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面胶

文化   2024-11-02 22:10   河北  

  纵横交错、错综复杂、杂七杂八,八成貌似幸福的家庭都是有很多致命问题的,不过多数都可以相互妥协、并轨、避让,在敲敲打打缝缝补补中,将生存那张铁道线路图维护下去,不至于发生迎面相撞、车毁人亡的惨剧,但新浪、腾讯、网易等门户网站上的社会新闻集锦,却日常生活般的告诉我们,无论有没有最后的晚餐,依然有许多悲伤的故事在上演。南辕北辙的生活,向来不少。


  旅居新加坡的六六,从网络爆得大名的《双面胶》,早已经蔓延到话剧和电视剧领域,作为新世代的作家,她以白描和拟真的手法,将中国式的婆媳关系书写地惊心动魄。每个家庭成员有如在世界大战的战场上,不由自主的手足无措。上海姑娘丽鹃嫁给了一个大学毕业后留在上海工作的东北小伙子亚平。亚平在丈母娘家的帮助下,在上海买了房子成了家。亚平在父母来上海前是个上海标准的普通的丈夫,对老婆嘘寒问暖,端茶倒水,小夫妻亲密无间,恩爱无比。但婆婆到来后,温馨的小家生活开始发生质变。婆婆传统思想严重,希望以自己的生活方式去影响改造上海媳妇,而丽鹃一家人则用上海人的精明来改造亚平,亚平成为墙头上的草和受气包。一个来自于上海的小市民家庭,一个是东北到上海的新移民,丽鹃和亚平的婚姻从一开始就注定有许多好戏等着前仆后继的闪亮登台。正如六六的前辈,或许应该称之为当代女性作家的“祖师奶奶”张爱玲看待生活,浪漫的爱情之后,确实只剩下千疮百孔的现实生活。家庭成员的准军事化身份认同,在含情脉脉的感情硝烟里相互扶持和伤害,这就是真实的残酷和温暖。

  每个人都是他所有人际关系和社会资源的综合,拥有着无数他人、哪怕是亲密爱人,也不得而知、无法尽知的隐秘和态度。从物质文明上看,中国确实在迈向更加富裕、丰沛的未来,但是他的成员如何做子女/父母/婆媳/亲家,却迷失在大都市的华彩霓虹之中。鲁迅在八十年前追问“如何做父亲”,现在则更加繁复。丽鹃和亚平面临的困境,要比鲁迅和张爱玲更加困惑。“惑”在城乡区别、地域差异、个体秉性、社会影响,每个人都无法摆脱自己所处的“境”。过去一百多年中,摧毁了传统道德,在尚未建成新的伦理之时,便遭遇扑面而来的消费主义大潮,每个小家庭以及背后的至少两个老家庭,在孩子、住房、投资、医疗等诸多领域都获得兴奋、沮丧等窒息性新体验,归根结底都是金钱在作祟,但几何增长的物欲追求和囊中羞涩从两个极端考验着老老少少的神经,大家都是看客也都是角色,再也无倾城之恋,不过是为蜗居而奋斗和撕咬,每天睁开眼便要努力努力,过着画地为牢的新生活,为了目的完全忘记了过程的乐趣。困兽犹斗,然而那是野蛮的动物求生本能的发作。人类却在文明的包裹下,持续不断的打压他人的空间。向隅而泣,未免是惨淡经营后的无力感终极发作。


  亚平的爸爸死了,妈妈挑拨离间,最终亚平挥舞老拳打死了丽鹃。作家六六给了我们这样的结尾,我无意用好人坏人有没有好报之类词汇去形容这些不能自明的角色,人生没有剧本,何况他们要在铁轨上奔驰,何处是尽头?其实生活中的故事,远远比小说中更复杂,尽管六六不是写自传,但我们从网站转载的大千世界的新闻中却发现了更多更曲折更离奇的人间世相。作为处于大转折时代的现代人,现象不仅仅有七十二变,我们就如同在万花筒的玻璃,无论从里面看出去,还是从外面看进来,都有着不一样的观察。悲剧或矛盾的上演,根本原因在于理念的不同,表现出来却往往是一个钱字在作祟却又很难沟通。每个人都有着繁杂斑驳的内心世界,却无法敞开让别人看明白。个人挣扎着,寻一个好未来,才是生活的真谛。守住幸福时光,且不要想那么多,能够说清楚,就讲出自己的要求,丽鹃的故事,悲哀啊。前车之鉴不远,三思而行之。(原发于《京华时报》,杂糅小说、话剧和电视剧的小咋干。)




风云再观察
庄子曰:“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时空无限,我们不过在刹那中间享受世间的光影,在现实中体认光影幻象,也许是最容易被能共享他人故事的方式。在有限的生命里,多看电影,是我们抵抗无限和无聊的最佳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