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电影学硕博士论文摘要的规范问题

文摘   2024-11-25 13:21   山西  

我们上课研讨硕士论文选题及其写作的时候,有同学反映一个问题:电影学专业的硕博士学位论文摘要的写法和规范,是不是和学术期刊杂志的要求的(比如我们上次推送的文章所倡导的规范《谈谈电影学学术论文的摘要与关键词写作》)不一样?

因为学生发现,中国知网上的“戏剧电影与电视艺术”板块学位论文的摘要,有至少一半甚至更多,采用的是这样一种格式:

“本文首先试从区域社会史和文化传播与消费的角度出发,研究孕育法语字幕现象的社会文化生态,力图从中找出三大影响因素:法语文化传播、电影人民族认同的焦虑以及他们对市场和观众的想象。文章随后联系世界范围内字幕演进历史探讨默片字幕的产生缘由、功能和演变,从电影文本出发考察中国早期法语字幕电影文本的银幕呈现形式、版式演变、字幕批评对法语字幕的影响。第三章则立足法语字幕文本,结合归化翻译理论探讨民族影人在维护国族形象时的自觉,继而将这种民间自发的民族认同现象同国家强制性的语言纯化政策联系起来,分析国家话语权力对民族语言、粤语片和厦语片和法语字幕影片中语言文字的介入和影响。”

为了尊重和保护作者,我把原关键词替换成了别的内容,并向这位作者道歉,我没有针对您的意思,纯属就事论事。

这种写法,似乎和多数期刊要求的格式和规范背道而驰,因为它只说了作者从什么角度做了什么、研究了什么、找出了几个原因或者特征,唯独不给直接的观点和结论,读了这些片儿汤话,我们不了解作者的成果究竟是什么。

这确实和期刊论文的摘要规范相差甚远、迥然不同、完全不一致(原谅我有意重复和夸大这种差别)。

问题来了,我们写学位论文,应该按照期刊论文摘要的格式写?还是效仿知网流行的格式规范?

我认为应该按照前一个格式,也就是主流学术期刊杂志所倡导的“概括并直陈观点”的客观独立第三方的写作方式,摒弃“本文笔者作者从什么角度研究了什么、划分了什么阶段或者特征、第一二三章分别研究了什么”的写法,而按照“受到鸳鸯蝴蝶派文学影响的张石川电影,是中国默片的代表之一,它在视觉形式上的特征为……”这样一种写作方式。不是研究者“我”怎样,而是“研究对象们”如何如何。   

因为,从本质上讲,5000到15000字的期刊论文的Pro版是硕士论文,它的ProPlus版本是博士学位论文,摘要的写作规范大体上应该是一致的,再大的葫芦也不应该长成南瓜或者芹菜的样子。

前几年,我跟学生说,摘要就应该按照上一篇推文的格式写。结果ta这么写了摘要以后,导师说“摘要不是这么写的,你看看知网上别人的写法”,甚至有外校的评审专家也说格式不对。我就很无语,专家有点奇怪诶。

不能因为绝大多数人是错的,我们就把“错误示例”当做对的来看待和效尤。

这是我的观点,供您参考,欢迎您留言讨论。   

电影史与电影理论
1.主要做电影史与电影理论史文献的翻译、引介和传播; 2.学术兴趣以早期中国电影史、电影理论史、女性主义电影理论和计量电影学为主; 3.推文主要用作戏文本科生和电影学硕士生的教学素材;4.偶尔发一些文献单杂谈;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