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陆川同学的电影学研究

文摘   2024-10-22 10:33   山西  
多年以后,面对铺天盖地谩骂自己作品却从未谋面的互联网观众,陆川导演可能会想起他第一次拜访恩师江世雄时说的那句话:“老师你要我吧,我肯定是你最好的学生”。
这位气盛的年轻人可以被原谅。他当时太热爱电影、想学电影了。
陆同学是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1995级硕士研究生。
他在一个访谈里讲过,读研的三年“可能是我一生中最快乐的时光……激动而又幸福的感觉。”
应该所言不虚。比起当下一些因为就业压力被迫读研的电影学硕士生,陆同学是奔着热爱去读研究生的。当时北电配备的师资也对得起这些热爱电影的年轻人,一些陆同学的访谈资料里透露,江世雄、司徒兆敦、谢飞、郑洞天这些前辈老师有给他们上课。
陆同学尊敬老师,2008年、2019年,他邀请江世雄老师到电影《南京!南京!》和《749局》拍摄现场探过班。
陆导的毕业作品不知道叫什么名字。但毕业几年后,他曾带着两部自己的影片回母校放映交流。
“带着《寻枪》《可可西里》《南京!南京!》回到学校,基本上都没有被同学‘哄’过,这已经是对我最大的褒奖了。”可见,陆学长对自己的作品还是比较满意的。在北电广院这样的艺术类院校,学长学姐回学校交流不被年轻气盛的学妹学弟哄台,是一种正面认可。
导演更在意的是北电师生对自己的批评意见。
“老实说,有时我对社会上的批评不太在乎,但是老师们和同学们对我的批评,我很看重。大家都是专业的、懂电影的、爱电影的人,所以大家的观点我会去认真揣摩、学习、汲取。”
“功成名就”的学生回母校,应该抱着向老师学习、和师弟师妹交流汇报的心态。一位年纪大的老人就江过,年轻人要善于学习。大导演尚且如此,我们普通人也应该有这种虚怀若谷的态度。   

该说正题了,陆川同学的学术研究做得怎么样?
陆同学的导师是江世雄老师,1993级导演系本科生徐浩峰是江老师带的第一批本科生,黄建新、米家山、韩三平等也是她的学生。江老师对学生好,作为大学老师还做家访,看待年轻人一视同仁。
尽管生活上待学生和蔼,江老师在教学上却非常严厉。她指导陆同学写作了毕业论文《体制中的作者:新好莱坞背景下的科波拉研究》。这篇长达50多页的硕士论文分3期(上、中、下三篇)发表在了北京电影学院学报上。

众所周知,不是说北电的学生就可以发北电学报。据我的粗浅了解,BFA学报发文章唯才是举,有发无类:文章写得好作者是硕士博士也发,写得不好副教授教授也拒之千里。
用一句话评价陆川同学的文章,就是这篇论文和学报相互成全。
论文观点明确,创新性很高。它探讨商业电影体制和作者的复杂关系,把作者论、形式风格分析和商业体制研究结合起来论述,这大抵可以看出陆川做学术时在电影理论(涉及法英美作者论、结构主义符号学、精神分析、类型批评和意识形态批评等理论)、电影史和视听语言(有剧本分析也有拉片)方面的功底。
文章没有平庸地按照法国作者论的逻辑,去论证作者个性风格的统一性;而是关注美国特殊的电影制片环境,用一种近似安德鲁·萨里斯的美国作者论思路,探讨好莱坞体制和身处其中的导演/天才(陆川同学热爱科波拉,这是写作的原动力,详见论文附录)之间的富有张力的关系。《体制中的作者》区分了“文本的作者”和“体制中的个体”——用陆同学的话讲就是“希望将我所研究的对象还原成为一个实在的个体,一个在体制中生存和创作的个体”。
这一剥离很重要的,是论文的闪光点。20世纪60至80年代的西方电影理论一直以文本为中心,不关注作为社会个体、产业中的创作者。直到文化研究被引入电影研究,“理想的文本作者”和“作为社会个体的作者”才真正区分开来。文章重点关注(好莱坞)体制和作者(科波拉)的“对话”——两者在文本层面,以及在电影机制(工业体制和类型规范)层面上的相互对话、选择、依托和干预等。   
“体制中的作者”这一提法应该是陆同学在国内电影批评界首创的概念。问世于新千年前后的它,在十几年后还影响一些学者,启发他们去探讨电影工业和作者导演之间的关系。
我们经常见到一些学者教授,他们写了几十上百篇C刊或北核,却未立寸功,少有学术建树,仿佛这些文章可有可无。但陆同学不是,《体制中的作者》一文,至今堪称国内作者论批评的代表性论文。
不管在任何时代,严肃写作的文章,都经得起历史进程的考验;而没有学术价值的“热点”,终将变成故纸堆,风不吹就会化为尘埃散去。作者还苟活于世间,他的文章已经悲哀地死去了。
写代表作,只有才华和灵感是不够的,作者还得长期去调研、苦读、深思,这样才可以对学术研究做一点微小的贡献。
就让我们按陆同学的研究思路收尾吧。
电影学学术研究有自己的体制,这个意义上学者也如同“体制中的学者”。随波主流钻营的墙头草有变成行业工匠的风险;而善于和学术体制对话,又不被它同化的清醒个体,必将成为善于自我表达的专业学人。   

电影史与电影理论
1.主要做电影史与电影理论史文献的翻译、引介和传播; 2.学术兴趣以早期中国电影史、电影理论史、女性主义电影理论和计量电影学为主; 3.推文主要用作戏文本科生和电影学硕士生的教学素材;4.偶尔发一些文献单杂谈;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