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女儿有了自己的微信号,生活变得不一样了

教育   育儿   2024-07-08 11:10   北京  

昨天有位妈妈问我:有没有给自家孩子注册个人微信号。

我家俩娃在小学四五年级时,都有了自己的微信号。号码是我注册的,然后将账户密码告知孩子,交给他俩自己使用。

哥哥的交流欲望没那么强,所以他的微信号用的不多,一般就用来抢抢红包,偶尔跟同学问一下作业。

涵小妹情况就不一样了,她是今年年初才拥有了自己的微信号,有了账号不到一周,她火速加满了很多同学好友,也加进了各种群聊。我也因此才知道,她们班大部分孩子,很早就拥有个人微信号了,我们家算给的晚的。

涵小妹的表达欲和分享欲比较强,她只要打开平板电脑,第一个动作就是打开微信,然后进各个微信群里问候一遍,再才忙其它事情。

闺女的微信昵称


如果刚好遇到有人在线,非得聊上几分钟才行。她还经常会把群聊记录分享给我看。

我注意到她经常聊的微信群,主要有以下几类:

1)班级作业群。遇到生病请假时,可以在群里问同学们的作业。

2)班级吐槽群。有时吐槽食堂,有时吐槽老师,也有时吐槽各种考试。

3)游戏团体群。每次周末玩游戏,会在群里约时间。

4)其他临时起意建的小群。有时班级发生了某件事,也会有孩子专门建群发表意见。

微信这类个人社交账户会给孩子带来哪些影响?

总结下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沟通更便利。尤其是问作业更方便。另外遇到假期,或者请假,孩子有些不清楚事宜,都可以在群里问同学。这使得孩子可以承担更多自己的责任,而不是由家长代劳。

2)社交和心理支持:聊天也好,吐槽也罢,有时有利于帮孩子疏解一些情绪。随着孩子年龄越来越大,除了从父母那里获得心理支持,孩子也逐渐需要从同龄人社交中获得心理支持。

当孩子有了个人的社交账户,也面临着很多风险和弊端。

  •  

一、隐私泄露的风险

如果社交好友只是熟人同学,还相对安全一点。但有时在游戏中,也会有陌生人提出加好友的请求,这就风险大了。因此,我给了孩子一个一刀切的禁令:禁止加任何陌生人为微信好友。我把网上找到的相关风险案例都整理出来,专门跟孩子讲了一遍,目前孩子遵守的比较好。

二、网络沉溺的风险

无论是微信还是QQ,现在的社交媒体账户功能都非常庞杂,除了沟通,还可以刷视频,跳转到游戏界面,以及被广告页面诱导着购物支付。这就进一步加重了孩子沉溺于网络的风险。

如何让孩子只享受到好的一面,而回避有风险的一面呢?那就靠加强管理了。

通过家庭会议,制定严格细致的网络媒体账户使用规则,并且在孩子的使用过程中,进行有效的监督。

这种管理其实非常劳心费力。如果此前已经把电子设备的硬件管理做的比较好,那便相对轻松一些。

比如在我们家,孩子只能周五周六分别使用一小时电子设备。并且大部分时间在打游戏,每周使用个人社交账户的时间只有几十分钟,所以我一周只需要加强这几十分钟的管理。

我也了解到在很多家庭,孩子在使用电子设备方面是没有限制的,那么所谓“管理”也就成了空话。

如果家长担心各方面风险,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延后给孩子使用电子设备,以及社交媒体账户。

是一个八九岁的孩子更容易遭遇网络诈骗?还是一个十几岁的孩子更容易受骗?

显然还是等孩子年龄大一些更好。

美国佛罗里达州近期通过了一项立法,对未成年人使用社交媒体设定了年龄限制。

根据这项新法案,14岁以下的儿童将被禁止拥有社交媒体账户(即使父母同意也不行。)

14岁至15岁的青少年,则需要在父母同意的情况下才能使用社交媒体账户。

这项法案预计将在202511日正式生效。

违反规定的社交媒体平台将面临每次最高5万美元的罚款和律师费等。

这项立法不得不说相当严苛,可能很大一部分中国家庭都难以遵守。

除了佛罗里达州,犹他州在20233月成为美国首个通过限制儿童使用社交媒体法律的州,随后,阿肯色州、路易斯安那州、俄亥俄州等地也在推动类似法案。

作为一个向来推崇“个人自由”的超级大国,也把网络社交媒体视为“洪水猛兽”进行硬堵,所以它的危险性确实不容忽视。

如果家长没有足够的时间、精力和管理的智慧,那么在自己家里立一个类似的法规,也是一种选择。

继续阅读:能自主掌控手机/电脑的孩子,有什么特点?


我是华川(川妈),一位心理咨询师和家庭教育工作者。咨询问题请加个人微信,Chuanma04.(已添加川妈微信的家长请不要重复添加)


作者简介

华川(川妈),著有《温和而坚定地养儿育女—二胎妈妈正面管教践行记》,《游戏,破解教育难题的金钥匙》,《婚姻关系的七道考题》。当当网、淘宝网等平台均有售.

华川家庭课堂
科学养娃,减少内耗。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