甚至不得不通过走私的方法进口飞机备件。在这种背景下,俄罗斯通大力推进航空国产化替代,但是毕竟资源是有限的,“改旧”还是“推新”这个问题被抛了出来。图204/214以及伊尔-96虽然成熟并且持续生产,但即使是近几年研发的新锐型号也无法在可靠性和经济性上与外国产品相匹敌,而已经尝到波音和空客产品“真香”的俄罗斯航企也不想再用回图波列夫和伊柳申;SSJ-100和MC-21参数先进,但是开展全国产化以来进度举步维艰,配套的发动机(PD-8和PD-14)进展颇为不顺,相关机载系统的国产化工作也难产(例如近期下线的全国产化MC-21原型机,不仅超重,而且仍有36个机载部件还未完成国产化;全国产化的SJ-100客机原型机配备的仍是制裁前和西方合作生产的SaM146发动机,并且也有大量部件未完成国产化)。![]()
在此情况下,改进图-204/214以及伊尔-96系列客机的呼声又不断高起,毕竟现在看起来俄乌冲突短期内还没有结束的迹象,拥有短期内堪用的客机比起可望不可及的“新锐客机”还是更有竞争力,再说了,搞不好“新锐客机”可以投入使用的时候,仗都打完了,波音和空客们又回来了。于是,我们看到伊尔-96-400M原型机下线了,图204/214系列也传言要魔改一下双人制机组并扩大产能。![]()
当前俄罗斯航空业还在纠结“改旧”还是“推新”,再加上研发能力薄弱和资源缺乏,导致两边进展都不算快,近期俄罗斯联合航空制造公司(UAC)与俄国内多家租赁公司和航空公司签订的大订单,也包括MC-21、SJ-100、图-214等新老型号飞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