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早就计划暑期带孩子们去看场电影,昨晚终于凑齐了大家的时间,便匆忙付诸了行动,不假思索地在app上下单了一部评分最高的暑期电影《抓娃娃》。
看标题,我以为真的就跟商场里的“抓娃娃”有关,认为能满足小朋友们的口味。
看完电影,才发现这是一部更适合成年人观看的讽刺喜剧,也是一部颇有深度的家庭教育片。
当然因为笑点特别密集,孩子们也看得津津有味。
总体而言,这是一次非常令人满意的,甚至远超期待的观影体验。
剧情跟《楚门的世界》有些类似。
一对望子成龙的父母(沈腾饰演父亲马成钢,马丽饰演母亲),为了将儿子马继业打造成才,为孩子精心“设计”了一个“有利于孩子成长”的世界。
在这个被设计的虚假世界里,除了父母以及偶尔出现的外公外婆,几乎所有人都是马成钢雇来的演员。
甚至陪孩子从小长大的、长期“瘫痪”在床的奶奶,也是马成钢高薪聘请的育儿专家。
其他的左邻右舍,书店的老板,卖菜的商贩,等等,都是演员,或者说都是马成钢为儿子组建的教育团队的一员。
连马继业上学路上偶遇的问路的外国游客,也是父亲聘来专门给孩子锻炼英语口语的。他们的对话,也跟英语教材一字不差。
这个被设计出来的“家”非常贫苦,因为马成钢认为吃苦就是最好的教育。所以马继业从小就得自己动手打水、劈柴、照顾瘫痪的“奶奶”,甚至去捡矿泉水瓶子换钱。
作为父亲的马成钢也把自己设计成了一个赶着驴车出门打工的社会底层。
而马成钢的真实身份,却是一个土豪,财富不可计量,所以他有能力为儿子建造一个现代版的“楚门世界”。
儿子马继业童年活得很艰辛,但在父亲及其教育团队的精心设计下,这孩子成长得看似不错,健康、勤劳、孝顺,成绩优异,正一步步朝着父亲定好的“考上清北经管学院”的目标靠近。
然而谎言总有被揭穿的一天。
到了青春期的马继业,终于觉察到了不对劲。最后利用高考考场这唯一摆脱父亲“控制”的环境,把父母设计了一把,最后亲自揭开了真相。
当一个青春少年发现自己十几年的人生都是被人设计的,会是什么感觉?
当一个吃了很多苦的穷孩子忽然发现自己的父母是有钱的土豪,会是什么感觉?
那感觉注定是十分复杂,复杂到失去了情绪表达。
发现真相的孩子只是懵呆呆地背对着父母,走出了被设计的剧场,走向了门外的现实世界。
母亲流下了愧疚的泪水,而父亲马成钢面对孩子的背影,努力辩解一通之后又很没底气地问一句:“儿子你今晚还回家吃饭吗?”
剧情到这里似乎暂停了。
然后镜头又直接切换到一年后。马继业复读之后重新高考,考出了令所有人满意的705的高分,但他却选择了自己最想去的体校。
进了体校,在万人瞩目的赛场,马继业竟然忍不住又去捡了一堆矿泉水瓶子——这童年的阴影啊!
相比因富养而长“废”的哥哥,马继业这个小号其实被练得还算不错,但他终究没有选择父母为他规划好的人生路。
成乎?败乎?
影评结尾的彩蛋,是情绪复杂的马成钢,打算跟老婆再生几个“小号”,从头练起。
观影的前半段,影院里笑声不断;而到了下半场,很多人已经笑不出来了。
很多人从影评中看见了自己。或许是那个为孩子费尽心机却未能达到目的的父母,也或许是一个曾被父母控制得窒息的小孩。
目前豆瓣给这部电影的评分是7.4分,也算比较优秀了。
但也有不少人给这部电影评了极低分。那应该是一群曾被父母过度控制却没能实现命运反转的孩子,他们觉得这样一个恐怖而残忍的故事,不应该被拍成喜剧片。
其实,整部影片中被添加各种笑料进行讽刺的,都是成年人。而小小的马继业,一直是一个严肃认真、努力向上活着的小孩。导演对这个被成年人控制的孩子,还是心存怜悯的。
然而现实的世界里,确实有一些吃了类似很多苦的孩子,既没有实现人生逆转,也没有一个土豪老爹给自己兜底,所以他们对这样的电影嗤之以鼻。
同样的故事,同样的经历,不同的人群会抱有完全不同的理解。这很正常。
心理学家阿德勒认为:没有哪个人能拥有绝对的人生意义,我们所获的所有的人生意义都是相对的,处在真理和谬误之间。
影片中马成钢夫妻的做法,也在真理和谬误之间。
在观影过程中,我15岁的儿子也就坐在我身边,一边喝着可乐、吃着爆米花,全程看得嘎嘎乐。
看完我问儿子,可以给这影片中的父亲打多少分?
他说可以打70分,如果满分是100分的话。
我很欣慰,孩子对片中“父母”的角色,并没有仇恨。
被扣掉的30分,可以怎样补齐呢?
我跟孩子又聊了一聊,发现两个要点:
一、不要过度打击孩子的自尊。
如果土豪老爹不想让儿子生活奢靡,就让他过普通的中产生活就好了,别跟身边的同学落差太大。
逼着孩子去捡饮料瓶子,让孩子忍受同学的嘲讽,这种吃苦教育有点太狠。确实容易给孩子造成童年阴影。
二、不要让谎言持续太久
为了孩子的成长,偶尔制造一些善意的谎言可以理解,但不要将谎言拉长到十几年。
一般情况下,孩子到了十几岁,进入青春期,就不太适合拿“善意的谎言”作为教育手段了。
如果马继业能早一点了解到真相,可能所受的刺激就不会太大,人生结局也会更好。
如果大家有机会带孩子看看这部电影,也可以跟孩子聊聊类似的话题。孩子对影片中父母的看法,也多多少少地投射着自己对父母的看法。
--end--
我是华川(川妈),一位心理咨询师和家庭教育工作者。咨询问题请加个人微信,Chuanma04.(已添加川妈微信的家长请不要重复添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