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康复科普 No.40:咳嗽老不好?当心是间质性肺病

教育   健康   2024-07-31 17:31   上海  




老陈连续干咳了好几个月也没见好转,有时候甚至咳得接不上气。到医院检查,一拍CT,没想到显示肺部有纤维化,被诊断为间质性肺病,这可把老陈吓坏了。所以,咳嗽迁延不愈可不是一件小事,当合并气急时尤其应该受到重视。


间质性肺病为什么会引发咳嗽?



1. 肺部炎症和纤维化:间质性肺病常伴有肺部间质(支撑肺泡的组织)的炎症和纤维化。这些变化会使得肺部组织变得僵硬,影响肺的弹性和正常的呼吸功能。这种变化会刺激肺内的神经末梢,引发咳嗽反射。


2. 气道受刺激:肺部间质的纤维化和炎症会导致支气管周围组织的结构改变,可能会引起气道的狭窄或不规则。这些变化会刺激气道内的感觉神经,导致咳嗽。


3. 气道分泌物增加:间质性肺病可能伴有气道分泌物的增加或积聚。这些分泌物(如痰液)会刺激气道,引起咳嗽反射以清除气道内的分泌物。


咳嗽的自我监测与评估


1、咳嗽频率

偶尔:每天少于5次

间断性:每天数次,但不规律。

持续性:每天规律地咳嗽,特别是在早晨或夜间。

2、咳嗽强度

 轻微:咳嗽轻微,不影响日常活动。

 中等:咳嗽明显,可能影响说话或吃饭。

 严重:剧烈咳嗽,干扰日常生活和睡眠。

3、咳嗽类型

 干咳:无痰或少量白色痰。

 湿咳:伴有痰液,颜色可以是白色、黄色或绿色。

 阵发性咳嗽:咳嗽发作时间较短,但强烈。

4、伴随症状

 有无呼吸困难:活动时是否感到呼吸困难。

 有无胸痛:咳嗽时是否感到胸痛或不适。

 有无发热:是否伴随发热等感染症状。

 无体重减轻:不明原因的体重减轻。

5、咳嗽的触发因素

 活动:运动或体力活动后是否容易引发咳嗽。

 环境:冷空气、灰尘、烟雾等环境因素是否诱发咳嗽。

 饮食:进食或饮水是否引发咳嗽。

 体位:平躺或改变体位时是否容易引发咳嗽。

6、咳嗽的影响

 日常生活:咳嗽是否影响工作、社交活动和日常任务。

 睡眠:咳嗽是否影响夜间睡眠质量。

 心理状态:是否因咳嗽感到焦虑、抑郁或烦躁。

7、咳嗽评分表

 频率(0-3):0为无咳嗽,3为频繁咳嗽。

 强度(0-3):0为无咳嗽,3为剧烈咳嗽。

 影响(0-3):0为无影响,3为严重影响日常生活。

🌟 记录每天的咳嗽情况,包括上述各项内容。

🌟  定期将记录结果与医生分享,以便调整治疗方案。


康复与预防


1、深呼吸扩胸

💢 方法:

① 站立或坐姿,保持背部挺直。

② 双手放在胸前,指尖相触。

③ 吸气时,尽量扩展胸部,使双手向外分开。

④ 呼气时,放松胸部,让双手回到起始位置。

💢 频率:每天进行2-3次,每次5-10次。



2、 侧弯伸展

💢 方法:

① 站立或坐姿,保持背部挺直。

② 双手举过头顶,十指交叉。

③ 向右侧缓慢弯曲,保持10-15秒,感受左侧胸部的伸展。

④ 回到中间位置,然后向左侧缓慢弯曲,保持10-15秒。


💢 频率:每天进行2-3次,每次5-10次。




3. 腹式呼吸:


深吸气使腹部隆起,有助于更好地通气和放松呼吸肌肉。


💢 方法:平躺或坐姿时,一只手放在胸部,另一只手放在腹部。吸气时用鼻子,感受腹部鼓起。呼气时用嘴,感受腹部回缩。


💢 频率:每天进行3-4次,每次5-10分钟。



4. 有氧运动


① 种类:步行、游泳、骑自行车等。

② 强度:根据个人体能,逐步增加强度和时间。开始时可以从每天10分钟逐步增加到每天30分钟,每周至少5天

③ 监测:运动过程中注意心率和指脉氧,避免过度疲劳和低氧。


5. 阻力训练


① 种类:使用阻力带、做俯卧撑或仰卧起坐等。

 频率:每周2-3次,每次15-30分钟。

③ 注意事项:每组动作重复10-15次,根据体能增加重量或阻力。


6. 改善姿势


①   方法:站立时保持肩膀向后,头部微抬,背部挺直。坐姿时,选择有支撑的椅子,双脚平放在地上,背部靠近椅背。

② 频率:日常生活中时刻注意,避免长时间维持不良姿势。


7. 物理治疗

振动排痰:通过手动拍打或使用振动设备,有助于松动肺部的痰液,使其更容易排出。



注意事项


① 空气湿度调节:干燥季节使用加湿器增加室内空气湿度,有助于减轻干咳和咽喉不适。

② 充分饮水: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帮助稀释痰液,减轻咳嗽。

③ 避免刺激性食物:避免食用辛辣、过热或过冷的食物和饮料,以免刺激咳嗽。

④ 焦虑和应激管理:咳嗽症状可能会导致患者的焦虑和压力增加,心理支持和适当的放松技巧(如冥想、深呼吸练习)有助于缓解这些症状。

⑤ 环境控制:减少暴露于空气污染、烟雾和其他刺激性物质,避免这些因素诱发或加重咳嗽。

⑥ 医疗监控:定期就医随访,评估咳嗽症状和整体健康状况,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编辑人:汤欣怡

审核医生:朱振华










复旦中山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传播呼吸科疾病的相关知识。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