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时事
民生
政务
教育
文化
科技
财富
体娱
健康
情感
更多
旅行
百科
职场
楼市
企业
乐活
学术
汽车
时尚
创业
美食
幽默
美体
文摘
谈谈陆川同学的电影学研究
文摘
2024-10-22 10:33
山西
多年以后,面对铺天盖地谩骂自己作品却从未谋面的互联网观众,陆川导演可能会想起他第一次拜访恩师江世雄时说的那句话:“老师你要我吧,我肯定是你最好的学生”。
这位气盛的年轻人可以被原谅。他当时太热爱电影、想学电影了。
陆同学是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1995级硕士研究生。
他在一个访谈里讲过,读研的三年“可能是我一生中最快乐的时光……激动而又幸福的感觉。”
应该所言不虚。比起当下一些因为就业压力被迫读研的电影学硕士生,陆同学是奔着热爱去读研究生的。当时北电配备的师资也对得起这些热爱电影的年轻人,一些陆同学的访谈资料里透露,江世雄、司徒兆敦、谢飞、郑洞天这些前辈老师有给他们上课。
陆同学尊敬老师,2008年、2019年,他邀请江世雄老师到电影《南京!南京!》和《749局》拍摄现场探过班。
陆导的毕业作品不知道叫什么名字。但毕业几年后,他曾带着两部自己的影片回母校放映交流。
“带着《寻枪》《可可西里》《南京!南京!》回到学校,基本上都没有被同学‘哄’过,这已经是对我最大的褒奖了。”
可见,陆学长对自己的作品还是比较满意的。在北电广院这样的艺术类院校,学长学姐回学校交流不被年轻气盛的学妹学弟哄台,是一种正面认可。
导演更在意的是北电师生对自己的批评意见。
“老实说,有时我对社会上的批评不太在乎,但是老师们和同学们对我的批评,我很看重。大家都是专业的、懂电影的、爱电影的人,所以大家的观点我会去认真揣摩、学习、汲取。”
“功成名就”的学生回母校,应该抱着向老师学习、和师弟师妹交流汇报的心态。一位年纪大的老人就江过,年轻人要善于学习。大导演尚且如此,我们普通人也应该有这种虚怀若谷的态度。
该说正题了,陆川同学的学术研究做得怎么样?
陆同学的导师是江世雄老师,1993级导演系本科生徐浩峰是江老师带的第一批本科生,黄建新、米家山、韩三平等也是她的学生。江老师对学生好,作为大学老师还做家访,看待年轻人一视同仁。
尽管生活上待学生和蔼,江老师在教学上却非常严厉。她指导陆同学写作了毕业论文《体制中的作者:新好莱坞背景下的科波拉研究》。这篇长达50多页的硕士论文分3期(上、中、下三篇)发表在了北京电影学院学报上。
众所周知,不是说北电的学生就可以发北电学报。据我的粗浅了解,BFA学报发文章唯才是举,有发无类:文章写得好作者是硕士博士也发,写得不好副教授教授也拒之千里。
用一句话评价陆川同学的文章,就是这篇论文和学报相互成全。
论文观点明确,创新性很高。它探讨商业电影体制和作者的复杂关系,把作者论、形式风格分析和商业体制研究结合起来论述,这大抵可以看出陆川做学术时在电影理论(涉及法英美作者论、结构主义符号学、精神分析、类型批评和意识形态批评等理论)、电影史和视听语言(有剧本分析也有拉片)方面的功底。
文章没有平庸地按照法国作者论的逻辑,去论证作者个性风格的统一性;而是关注美国特殊的电影制片环境,用一种近似安德鲁·萨里斯的美国作者论思路,探讨好莱坞体制和身处其中的导演/天才(陆川同学热爱科波拉,这是写作的原动力,详见论文附录)之间的富有张力的关系。《体制中的作者》区分了“文本的作者”和“体制中的个体”——用陆同学的话讲就是“希望将我所研究的对象还原成为一个实在的个体,一个在体制中生存和创作的个体”。
这一剥离很重要的,是论文的闪光点。20世纪60至80年代的西方电影理论一直以文本为中心,不关注作为社会个体、产业中的创作者。直到文化研究被引入电影研究,“理想的文本作者”和“作为社会个体的作者”才真正区分开来。文章重点关注(好莱坞)体制和作者(科波拉)的“对话”——两者在文本层面,以及在电影机制(工业体制和类型规范)层面上的相互对话、选择、依托和干预等。
“体制中的作者”这一提法应该是陆同学在国内电影批评界首创的概念。问世于新千年前后的它,在十几年后还影响一些学者,启发他们去探讨电影工业和作者导演之间的关系。
我们经常见到一些学者教授,他们写了几十上百篇C刊或北核,却未立寸功,少有学术建树,仿佛这些文章可有可无。但陆同学不是,《体制中的作者》一文,至今堪称国内作者论批评的代表性论文。
不管在任何时代,严肃写作的文章,都经得起历史进程的考验;而没有学术价值的“热点”,终将变成故纸堆,风不吹就会化为尘埃散去。作者还苟活于世间,他的文章已经悲哀地死去了。
写代表作,只有才华和灵感是不够的,作者还得长期去调研、苦读、深思,这样才可以对学术研究做一点微小的贡献。
就让我们按陆同学的研究思路收尾吧。
电影学学术研究有自己的体制,这个意义上学者也如同“体制中的学者”。随波主流钻营的墙头草有变成行业工匠的风险;而善于和学术体制对话,又不被它同化的清醒个体,必将成为善于自我表达的专业学人。
电影史与电影理论
1.主要做电影史与电影理论史文献的翻译、引介和传播; 2.学术兴趣以早期中国电影史、电影理论史、女性主义电影理论和计量电影学为主; 3.推文主要用作戏文本科生和电影学硕士生的教学素材;4.偶尔发一些文献单杂谈;
最新文章
电影研究中的三个“观众”
用DeepSeek学电影镜头时长统计的正态分布
默片到有声片转型期欧美电影的ASL趋势
民国电影数量统计
聊聊电影收藏和私有云
Feminist Film Theory: An Introductory Reading List
谈一个标点符号
《一串珍珠》与国产默片的弊端
《视觉与其它快感》全译8.家庭内外的情节剧
《暗箱》冬季刊导览
黄茜|民国时期上海武侠电影《火烧红莲寺》在台湾的传播与接受
学术研究的一个目的是满足好奇心
我的2024:生活与学术
与其每年发表40篇C刊,莫不如经常写公众号
《库里肖夫效应:经典实验再测》
被惯坏的中老年人
到底谁是狗?20个AI工具推荐
又住相了
被数据打脸
库里肖夫效应:重测与接受研究
一个计量电影学小白的心路历程
微信公众号《电影史与电影理论》勘误合集
视线匹配及其它叙事电影惯例
电影学学术期刊投稿指北
公众号[电影史与电影理论]电影学硕博士互助群
谈电影学硕博士论文摘要的规范问题
沉迷计量的风险
谈谈电影学学术论文的摘要与关键词写作
段飞翔、逯砚秋:金代“散乐人”碑刻考
【全译】《精神分析电影理论和游戏规则》by Todd McGowan
足疾未愈
李晓红,王亚茜 | 西方女性主义电影研究的历史转向及其后现代主义思考
女性主义电影理论:从入门到闪退
那个发明“男凝”的女人,如何想象“女性凝视”?|SheKnows
经典电影的指导符码(2024年校译版)
《视觉与其它快感》全译1:《奇观是脆弱的:1970年世界小姐大赛纪实》
“吸引力电影”理论文献单与片单
感谢波德维尔大爷
劳拉·穆尔维再谈《视觉快感》视频译文
劳拉·穆尔维再谈《视觉快感》与男性凝视
谈谈陆川同学的电影学研究
外面的世界
贾雨村的困境
观《渔光曲》记
自定义主体性
电影学学科排名
婚外情:《小城之春》偶遇《相见恨晚》
亚洲研究协会2025年会圆桌会议征稿启事
中国传统戏剧研究新趋势暨戏曲文物研究所成立四十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开幕
《小城之春》里究竟嵌入了多少诗词和画作
分类
时事
民生
政务
教育
文化
科技
财富
体娱
健康
情感
旅行
百科
职场
楼市
企业
乐活
学术
汽车
时尚
创业
美食
幽默
美体
文摘
原创标签
时事
社会
财经
军事
教育
体育
科技
汽车
科学
房产
搞笑
综艺
明星
音乐
动漫
游戏
时尚
健康
旅游
美食
生活
摄影
宠物
职场
育儿
情感
小说
曲艺
文化
历史
三农
文学
娱乐
电影
视频
图片
新闻
宗教
电视剧
纪录片
广告创意
壁纸头像
心灵鸡汤
星座命理
教育培训
艺术文化
金融财经
健康医疗
美妆时尚
餐饮美食
母婴育儿
社会新闻
工业农业
时事政治
星座占卜
幽默笑话
独立短篇
连载作品
文化历史
科技互联网
发布位置
广东
北京
山东
江苏
河南
浙江
山西
福建
河北
上海
四川
陕西
湖南
安徽
湖北
内蒙古
江西
云南
广西
甘肃
辽宁
黑龙江
贵州
新疆
重庆
吉林
天津
海南
青海
宁夏
西藏
香港
澳门
台湾
美国
加拿大
澳大利亚
日本
新加坡
英国
西班牙
新西兰
韩国
泰国
法国
德国
意大利
缅甸
菲律宾
马来西亚
越南
荷兰
柬埔寨
俄罗斯
巴西
智利
卢森堡
芬兰
瑞典
比利时
瑞士
土耳其
斐济
挪威
朝鲜
尼日利亚
阿根廷
匈牙利
爱尔兰
印度
老挝
葡萄牙
乌克兰
印度尼西亚
哈萨克斯坦
塔吉克斯坦
希腊
南非
蒙古
奥地利
肯尼亚
加纳
丹麦
津巴布韦
埃及
坦桑尼亚
捷克
阿联酋
安哥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