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航机场反无人机,还是物理攻击最有效

文摘   2024-09-16 23:07   北京  


这两天黑飞无人机导致天津机场航班大面积备降的新闻频频登上热搜,这早已不是无人机第一次干扰民航机场运行了。今年2月,昆明长水机场净空多次就遭到无人机入侵,而在去年5月和10月,黑飞的无人机也导致成都双流和深圳宝安机场运行短时中断。而国内此类事件的新闻最早可追溯至2016年。

多年来厂家和局方想了很多办法来限制黑飞,给无人机加装电子围栏、无人机所有者实名制,但似乎这些方法都只能防君子不防小人,在这个万物皆可刷机的时代,让无人机突破电子围栏技术上没有什么难度,而尽管要求无人机必须实名登记的《无人驾驶航空器飞行管理暂行条例》在今年1月1日已正式生效,但这也无法阻止极少数飞手明知故犯。而对于购买零件自行组装的无人机,上述的管控措施则更加形同虚设。

既然无法杜绝无人机黑飞,那么有效的反无人机设备就显得尤为重要。在能够侦测到无人机的前提下,目前主流的解决方案可以分为信号干扰、GPS欺骗、物理拦截或网枪捕捉等等。每种方法都有其适用场景和限制条件。

以信号干扰为例,其本质是通过干扰信号功率压制操控信号,使得无人机无法接收操控信号从而失控,一般干扰枪有效的干扰范围局限在一百米以内,对于机场净空区这种较大的空域显然力不从心,尽管更大功率的设备能够扩大干扰范围,但对于通过光纤操纵的线控无人机,或者依靠自身惯导和内置GPS自主飞行的无人机,信号干扰就显得无能为力。

此外,实施信号干扰无法忽视对机场和飞机的各无线电系统的潜在影响,而这一点同样适用于GPS欺骗,可能你的初衷是想通过发送虚假GPS信号使其迷失方向或沿着错误的飞行路径飞行,最后却发现整个机场的飞机都丢失了GPS信号。


或许破坏力更强的激光或动能武器才是更好的答案,雷神集团和英国反无人机解决方案供应商Blighter集团合作,将激光武器用于反无人机。同样的思路下我国也有“寂静狩猎者”这样的产品,事实上,我国在已经大规模普及民用相控阵雷达的今天,做一款低成本的激光反无人机武器并非难事,发现即摧毁,保障机场运营才是第一顺位。


我们应该庆幸,迄今为止国内机场的无人机黑飞事件基本都还属于炫技和挑衅的性质,如果别有用心者发现我们对净空区域的守护力度如此薄弱,那么针对飞机或着陆区域蓄意破坏性质的黑飞就随时可能上演。

在那之前,我们必须做好准备。


GPINTALK
随机分享有用的航空器知识。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