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纸》,2024年3月,issue 22,黎坚惠封面
2024年3月香港杂志《美纸》有黎坚惠(Winifred Lai)封面,杂志出版人金成在本期杂志中推出纪念黎坚惠离世十年专题。金成对黎小姐是真爱,十载后,再度回望。
2014年4月《JET》黎坚惠纪念特刊
我记得2014年3月,黎坚惠离世。当时《JET》杂志主编曾金成于2014年4月即推出纪念黎坚惠《JET》杂志专题。以黎小姐旧照做封面。附送的杂志纪念别册中,金成以《欠她一个封面》为题,书写与黎坚惠的文字神交,跃然纸上的情感和媒体人之间的一种心心相惜,让我感动。
金成:《与黎坚惠的十二个纸上回忆》,今期《美纸》复刻印刷
好多细碎回忆,因为金成的表述变得真切,那是不为人知的,在黎坚惠非常坚硬外壳后面隐藏着的“柴米油盐”,身心疲惫。金成和编辑的回顾,让我这样的黎坚惠粉丝在阅读了她那些“叱诧风云“的文字后,觉得她肉身承受的累。虽然她从来,或者很少在人前讲“累”。只有一次,我看黎坚惠的电视采访,谈书,她大意是说“香港高度的物质化,我们是没有时间停下来休息“的话。就像黎坚惠的文字带来的节奏:哒哒哒,一语中的,快速的,没有停歇过,文字有她自己的气度,映射出城市节奏,是我关于这座城市的一种直接和亲近的认知。诚如黎小姐的好友在本期《美纸》中回忆的:只有香港能培养出这样一个“黎坚惠”。
《美纸》纪念专题,图文并茂,尽显出版人金成的爱
林奕华回忆与黎坚惠的交往
谢谢今期《美纸》,如果没有好友林奕华的访问,我们真的很难联想黎坚惠当年面对的挑战,这种挑战是关于自我的。比如“成为妈妈这回事,对于一个重视自我、重视自我interest的人来说,其实是一个很大的挑战“,林奕华回忆道。林奕华为Winifred感到可惜的是,“她这辈子缺少一个真正的伯乐,一个真真正正能够保护她,为她拔开荆棘让她放心往前冲的人物……“所以,朋友印象中的黎坚惠一直是单打独斗,独挑大梁的。读完本期《美纸》,我才觉得Winifred当年的“累”,是时代的累,是媒体从业环境的累。越是回顾她的文字,越可以联想到她经历的时代。
真的是见字如面,Wini的字,如此诚挚,如此洞见,是时代纪录,也是一种保留。如果没有这些字,我们损失的还会更多。文字就是最有生命力的东西。十年前,十年后,黎坚惠的文字还那么有慧根,那么relevant。让我这样写字的人,时刻获得鼓舞,我不准备放弃——虽然我们已经为时代嬗变放弃了很多了。我不预备再轻易“投诚”,是黎坚惠一直给我这样的勇气。
十年前,她跑得太快,她看得太前瞻,她行得太累,不得不提前离席。
01.
十年,文字从未离开
本期《美纸》纪念专题,除了邀请Winifred生前和她交道的朋友继续为我们带来记忆分享,金成亦宣布让我期待的事。得到黎坚惠弟弟Derek Lai的授权,金成将黎坚惠的第一本书《个人装备1:少年口味》连同她在《JET》的专栏文字一同编辑结集出版。文字集《黎坚惠字》(Winifred‘s Words)一书AB两个封面。
《黎坚惠字》B年轻版;A成年版封面
文集预定刚刚售罄,不日还会登陆书店。
就像是张爱玲书迷,依然在寻觅“祖师奶奶”的蛛丝马迹,不放过任何一次可以窥见张爱玲生活细节、创作轨迹、内心流变的机会,无论是张爱玲的文字,还是和她有过交道的故人,故人的故人,如此种种……在黎小姐离开我们的十年内,至少我和我身边同样喜爱Winifred的朋友,还会偶尔去翻阅《时装·时刻》《天空之镜》。我依然要去翻看Wini以前的博客文章,它们如此鲜活,很当代。文字原来真的可以一直活下去,活下去,命硬。
就像编辑在今期《美纸》里回味的,黎小姐的字是常青的。她当年写时装设计师Phoebe Philo最聪明的地方:“是用很简单的东西凑合成一种很现代的感觉,这是一种罕见的才华。虽然她大部分的灵感来自七十年代长大的时候,她那平面设计师的母亲跟不少音乐人的合作,大卫宝儿的唱片封套和整体七十年代的氛围对她的影响至极……她能够将历练、成熟、简洁、方便各大工作妇女需要的元素集于衣橱中,虽然价值不菲。“哇!今日读来,依然可以套用到近来“重出江湖“的Philo身上。
好多时候,黎小姐就是把很多事情看得很通透,文字有这样的穿透力,显得常青。尤其是患病后,她着力于生命的探索,修灵,占星,文学,去关注世界,以及我们如何与身处的世界讲和——这点与我过去四年的经历又形成了一次共振:十几年前,黎坚惠在寻找方法;四年中,我也在寻找方法。
以前,我承认好爱看Winifred写时装,是因为我年轻,看问题看得很表面,喜欢看黎坚惠怎么去评价潮流,从Wini的描述和她庞大的lexicology去完善自己的叙述体系,用她的品味去指导我的生活——但那也是我的阶段,拥抱过那个阶段,香港是缤纷的,时装是美好表达,而我有黎坚惠的文字陪伴,我时常感觉是幸福过的。
从《时装·时刻》到《天空之镜》
我记得很清楚,当我要去面对人生困境,焦虑,抑郁,情绪的问题的时候,我才开始阅读黎坚惠的《天空之镜》。原来世界很大,我们只要稍稍把一些“固执己见”抛开,去见更大的世界,就可以收获更大的自我,得到新的灵感,新的境界。这四年,我也在“修炼”自我,把很多年轻年代的那些所谓的“edges”全部拿掉,因为我越发觉得这些“edges”是不对的,它们成为了阻碍,成为一种负担,成为焦虑抑郁的一种根源。当然,我获得这样的领悟,非常不易。在阅读《天空之镜》的时候,我能感受到黎坚惠当初的那种挣扎、改变、接受、放下和与自己内心的讲和。所以,黎小姐又一次地激发和安慰了我,用她坦白的文字和“赤裸”的剖白走出更广阔的路——当我们可以如此“坦荡”面对自己的时候,就是自我救赎的时候。
2012年,黎小姐写作方向有改变,迈克和我在微博与Wini问答
2012年,我为了筹备我描写香港文化的书,一度想采访黎坚惠。无奈那时,黎小姐已患病。黎小姐在微博上表达自己会写作更为庞大的主题,而不是仅仅限制于“时装”。我留言,她回我,生命中有更多其他重要事。“以前是Doing,一味做做做,现在想试试Being,Be myself。“要去感受自己的essence。这段回答,我一直保存。(那条微博下面的留言者,作家迈克也在loop中。我2017年在巴黎和迈克见面,我们不提往事,不要回顾,我们聊巴黎对当下自我的影响。)
黎坚惠的文字探索,让我觉得:人类渺小,宇宙浩大。人生旅程,是不断去寻找真我。
所以,我和《美纸》受访嘉宾一样觉得:十年以来,黎坚惠和黎坚惠的文字没有离开过。
02.
要相信文字的力量
Winifred写尽生活不同层面
黎坚惠的钻研和题材如此广泛,从时装到生活方式,从政经到修灵,畅谈文学与文化,艺术到育儿,美容护肤,娱乐影音……无所不包。你总可以在Winifred的文字里找到某一个领域的共鸣,她是“杂家“。
喜欢黎坚惠的“博学”,也共鸣她的敏感——因为我们都是双鱼座。在一期《打开书柜》的电视节目访问中,黎坚惠谈对两岸三地华文文学感知。她觉得台湾地区的文学阅读印象是“温柔,又如翩翩君子的感觉“,中国内地的现当代文学给她一种“狠劲“,用词造句都会有一种力度;而香港本地文学感知“夹在两者中间,都有汲取“。听黎小姐分享各种话题,觉得她的慧黠,是发自内心的,有英国文学的功底,有多年阅读的积累。
黎坚惠在《时装·时刻》书中公布与张曼玉的书信。黎坚惠对于文字有一种天然的敏感,无论是书信,还是日常随笔,她总能捕捉到文字里的一种情绪,文字自然而然形成一种场域
黎坚惠让我相信文字的力量是可以触达生活的很多层面。有一年,我在黎坚惠的博客里读到她分享一位读者的来信,以及她的回信。读者信中剖白,得到黎坚惠的鼓励,才可以坦然面对自我,“如果我们做不到爱自己的第一步,如何去爱身边的人,去爱这个世界?“黎坚惠的鼓励,让他获得勇气,去直面自我的问题,踏出第一步。我仿佛也在这些来信中获得了力量。不算题外话,当年黎坚惠主编《ameoba》杂志时,真是亲自回复读者来信,一封都不落下。有时候,我觉得黎坚惠写了一辈子字,她是真正的笔耕不错,仿佛是以前那个香港的化身:那个没有功夫停下来的过去的香港。
黎小姐不止一次分享自己喜欢的Bette Davis
Elkhart Tolle的《当下的力量》是后期黎坚惠推荐的书,让心灵去关注当下
《美纸》编辑在专题中写:“全民都想造星,但不是常常都造得到星,又或者只靠后台打造的星,通常走得不会太远,因为没有触动人心的实力,自然就被淘汰。黎小姐有真才实学,从15岁开始投稿音乐杂志,一写三十年,个人魅力与文字的启发性历久不衰,全由一支笔达成,这大概是‘自我造星‘的最高境界。“
黎坚惠的首部作品《个人装备1:少年口味》
关于写作风格,我也觉得黎坚惠有切中要害的洞见:“作为一个写作人,无论你写的是什么,表达能力是最重要的吧!另外,有趣的观点,独特的角度令读者觉得‘没想过’,‘估你唔到‘但有共鸣,这就是创意和connection。像一切的作品,写作也是有机体,什么人就会写什么东西,模仿只能维持一段时间,始终你的‘真我‘慢慢会在文字中渗透出来,如果你是一个有趣的人,你的文字就有趣,你是一个有智慧的人,你的文字就会渗透着一点点智慧,成长也很重要,否则读者就会赶过你的头,看到一句就估到一下句,这样子就不用写了。“
所以,我也相信写作在不同的阶段,因为人生经历,自我积累后,会呈现不同的改变。我现在更喜欢改变,文字也如此,关注的领域也如此。不执着于过去,关注当下,纪录当下是最重要的事。
03.
做一个有style的媒体人
在《美纸》的纪念专题中,好几位之前与Winifred有交道的朋友都谈到黎坚惠是一位充满魅力、自信、style,兼具知性和美感的媒体人。
卓韵芝:记得那杯豆浆
视频转载自《美纸》杂志
卓韵芝回忆第一次和黎坚惠见面的情景,尽然是很“街坊”式的。在街区豆浆店撞到了。黎坚惠走前还特意转头告诉卓韵芝“这间铺头的豆浆不错的,隔壁那家不行。”这个细节,其实很击中我,因为同为双鱼座的我们,其实是很难对一个人“敞开心扉”、“推心置腹”的,但黎坚惠的细腻和体贴,通过这样日常的寒暄表现了出来。这是一种非常双鱼座的表达:我们内里是害羞的,但对于欣赏的人,认可的人,总不忘记要体恤一番。所以,双鱼座的人其实太过敏感,容易受伤。
卓韵芝还分享道,黎小姐是一个非常“平等”的人。在她心里,没有那种“势利“的阶级感。如果她欣赏你,觉得你也有才华,值得交往,她会主动打开话匣,邀你入局。见面不久,黎坚惠就邀请卓韵芝参加《天空之镜》的book launch party。
梁咏琪Gigi:我想成为这位姐姐
视频转载自《美纸》杂志
梁咏琪Gigi回忆自己登上《ameoba》创刊号封面的经历。她和黎坚惠相识于法国文学协会短期课程班。Gigi始终记得黎坚惠的自信,“她的自信很自然,不多也不少……与她一起拍摄时,她好像什么都可以处理到。很多事情,她都很有信心可以做到……“
Gigi梁咏琪是创刊号封面人物
Gigi回忆黎坚惠”内里有一种大胆……在短期之内,她创造了一本杂志、一个很鲜明的路线出来,而它的群众也很清晰的。“Gigi感叹,正因为当年她作为《ameoba》创刊号的人物出现在镜头前,被人看到,而后走上影视娱乐之路。黎坚惠为她开启了一条清晰的路。
《ameoba》,黎坚惠创造了一种杂志风格
本期杂志,由黎坚惠一手提拔的《amoeba》模特Raymond & Tramy讲述过往故事
作为媒体人,黎坚惠代表着一种“精英时代”的媒体人特质:有洞见、有学识,还有感染身边人的个人魅力,除此之外,黎坚惠还有一种style。这种style,不是简单的穿衣打扮,着得靓,而是对于人生、世界和生活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和审美、品味,由此为我们塑造出一种综合的品质感。十年前,黎坚惠走了,我觉得香港“精英时代”的传媒风景陨落不少。
靓且有style,由型阔到内在
当年我好喜欢黎小姐这张中环返工图
作为一个媒体人,也被黎坚惠的这种style激励着,我决定坚持做一个有“style”的媒体人。今时今日,“媒体人”这个身份变得多元、边界模糊。无论如何,选择做一个“体面”的媒体人,是一种美德。
时代一直向前,十年后,我和《美纸》中被访问的嘉宾一样,真的很想听听黎小姐对于当下的很多问题,现象是“如何看的?”想听听Winifred的意见和解读:“Winifred如何看待这个时代”。诚如采访中,黎坚惠的弟弟Derek说的话,“十年来世界发生了好多事,有疫情、有政治亦有娱乐事,我好想知道你的睇法……你会唔会写Mirror、AI、除美剧外会唔会煲埋韩剧……“——我都想知。
中环,2024年3月
三月,我经过中环,《美纸》海报上有你的靓影。这座城市,我好像熟悉每一个角落,熟悉语言和情境,还要释然对于陌生的熟悉……
对于黎坚惠的纪念,于我来讲,就是一直可以写着,笔耕不错,是一种坚守。坚守自己的阵地。毕竟,文字,是我们的表达、自信与体面。
撰文、编辑:张朴
旅行与部分杂志摄影:张朴
书籍内页为扫描图片
部分图片来自《美纸》杂志
黎坚惠 Winifred Lai
她是:
香港土生土长。
1968年3月16日出生的双鱼座。
W、Wini、黎坚惠都不是真名,是她十五岁投稿《音乐一周》用的笔名。后来,据她弟弟透露:黎璟熙是她喜欢的另外一个笔名,但未用过。
她做过的事:
十五岁开始写乐评,大学毕业去《号外》当编辑,后来主编《amoeba》和izzue.com。曾加入罗大佑的《音乐工厂》。曾为唱片封套、电影、广告化妆、造型。主持过电台、电视节目。
她是专栏作家,文字散见于多份报章杂志。
出版三本著作:《个人装备1:少年口味》(2000)、《时装·时刻》(2007)以及《天空之镜》(2011)。
曾和摄影师Sam Wong结婚,离异后,育有一子。
2014年3月11日,因病离世。报刊称她为香港的”时尚教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