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读巴里·索特的《电影风格与技术》的第16章“电影计量风格分析:第二部分”,一个总结性的章节。
他提出了一个关于一部影片的平均镜头时长(ASL)和整体镜头长度分布状况的观点:
“我原以为,一部电影中不同长度的镜头数量会形成一个分布,而这种分布在不同的影片中形态会有很大差异,就像镜头景别分布所存在的差异一样。在获得了 20多个这样的镜头长度分布(包括有声电影和默片)后,我惊讶地发现,无论是谁制作的,平均镜头长度大致相同的电影,其镜头长度分布也大致相同;而且,这些分布都具有相同的一般形状……”
巴里·索特抛出了一个函数:
举例而言:
“对于大约80%的故事片来说,形状因子σ在0.8和1之间,尽管理论上它可以是0到无穷大之间的任何值。所有这些的实际结果是,给定一部电影的平均镜头长度,就可以大致知道其中有多少个给定长度的镜头。例如,如果一部电影的平均镜头长度为 6 秒,则 90% 的镜头将短于 12 秒,并且不太可能有任何镜头长于 30 秒。另一方面,如果一部电影的平均镜头长度为 21 秒,则只有大约 40% 的镜头将短于 12 秒,而 12% 的镜头将长于 30 秒。依此类推。”
但我对这个公式还是一头雾水,也许可以求助一下DeepSeek,给我这个文科生讲讲。
我们的对话是这样的:
这个例子根本看不懂。
“举个日常生活中的例子”:
我这个愚蠢的文科生再次提问:
“还是没看懂,请给我举一个我能看懂的日常生活中的例子”
这次我真的看懂了。我平时等公交,其实就在攒公交到达时间的正态分布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