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岁女硕士想辞职学跳芭蕾舞,乖孩子的“叛逆”来得太迟

教育   育儿   2024-11-11 12:05   北京  

今天在某网看到一条帖子,一位硕士毕业工作两年的28岁女士,决定辞掉工作,花一年时间备考,插班学芭蕾舞专业。

家人集体反对,女士感到痛苦,在网上征求意见。

反对方网友认为:在这个年龄学舞蹈,很难学好,零基础开舞蹈班,成功概率也很低。

支持方的意见是:人活着就该追求自己所热爱的事,不然一辈子不甘心。



这真是一个两难选择。

难就难在,到了这个年龄,试错成本太高。


为什么要到了这个年龄才想到去学舞蹈?

按照发贴女士的说法,其实自己从小就喜欢舞蹈,小时候也有进舞蹈艺校的机会,但是家里人反对,而自己又是一个乖乖女,不敢违逆家长的意见,所以走到了这步田地。



看到这个故事,我想再谈谈一个富有争议性的话题:孩子的人生,究竟是应该由父母规划和掌控,还是交给孩子自己做主?


目前市面上正反两派意见都有。著名的华裔学者吴军说过这样一句话:


越是让孩子过自己想要的生活的家长,子女后来的发展就越好;越是希望孩子按自己的道路发展的人,哪怕一开始家里给了很好的条件,也就是提供了很考前的起跑线,后来发展得反而不好。


这话有一定的道理。这个28岁辞职学舞蹈的案例,就是印证。


但现实往往更为复杂。首先,我们要弄清楚两个问题:


第一,孩子是否知道什么是自己想要的生活,或者有没有明确的人生目标。


第二,孩子的资质和能力,能否支持他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只有把这两个问题回答清楚了,才能确定到底是该父母规划,还是该让孩子自己选择。


先说第一个问题:孩子是否拥有明确的人生目标,知道自己该过怎样的生活?


对于未成年的孩子,在见识有限的情况下,他们可能说不出具体的答案。


但是,孩子也会懂得观察对比身边人的生活。


对孩子影响最大的,无疑是自己父母(原生家庭)的生活方式。


有一类孩子的想法就是:我喜欢我父母的生活方式,我将来就想过这样的生活。


另一类人的想法是:“我不喜欢父母的生活状态,我痛恨我的原生家庭,所以我将来一定要摆脱原生家庭,过一种更父母截然不同的生活。”


举个例子,我自己的人生选择,其实受父母的影响还是挺大的。我的父亲是一位道桥工程师,我小时候就觉得他的工作很厉害,所以我读大学时就选了一个跟他相近的专业。


另外,我的父母生了4个孩子,我从小生活在一个热闹大家庭,所以我自己结婚后也想多生几个孩子(可惜三胎政策来得太迟)。


但是我也认识一些生活在多子女家庭的孩子,长大以后坚决只生一个孩子,甚至不生孩子,那是因为他们从小体验到的孩子多的坏处远远多于好处


说到这里,我想提出一个观点:


如果想让孩子过父母设定的人生,也不是不行。只要父母自己先去过这种人生,并且过得不错,带给孩子很多幸福的感受,孩子也不会排斥去过以父母为模版的人生。


反过来说,如果孩子对自己的父母以及原生家庭,持有负面的态度,那么孩子大概率不会听从父母的安排,甚至会想方设法逃离原生家庭。


还有一些孩子,跟父母的关系还好,但就是对自己的人生没有明确的目标。这种情况下,父母也可以结合孩子的能力特质,帮孩子做一些积极的规划和引导。


再说第二个问题,孩子的资质和能力,能否支持他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做父母的,要对孩子的天资禀赋做一个客观判断,也要引导孩子认清自己的优势和短板。


这需要较长的体验和观察。比如孩子喜欢跳舞,那就先让她跳着试试看,去舞蹈机构跳个三五年,看到底是个什么水准。


如果觉得孩子跳的不错,可以再去查查舞蹈专业孩子的就业情况,以及事业成功的案例,是百分之一,还是万分之一?


把这些数据跟孩子的水准比一比,就大概知道该不该选这个方向。


如果孩子有天赋有能力,咱们不要埋没;如果孩子能力有限,也没必要花钱硬捧。


 

将孩子的目标能力两项因素进行组合,就会出现四种情况:

1)有目标,有能力

2)有目标,没能力

3)无目标,有能力

4)无目标,无能力

针对这四种不同的情况,父母在孩子人生规划这件事上,采取的策略不一样。

第(1)种,父母应该尊重孩子自己的意愿,只需尽力为孩子做好后勤保障。

第(2)种,让孩子从小多体验,多撞南墙,让他们对自身有更客观的认知,并且学会为自己的选择承担责任。在此基础上,父母再帮孩子调整合理的人生目标。

第(3)种:父母可以结合家庭资源,为孩子做一些规划;没有资源,放手让孩子自己发展也不会太差。

第(4)种:父母需要尽早帮孩子寻找托底的方案。

再回顾吴军的那一段话:

“越是让孩子过自己想要的生活的家长,子女后来的发展就越好”——这其实对应的是第1种情况,即孩子有目标,也有能力。

“越是希望孩子按自己的道路发展的人,哪怕一开始家里给了很好的条件,也就是提供了很考前的起跑线,后来发展得反而不好”。——这对应的其实是第2种和第4种情况。

回到文章开头那位28岁女士的案例,这女士其实心里有目标,但小时候过于温顺,听从了父母的安排,乖乖地放弃了自己的目标,不,应该是将它埋在了心底。

至于她有没有靠舞蹈谋生的能力,因为她从前没有进行充分的体验,所以至今仍然是个问号。

假设我们换一个剧本:这女孩小时候没那么乖,就一定闹着要上舞蹈艺校,结果可能也是两种,一种是这女孩的能力够了,可以以舞蹈为业,人生无憾。

另一种是学了一段时间,感觉不好,再调转方向——这也会造成一些损失,但比28岁了再掉头转向的试错成本还是低一些。

所以,我常说,孩子小时候早点叛逆,其实是好事。问题暴露得越早,解决问题的时间也越充分,撞南墙回头也来得及。

我在家长课堂接触到很多中学生家长,他们经常说的是:这孩子小学时很乖,成绩也不错,不明白为啥一上初中就变了,每天都冲撞父母。

孩子其实从两三岁时就会有较强的自主意识,如果孩子的自主意识一直被父母压制,或者他们自己无意识地克制,那么到了初中或高中,孩子的自主意识会猛然爆发,坚定地要“我说了算!”

当然初中和高中爆发也不算最晚,也好过到了二三十岁了再才觉醒。

最后,我对这位28岁女士的建议是:

如果你可以为自己的选择买单,你尽可以大胆去追逐自己的梦想,不必理会父母家人的建议。

如果你要让父母帮你出学费,事业失败了需要家人为你兜底,那么对不起,你没有任性的权利。

自由跟责任对等,能力跟目标相称。

这一点,我们得从小就教会孩子。

--------End---------


免费领书:《俩宝家庭常见的冲突与争斗》


免费领书:《3~6岁孩子的正面教育》



我是华川(川妈),一位心理咨询师和家庭教育工作者。咨询问题请加个人微信,Chuanma04.(已添加川妈微信的家长请不要重复添加)



作者简介

华川(川妈),著有《温和而坚定地养儿育女—二胎妈妈正面管教践行记》,《游戏,破解教育难题的金钥匙》,《婚姻关系的七道考题》。当当网、淘宝网等平台均有售.

华川家庭课堂
科学养娃,减少内耗。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