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路不明的夜晚》,翟頔 著 (2001年版)
很多年前,我喜欢的专栏作家翟頔出版过一本书《来路不明的夜晚》(2001年)。一度被书名吸引:充满着一种原始诱惑力、迷离的、引人遐想,暗地里还有一种奇遇性质。翟頔(由叶)把自己在成都写作的文字,她笔下的成都,或者是因为成都这座城市启发而创作的专栏、小小说结集出版。
《来路不明的夜晚》对于我更像是一本启示录,它是关于成都的。而且这本书还是我在大学时代,由一位同样敏锐的中文系师妹赠予,她也是成都人,一样拥有一颗文学心。因为翟頔的敏锐,文字妖冶,偶尔幽默,她对于容纳过我们青春的这座城市充满细致的观察,爱和恨交织的注目,因此才值得纪念。“成都这些年带给我的一切都是对我的赞扬”——我很喜欢翟頔在“后记”里写下的这句话。这句话,我也一直带在身上,无论是我客居在世界的不同角落,还是又回到了成都。
翟頔笔下的成都,以及她在笔下描绘过的上世纪90年代到新千年的成都文艺风景,确实是暗地妖娆的,充满“文学性”。这种“文学性”也无法复制,和时代,和时代所眷顾的地域相关。就像是“天时地利人和”,如若缺少一样,成都在那些个年代就会呈现出完全不同的样貌。
为什么会忽然想到这本书?因为昨晚我在成都的一个街区吃饭喝酒、闲逛,忽然就觉得夏夜中的这些街道,街区里活色生香的酒吧、食肆、咖啡馆,还有流动着的人,让这个夜晚如此“来路不明”,这样的夜晚是性感自如的。
八月的夏夜,忽然凉爽,昨晚很适合户外游荡、交友、聊天、吃喝、吹牛、躺平、无所事事、发呆——成为一个典型成都人的样子。成都的夏天就是这样的柔和。酷暑中,偶尔让人喘一口气,忽然的阴雨和降温,让人从酷暑中被解救了出来。所以,成都好像一直没有那种特别极端的时候,成都也不极端,习惯了“和稀泥”,其实是一种不想参与,也不想“去卷”的生活哲学。这也就像是成都的天气一样,“做人”有时候是很”模棱两可“的。
翟頔在《来路不明的夜晚》的小小说《伊利和阿伦又见面了》里写成都冬天的雾气:”走出酒吧时,雾还在一层一层坠落,遮蔽了人行道上的树木,空气冷而迷惑……“在成都,一切都显得这样”不明丽“、“不清醒”、“不清晰”、”来路不明“,反而增添了一种神秘感,一种多元性,一种难以被定义的特质,一种ambiguity。
自然记录Leafroom
在这个柔软而多情的城市里,也不需要阳刚四溢,但也不是纯粹的“小清新”。“小清新”在成都人眼里其实就是一种“装逼”了。成都是有自己的选择和态度的。成都,可以被理解成一种“自我”。昨夜,我和朋友走进的这家叫做“自然记录Leafroom”的酒吧,有techno音乐,也有一份“台岛”的散漫文艺调子存在。在成都话和英语间转换的女生坐在吧台,她偶尔把手搭在坐在一旁的外国女生友人肩上,她们热烈交谈,甚至互相亲吻。
走入这家酒吧前,我和朋友在一家叫做“十甫(Sap Foo)”的粤菜bistro吃晚餐(十甫和Leafroom在同一条街巷:莲花西路)。周围三桌人,言谈欢快,像是夏日落雨的节奏。上次来还是隆冬时节,也是一个朋友带领,我依稀记得那夜的风有点呼啸而过的意思,没有暖气的成都冬日是让人“分裂”的。十甫的创办人来自广州,来了成都读书后就决定和女朋友在这里创业。食材全是从广东打包空运来成都,以年轻人热衷的bistro样式去打造一个小儿美的餐厅。清远白切鸡每日分量有限,早到早点,早吃到。
十甫
墙上挂着店主在香港拍摄的街头摄影作品,展现了自己对于城市的观察。才七点出头,其余三桌客人就陆续吃完,离开了。只剩下我和朋友两人,久违的煲仔饭,搭配着凉拌鱼皮入口,下饭。我吃一口煲仔饭,从餐厅望向街对面,卖卤菜的女子还在铺头里张罗着,时不时“打整”(成都话:整理)一下店里的卤菜。只是一个小小的凝望,对面的店铺,连同这条巷子,以及巷子里的老房子都很像一条澳门老街的景致。是的,就是那种楼下有大排档的老街道的样子。这样富于想象性的,关于城市景致的重叠印象出现在脑海,原因大约就是因为“真实生活”的样貌带来的。
吃完“十甫”,在这条市井街道上散步,天色尤亮。遇到熟人,寒暄一下。这样的熟人,好像是很难在成都其他的街区遇到,在这样一个“来路不明”的傍晚,居然偶遇了。后来他还分享了一家在这条街巷里的炒菜馆给我。
等夜幕彻底降临,随意散步,走回了宏济中路、宏济巷、宏顺路一带。买面包,在几家还很清净的酒吧外头张望一下,比如The Tasting Room,时间还早,酒吧还在沉睡。但走过的街区,非常热闹,人来人往。走过一家健身工作室,大门敞开着,在室内跳操的男女,传递出欢快劲儿,旁若无人,享受自己。
吐真剂Truth Serum Bar
朋友带我走进了“吐真剂Truth Serum Bar”。酒吧音乐嘈杂,但气氛热烈,酒单设计有趣。进进出出的男女很时髦、很年轻。酒吧里藏着暧昧的情愫,也有故作妖冶的姿态。把自己练得很健壮的肌肉男,和坐在吧台以韩式风格打扮的白皙男子形成鲜明对比。各自为阵,大约只有我善于观察,我觉得他们都可以成为小说里的人物,静待故事慢慢发酵。我又想起了《来路不明的夜晚》,翟頔写的故事,都发生在我们长久居住的这座城市,只不过她笔下的角色已经属于二十年前的城市了。如果是当下,这些和城市纠缠在一起的暧昧情感,人情世故,甚是爱情本身,都可以在这样的八月夜晚再度上演一次。越是市井昭然,越像是一个流动的舞台,这些流动的情绪和流动的人,是让这个夜晚变得“来路不明”的真正原因。
还好,成都不太大,也不用太折腾。如果想念一个人,如果是要把关系理清楚,就约出来吃饭、喝酒、打情骂俏,未尝不是一件很美艳的事。
围绕着九眼桥的这些社区和街道,我和朋友走了好几个来回,乐此不疲,真是香的。有饭香、有酒香、有人气、有世俗和成见,也有二十年后新的年轻人的面孔,所有的“来路不明”都显得如此合情合理,又吸引人心……
2024年8月夏夜,成都
撰文、编辑:张朴
图片:Henry Ling、Ethan
此篇推文不允许转载,
如未告知进行转载,将被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