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闺女今年上小学五年级,资质普通,成绩中等,但却非常自信。
这个“普信娃”每一次拿到考试成绩,哪怕分数不那么理想,她也会发现自己的很多闪光点,比如:
“我这回虽然分数下降了,但我的计算题正确率上升了。”
“我这回考试虽然成绩不理想,但错的都是该错的,不该错的我都做对了。”
“我这回虽然考得不太好,但跟我前后左右相邻的同学比,我的成绩却是最好的。”
……
因为谜之自信,所以在学习方面,她也更想自己做主,不愿意轻易采纳大人的建议。
平常的学校家庭作业,早在她三年级之前,我就放手不管了。
但是每年到了期末复习阶段,我还是尽力给她做一些查缺补漏式的辅导。
比如报一报生字词的听写,敦促她整理并重写一些错题。
但今年的期末复习只进行了不到两周,她就不愿意被辅导了。
她说:“我觉得妈妈你让我做的这些都不重要,还不如让我自己复习。”
正巧这段时间我也忙,就在家庭会议上达成了决议:“今年的期末复习你完全自己主导,等考完我们看看效果如何......”
会议结束,小妞签字画押。
接下来,她就很自信地拿着书包进到自己房间,说她要认真复习了,让我给她关上房门。
自主复习开始第一周,她每天放学吃完晚饭,就拿起计时器,设好番茄钟,像模像样地学得很认真。连书写也不像平时那样潦草了。
我内心窃喜。
但过了一两周,她又逐渐松弛下来了。说是自主复习,每天连30分钟的学习时间都不到。
到了期末考试那一周,小妞忽然迷上了哥哥的一套课外书,看得不知疲倦,在家几乎不怎么复习了。
我有时提醒她,她就说:“最近学校天天报听写,天天写卷子,我太累了,所以回家不想学了。”
好吧,谁让当时我在家庭会议上答应一切由她做主呢?
也许“彻底放手”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好在这不过是一次普通的小学期末考试,并不会决定命运,如果决策错了,再纠正也还来得及。
我努力给自己做好了心理建设,然后就对孩子“放任自流”了。
一晃进入期末考试。学校的期末考分三天进行,每天上午考完一门,孩子们就被学校安排放学回家自行复习。但整个下午和晚上,我家闺女一点都没碰复习资料,全都在看课外书。
连一贯淡定的川爸,都按捺不住了,他通过微信给我发出了“鸡娃指令”。
我顶住了爸爸的压力,依然决定“放手”。
心里已经暗暗做好了暑假给孩子“上药”的准备。
三天考试期间,我除了让她早点睡觉,没给她做过学习上的任何“指导”。
小妞就轻轻松松地考完三天考试,然后又轻轻松松地度过了一个周末。
到了周一出成绩当天,小妞放学回家,笑容邪魅地对我说:“妈妈你猜我考得咋样?”
一看孩子这表情,我估计是考得不错。不过当孩子把三科分数都报给我,我还是有点惊喜。
我原来的期望是只要不垫底就好,而这次的实际成绩却达到了中上水平。
我有些不理解地问:“看你这些天也没花太多时间去复习,居然还能考出这个分数,真让我感到意外。”
闺女得意地说:“虽然我每天复习的时间不多,但我复习的都是精华,每一分钟都用到了刀刃上……”
我说:“好吧,你赢了。”然后她又展开了长篇大论的自我表扬。
客观来讲,小学生的考试成绩起起伏伏很正常。有时考差了,不意味着孩子没努力;偶尔考好了,也不一定就代表孩子学得扎实。
但我认可闺女的那个说法:她自主学习,效率更高,每一分钟都用在了刀刃上。
因为没人能比孩子自己更了解自己——她自己的优势是什么?薄弱点是什么?精神状态如何?什么时间适合学习?什么时间适合休息……这一切她本人最清楚。
想到上学期期末考前将近两个月,我每天都陪她踏踏实实地复习至少一小时。但最后的考试成绩,反倒不如她今年轻轻松松地自学。
简单做个计算:我的一小时加上孩子自己的一小时,每天总共花费俩小时,反而不如娃自驱式学习半小时的效果。
英国遗传学家高尔顿说过一句话:“一两遗传胜过一吨教育”。
而我如今发现的一个真理是:“一两自驱力胜过一吨外驱力。”
当然,所谓自驱力的形成,并没有那么简单。
作为父母,在陪伴孩子成长的每一刻,都在纠结或权衡到底是该控制,还是应该放手,我自己也不例外。
同时,我家二宝闺女的自驱力形成过程,经历了比她哥哥当年更多的“意外”和“反复”。
我也曾专门针对自驱力或内驱力的形成机制,作了非常深入的研究。
如果大家感兴趣,可以继续阅读:关于“自驱力”这件事,这回总算研究透了
--------End---------
我是华川(川妈),一位心理咨询师和家庭教育工作者。咨询问题请加个人微信,Chuanma04.(已添加川妈微信的家长请不要重复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