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失

文化   2024-09-29 13:10   河北  

《LOST》最终季就这样结束了,当杰克躺在竹林中,那条狗跑到他身边。这最后一个镜头,分明就是第一季第一集的第一个镜头。开始就是结束,结束就是开始,一切方生未生,方死未死,生死一体。《LOST》从最开始的小岛历险,有如真人秀野外生存记,到悬疑、推理、科幻、奇幻、哲学、宗教等元素的逐步加入,随着格局、视野、思辨的逐步扩展,时空穿越造成的信息紊乱,似乎使得游戏永远也不没有打穿的一天,终究成为了难以言说的悲喜剧神作。



但是这一刻还是如期到来,杰克在侧闪世界中终于找到了棺材中的父亲,才明白其实大家都已经死去,自己也不例外,不过时间不同罢了,迟早汇聚在天堂之中,沐浴在圣洁的光明里,再次与最挂念的人相偎依。走感情路线的观众基本表示还算满足于结尾的宗教感强烈的处理方法,行推理之道的观众则遗憾于诸多谜团的未予解答置之不理,而哲学控的观众则试图以自己的判断、信息来组织、编排、查漏补缺整个大局。本人不胜冒昧,是个三脚猫的哲学控,惶恐不已的提出自己的拙见。

毫无意外,本剧的编剧和制作人多数都是希腊-罗马文化系统和基督教义熏陶下的当代电视人,《迷失》充满了浓重的宗教色彩,从古埃及(大脚七趾神像)一路逶迤现代科学(计算机和氢弹),其中有古希腊神话(黑白斗法)、犹太教及基督教、佛教(达摩组织的名称)和道教(达摩组织的标识)等夹杂在一起,有如爱因斯坦在追求终极理论,可是统一场方程式至今没有人得到,迷失中那串诡异的数字“4、8、 15、 16、 23、 42”当然也不可能是。


《迷失》当然是关怀每个个体的生存,在主人公们来到小岛之前,精神上明显都在失控状态,危机重重。JACOB的做法,是将被选择的对象通过一个时空点呼唤到小岛,然后进行淘汰。19世纪法国印象派画家高更,在塔希提岛上的追问“你是谁?你从哪里来?你到哪里去?”绝对是《LOST》最核突激爆的叙事诉求,本剧将现代人放到极端环境中,质询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的名言“认识你自己”,再度审视自我以及与他人的关系。


《LOST》最后的点题之语,“死去的人并没有离我们远去,他们用回忆支撑陪伴着我们,直到最后再次重逢……”由经历坎坷的长者(杰克的父亲)说出,也证明岛中的世界,是实在的人生进行时,并非在815航班(以及其他因为种种机缘进入岛中人)在坠落那一刻所有的成员全部死掉。后一种解释,是将小岛看做超级计算机,有着巨大无朋的硬盘,可以接受所有人生前的信息,然后提供在线延伸服务。于是小岛就等同于布满诱惑、考验的灼热炼狱,在这个人性桑拿室里,所有的人可以再将人生发展下去,但是欲望、追求太多,多数人依然不能圆满。小岛可以看做是有意识的超级计算机(比《黑客帝国》更玄乎的系统),所有进入的人都是庄子所描述的“方生方死,方死方生”状态。


小岛系统本身又可以调整时空,同时又没有说明书解释规则,人神之间的JACOB和他的孪生弟弟MIB,从古罗马时代(基本可以看作是基督教出现的时期,上帝与撒旦都已经登台)一直争夺对于小岛的控制权。MIB说人性就是“他们斗争,他们杀戮”,JACOB则一旦让他们选择。小岛本身的生命之源是神秘洞穴之中的水与光,对此JACOB和他的上一代守护人(养母)都没有给出明确的说明“为什么”。黑烟和洛克的关系,戴斯蒙德的奇异本事,雨果能听到鬼魂说话,什么人修建了神像、密井、高塔,达摩组织的后勤保障及氢弹来源等等谜团,本剧都放在一边且不去管。


倒是第六季的侧闪人生,应该是死亡之后的杰克、凯特、赛义德、索伊尔、戴斯蒙德等等人的心灵,还没有完成自我救赎、顿悟、依然不满足,他们的意识在维护一种继续生活下去的假象,这个时候,还是戴斯蒙德去点化他们,通过彼此的触摸回忆起在小岛上的经历,然后不再穷折腾,在教堂里相逢一笑泯恩仇。戴斯蒙德聚齐他们的可能性,应该是雨果在杰克自我牺牲后,接过守护人的职责,和本杰明一起改变了JACOB的游戏规则,不再让他们折腾,把他们从虚拟的侧闪世界中送到天堂。对于观察者JACOB来说,作为天使的童年太过漫长,17世纪英国玄学派诗人H·沃恩曾经这样描述宇宙的和谐:“当我的心片刻凝固/在一朵花和一片流云/透过那微茫的光辉/能窥见永恒的影子。”小岛上神秘的光芒,有如宇宙燧石的火花,既是镜又是灯。



无论是怎样的游戏规则,小岛上的人,本质上都是囚徒困境。俄罗斯作家索尔仁尼琴在《古拉格群岛》曾经做出区别人在牢笼大墙之内的分别:“一种人天生渴望逃跑,对失去自由零容忍;另一种人随遇而安,对失去生命零容忍。”小岛上的人,一部分试图翻墙越狱,另外一部分则觉得是解脱。但是小岛强大无比的气场,让这些心灵的囚徒殊途同归,出岛的六人还是要找机会回归。


《迷失》是对人类历史进程做简化版的寓言,其中隐喻、象征、比附超过任何文本秘笈。观察者便是一代代小岛守护人,但是现代人的生存本能达不到庄子所说的“不滞于物,不为物役”,超脱不了生与死的执念,正邪、善恶、阴阳、对错在电光火石之间抉择,往往不自觉的选择利己。《迷失》用六季的故事容量,让一切回到最初,杰克睁开眼,故事将再度循环。宇宙本身也是这样,一切开端必有其结束。宇宙从最初的奇点开始大爆炸,然后膨胀,再塌缩回一点。


要解读小岛的终极意义,也许要采用“ 太一”的概念。太一也就是“道”,《老子》开篇就讲“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太一是古代表示世界本原的哲学范畴,中国之外的其他哲学也有类似概念,这个概念要早于公元以后的诸多宗教。《老子》中讲“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迷失》中的小岛,就是制作人和编剧J.J.亚伯拉罕给出的“太一之岛”。小岛本身看似是块大石头罢了,却有着超出杰克、洛克、本杰明等人所能理解的自主意识,即便是守护者JACOB和他的上一代(养母,不择手段的看护,不惜杀害JACOB兄弟的母亲,并且将她认为危害光和水的外来者全部残忍的杀死)也未能明白,本剧也没告诉我们最初一代守护者是如何获得信息、荣誉和制定规则的,既然第一推动无从考究,或许可以解释为“有生于无”。中国文化中最大的逆反者孙悟空也是这么来的,而贾宝玉也是一块石头的化身。《礼记》中“太一”也指元气,于是小岛可以自行回到叙事的起点。


“太一”在西方哲学体系中,意思是“单一、独一、没有界限、没有区分、自身浑然为一”。古罗马帝国时期新柏拉图学派哲学家普罗提诺在《九章集》中认为,世界万物都是由太一产生出来的。太一是绝对超验的神,是一切存在物的源泉和最终原则。它绝对超出一切思想和存在之上,不能用任何物质的或思想的属性来说明它。太一是绝对的一,它排除杂多和区别、运动和静止;太一也不是思想、意志或活动;太一是超时空的、无限的、永恒的、不变动的,没有过去或未来,永远是自我同一的。严格地说,不能用存在物的规定性说太一是 “这样”或 “不是这样”,这样述说就会限制了它。太一是语言文字所不能名状的。这与《吕氏春秋·大乐》中阐发为“道也者,至精也,不可为形,不可为名,强为之名,谓之太一。”的说法基本一致。普罗提诺认为“太一是各种存在的父亲。它是充溢的,流溢出的东西便成了各种实体。”《迷失》中正是如此,那些神秘的水、光、振动、时空穿越、不治自愈的病等等,都可以从中得出解释,因为“太一既先于善也先于美”,才可以不去干涉岛上发生的种种事端。


太一是超时空的、无限的、永恒的、不变动的,才可以在上面一次次重来和转换时空,才与岛外的世界产生联系,进出小岛才有可能,外界通过某种奇妙的手段可以找到它,但是它却又可以忽然不见。“太一既不存在于任何地方,而任何地方又有太一的存在。”英国哲学家罗素评论普罗提诺的太一理论,是一种神圣的三位一体,但太一高于精神和灵魂。罗素在《西方哲学史》中认为,普罗提诺既是一个终结又是一个开端,——就希腊人而言是一个终结,就基督教世界而言则是一个开端。相对来说,太一在中国先秦典籍中,比如《易传》中有一些主动性,而不是纯粹的自然无为,宇宙的膨胀会产生生命和智慧,比如地球。


如何让太一和小岛产生更密切的关系,则要借助荆州郭店楚简中《太一生水》篇,当代学者葛兆光认为其中包含天文、神话、科学和巫术,太一和道、太极等概念,是对北极的“观察、想象、体验和模拟”,北极是古代人的第一坐标,也是朴素的宇宙中心的象征,“无”和“生”的本源。《太一生水》中讲了太一、神明、阴阳、名字、天道、圣人等概念的勾连和敷衍,太一生水,水反辅太一,以生天地、神明、阴阳等,阐述了古代人的宇宙生成观和光明崇拜,中国哲学家庞朴认为“神明”指的就是光。《迷失》最后一集,戴斯蒙德和杰克先后进入小岛之深处,见到了水和光与小岛的本质联系。当戴斯蒙德拔出堵住光和水的塞子之后,小岛开始颤抖、炽热和沉没,不老人理查德也有了第一根白头发,黑烟的寄形者洛克也失去超能力,从而被凯特所射杀,而杰克也回到了本剧的最初一个镜头。(搜狐特约评论。)



风云再观察
庄子曰:“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以有涯随无涯,殆已!”时空无限,我们不过在刹那中间享受世间的光影,在现实中体认光影幻象,也许是最容易被能共享他人故事的方式。在有限的生命里,多看电影,是我们抵抗无限和无聊的最佳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