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妈说:
自从进入家庭教育领域,我写过的各类文章也算不少。直到昨天,我第一次看到一位妈妈在读完我的文章后,写了一篇读后随想。这篇随想里融合了她自己的很多育儿思考和生活观察,内容很接地气,所以今天分享给大家。
这个家庭的基本情况如下:三口之家,儿子6岁3个月,今年9月1号开始上小学一年级。父母一起经商。孩子的学习由母亲负责,运动由父亲负责,性格习惯等受父母双方影响。母亲性格50%急躁,父亲性格90%急躁,夫妻俩都容易失去耐心,对孩子经常吼叫甚至偶尔棍棒教育。孩子性格也偏急躁。
作者:筱荷 儿:6岁3个月 坐标:湖北宜昌
川妈这篇《把大脑当电脑,养娃思路会不一样》(点击蓝字可阅读原文),解释了我自己从小到大的很多的困惑和疑问。
比如,初中时代,我们班里也有又乖又勤奋,但成绩却很一般的女生。
这篇文章也纠正了我的一些观点。比如,我之前也一直认为“大脑潜力是无限的,容量也是无限的”。所以,就不停地让孩子学、学、学。
同时,我特别赞同“给孩子的时间留白”,这一点我感受太深刻了。因为我从小就特别喜欢数学,中考、高考的数学成绩都是年级第一。
我自己总结发现:很多时候一道难题的突破口并不是发生在书桌前,而是在走路的时候,放空的时候,休息的时候,甚至吃饭的时候......就是突然地开窍想通。
很多时候,大脑宕机可能只是因为累了,当你休息一下,或者换个思路,一切豁然开朗。
潜意识里的思考,需要一个相对放松的大脑环境。所以,给孩子的时间留白,让他们自己学会思考真的非常的重要。
“让孩子有选择性地学,不搞大水漫灌”——川妈的这个观点也非常正确。
一天晚上九点半了,我跟同学通电话,无意间聊到她上小学四年级的大宝还没回家。我感到十分惊讶,就问她孩子去哪儿了?她说还在小饭桌写作业。
原来这孩子周一到周五天天去小饭桌,写玩学校老师布置的作业之后,还要接受小饭桌老师的洗脑,做小饭桌老师布置的各科试卷。
放学回家得到十点(先别说这小饭桌老师水平到底有多高,这时间安排让我一个成年人都感到窒息)。
周六英语班、作文班,周日网球课......真的叫一个满满当当。
那孩子我也仔细观察过,很少说话,每次交流都是几个字儿的蹦,我发自内心觉得孩子绷得太紧了。课补得多,但是成绩很普通。
反观她家老二,因为经济原因,老二分到的资源十分有限,妈妈几乎没给他报啥课外班,但是老二性格外向活泼,乐于助人,特别善于与人交流,刚上二年级的他还会用汉字掺杂拼音跟我儿子写简单的书信交流,他在学校里是老师的小助手,在家人和朋友眼里也是开心果的存在。
所以,对于川妈的这个观点,我提炼出来的是“学习需要效率、质量和吸收”,不然就是伪勤奋和伪辛苦,很容易得不到成果反而变质成恶果。
上了一段时间的川妈的家长课以后,我对自己也进行了无数次反思。
以前,在我和孩子相处中,到了矛盾凸显、情绪激化的那个阶段,我几乎陷入了完全的自我否定之中,同时也失去了自我。
但随着对川妈课程的深入学习,我意识到每个孩子都是不完美的,爸爸妈妈也不可能是完美的,我们要学会降低标准,坦然接受!
最近这段时间,通过发掘自己、伴侣还有孩子的闪光点,我逐渐找回了失去的信心和勇气。照亮自己才能照亮孩子,和孩子一同成长,我相信每一个家庭成员都会收获更多。
再引用川妈的几段文字:
“我自己,曾付出了很多的时间和成本,去学会稳定自己的情绪,改善家庭关系。只想让我的孩子,能拥有一个安稳的童年,能心无旁骛地健康成长。
“妈妈,我长大了想当考古学家,去挖恐龙化石。”
“好啊,你的梦想我都支持,咱们一起努力吧。”
看到这里,突然又想到我的孩子。可能家里是爸爸做饭,全家人经常看一些央视美食纪录片缘故,孩子现阶段特别喜欢烹饪做美食,想让爸爸教他做饭,还不止一次地说:”妈妈,我长大了想开一家餐厅,我想当一名厨师。”
我和他爸爸听了之后,都发自内心的赞同与支持。同时,也告诉孩子:无论做什么工作,前提还是要好好学习,开餐厅需要经营、管理都离不开各种知识的扶持,要去全世界探寻美食的做法,学好外语才能走天下。
再往前推,孩子在上幼儿园的阶段,曾经一度很痴迷于动画片《海底小纵队》,他从里面学到了很多知识,特别喜欢海洋动物。
带他去珠海长隆玩的时候,90%的动物他都能说出精确的全称,它们的习性,让我感到十分惊讶。
后来我就给孩子买了全套《海底小纵队》绘本,让他边巩固知识边识字。幼儿园老师对他的评价也一直都是知识丰富。
也许未来,他的兴趣爱好会随着知识的积累,眼界的开阔而逐渐变化,但是作为父母,我们支持他所有的选择,因为孩子的健康、快乐才是这一生最终要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