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先驱 聚焦慢病--《纪念吴绍青教授诞辰130周年暨第二届中山呼吸慢病会议》成功举办

教育   健康   2024-10-21 17:30   上海  


纪念吴绍青教授诞辰130周年暨第二届中山呼吸慢病会议成功举办



2024年10月18-19日,由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发起的《纪念吴绍青教授诞辰130周年暨第二届中山呼吸慢病会议》如期举行。全国各地的知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缅怀吴老严谨治学,创新转化和一切以病人利益为重的大医精神,为推动我国呼吸医学的持续进步贡献力量。




致敬先驱  聚焦慢病


大会主席、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宋元林教授在欢迎致辞中提到今年适逢我国著名肺科学家、防痨事业先驱之一、中山肺科的创始人吴绍青教授诞辰130周年。20世纪70年代,吴老提出了肺科“疫情大转变时代”到来的预见,并认为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将成为肺科疾病中重要的防治对象,提出一些具有远见卓识的防治对策。近年来,慢性阻塞性肺病的防治日益受到重视,2024年9月,慢阻肺病纳入基本公卫服务项目。本次会议的主题为“呼吸慢病的预防与管理”,以此纪念吴老的崇高精神。

在开幕致辞中,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院长周俭教授向大家介绍了呼吸科的建科历史和整体情况。他表示,作为卓越的医学科学家、医学教育家、我国呼吸病学专业创始人、我国防痨先驱者,吴老将毕生精力奉献于我国的医疗卫生和教育事业,对中山医院肺科的创建和发展以及对我国防痨事业和呼吸病学的发展作出了不朽贡献。

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副院长朱同玉教授表示,作为国内最早建制的呼吸科,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通过吴绍青教授、孙忠亮教授、李锡莹教授、李华德教授、贾友明教授、钮善福教授、何礼贤教授、白春学教授、宋元林教授等几代人的不断努力,蓬勃发展,目前是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上海市重点学科、上海市医学重点学科、上海市“重中之重”临床重点学科,还兼管上海市呼吸内科临床质控中心,并作为上海市呼吸病研究所和复旦大学呼吸病研究所挂靠单位,设立了上海市炎症与肺损伤重点实验室和上海呼吸物联网医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医、教、研各方面取得了非常优异的成绩。

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主任委员、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党委书记瞿介明教授介绍,吴老创立了国内第一个独立建制的肺病学教研组,创建了国内第一个肺功能实验室,建立了国内第一个呼吸衰竭病房等。更重要的是,吴老以身为范,塑造了中山肺科“严谨求实、艰苦奋斗、追求卓越”的作风,瞿教授深情回忆了在中山医院肺科学习工作的二十载岁月,中山肺科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山呼吸人奋进前行。相信中山医院呼吸科在各位专家坚持不懈的努力下,将进一步助力医院高质量发展,为“健康中国”建设作出新的贡献。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宋元林教授通过珍贵的历史照片和视频带领大家回顾了吴老的生平事迹。吴老从医伊始,便专攻肺部疾病,他拒绝了美国的聘请,一心为国,无论战时还是和平时期,均将国家和人民利益放首位。他成立了上海肺病中心诊所,开启规模浩大的群众性防痨卫生宣教运动,推动防治网络建设,并在国外异烟肼上市后的短短1年内,与军事医学科学院合作研制出国产异烟肼,以智慧和勇气为无数患者带来希望,救治了数万结核患者。1963年,全国结核病学术会议期间,吴老第一次提出结核病防控的12字方针“重点检查、查出必治、治必彻底”,该观点完整阐述了结核病从发现到治疗的全环节,影响至今,防治成果得到WHO嘉奖。他是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学分会的主要创立者、中国防痨协会的主要创建者,也是上海防痨协会和防痨工作的奠基人。他创办了《康复报》,开创结核病医院开展治疗康复的先河。


50年代,中国肺病学书籍匮乏,大多依赖国外专著,但国外情况与中国差异较大。吴老认为需自编专著,促进肺科发展。他与其他专家编写了《结核病学》、《实用肺结核病治疗学》等书,并担任《实用内科学》多版编委及呼吸系统疾病部分主编,对中国肺病学知识传播贡献巨大。


吴老是一名具有杰出成就的科学家,同样也是一名令人尊敬的医学教育家。30多年来,他培养的肺科专业医师不下数百人,遍及全国各地,其中王鸣岐、王德理、诸崇恩、赵连方、许学受、李华德、陈恒等都是国内著名专家,有许多人成为医学院肺科教研组主任或结核病防治院的中流砥柱。他以一己之力构建了上海医学院和重庆医科大学肺科体系。


开幕式由科室副主任、慢性气道疾病亚专科主任张静教授主持。




薪火相传  德业并重


接下来,从中山肺科毕业的多位专家,包括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党委书记瞿介明教授、美国退伍军人医院周敏教授、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副院长徐金富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六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任涛教授、复旦大学附属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揭志军教授、深圳市光明区人民医院呼吸科主任,院长方智野教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嘉定分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屠春林教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王悦虹教授,以及对中国防痨史有深入研究的北京胸科医院副院长李亮教授,兄弟医院重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郭述良教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王导新教授,依次发言,一同追忆吴老,缅怀吴老。


吴老具有极高的学术造诣,结核学术界素有“南吴北裘” 之称。早在1937年,吴老就在《中华医学杂志》发表《全国普通医院内附设防痨科以推动防痨工作之建议》,从防治角度推动结核病工作。吴老等提出在学校举办以肺结核学生为主的“自办疗养室”新模式,同年创办了国内第一家“集体自办疗养室”,学生制定制度,自行对疗养室进行管理,上海医学院派崔祥瑸、施武敬医生定期查房,于芳濂负责宣教、护理,新中国成立后,该项经验在全国推广。50年代初,肺功能检测还是一个空白,吴老从1956年开始研究肺功能检测,在中山医院建立国内第一个肺功能实验室,开始临床呼吸生理与肺功能检测。1961年吴老等编写出版了《肺功能测验在临床上的应用》一书,这是中国第一本有关肺功能的专著,填补了该领域空白。吴老的精神始终激励着大家不断前行,不断进步。圆桌讨论环节由杨冬教授主持。

吴老的孙女、吴明安女士和大家分享了对吴老最深刻的回忆与思念。

她曾问吴老:“您为什么要选择回中国呢?”

吴老回答:“选择回中国是因为肺结核当时在中国疫情很严重,况且贫穷的人得此病很多,他们又无钱治疗,我不能视而旁待。”他坚定地表示,他没有后悔回到中国,也不会就此离开中国,并且相信以后一切会变好。为了能够为医学事业贡献出最后一份力量,按照他生前的遗嘱和遗愿:将遗体捐献至任职的医学院作解剖之用;悼念从简,将所有为纪念他而献的花圈费用捐赠给上海防痨协会,从而圆满地了却他献身于他最爱的事业——“肺病学”的夙愿。最真挚的回忆带来最感人的缅怀,吴明安女士的发言让我们无比动容。



紧接着,呼吸科的老前辈何礼贤教授和大家分享了他对吴老精神的深刻认识。以心为灯,尽己所能。作为医者的吴老,敬佑生命,他以爱心、耐心、细心和责任心平等对待每一个病人;“助人为快乐之本,坚强意志是必胜之道”是他的座右铭。何教授的精彩发言,让我们感慨万千,不禁想到了自己成为一名医务工作者的初心,也更加坚定了我们为中国医疗事业蓬勃发展而奉献一生的决心!



 继往开来  开拓创新


在为期2天的学术交流环节中,陈荣昌教授、郑劲平教授、赖克方教授、孙德俊教授、文富强教授、王玮教授、李亮教授、孙永昌教授、杨汀教授、应颂敏教授、李善群教授、金美玲教授、徐金富教授、张旻教授、黄克武教授、汤葳教授、朱惠莉教授、陈瑶教授、张静教授、马子风教授、杨冬教授、陈淑靖教授、熊维宁教授、周敏教授、凌沈教授、李丽教授、龚颖教授、李星晶教授、叶晓芬教授、庞敏教授、屠春林教授、陈燕教授、何志义教授分别进行了精彩的发言,各位专家学者就呼吸慢病的防治策略、新药新技术的应用、患者管理模式等进行交流和探讨,并深入分析当前呼吸病的诊疗难点,为临床实践提供有价值的建议。


潜心求索筑肺科,普济苍生防痨魂。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呼吸与危重症科将秉承吴老“潜心防痨,济世救人”的精神,持续在呼吸系统疾病的诊疗、科研与教学中开拓创新,以守护人民群众健康为己任,助力国内呼吸医学的发展,照亮后来者前行的道路。














复旦中山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传播呼吸科疾病的相关知识。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