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什么是牛结节性皮肤病?
牛结节性皮肤病(lumpy skin disease,LSD)是牛的一种传染病,又称牛结节疹、牛结节性皮炎或牛疙瘩皮肤病。该病是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的须通报疾病,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境动物检疫疫病名录》中的一类传染病。
LSD的病原是牛结节性皮肤病病毒(lumpy skin disease virus,LSDV)。LSDV是一种痘病毒,与牛痘病毒差异很大,而与绵羊痘病毒(sheep pox virus,SPPV)和山羊痘病毒(goat pox virus,GPV)相似,同属于山羊痘病毒属(Capripoxvirus)。
LSDV是大的双链DNA有囊膜的病毒,在冬季和干燥情况下,该病毒在环境中存活能力很强。虽然许多消毒剂能够杀灭该病毒,但此类消毒剂往往难以杀灭发病动物脱落的痘疹痂皮中的病毒。
2
临床特征
LSD是牛的“天花”,临床特征包括发热、皮肤广泛性出现结节、机体消瘦、淋巴结肿大、皮肤水肿。该病最显着特征是全身皮肤出现结节病变。
剖检可见黏膜和内脏器官出现病理性结节。该病的发病率在5%~45%之间,病死率达10%。该病不感染人,其危害主要在于引起牛病死率升高、牛皮质量下降、产奶量下降、体重增长缓慢,有时引起公牛暂时或永久性不育,甚至因为继发细菌感染而导致病牛死亡,还可导致牛和牛产品出口受阻以及巨额的疫病控制与消灭成本,从而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3
主要来源与分布
该病于1926年在津巴布韦被首次确诊,2015年希腊、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相继报告发生该病目前广泛分布于非洲、中东、中亚、东欧等地区。该病不是人畜共患病,不感染人 ,只感染牛,发病率在5%~45% 之间,死亡率通常低于10%。
牛发病可导致不育、流产,肉牛生产性能、泌乳牛产奶量显着下降,皮张无法利用。该病主要通过昆虫媒介传播。根据该病传播性、致病性、危害性等特点,依据动物防疫法规定,相关部门通常对其按二类动物疫病管理并采取相应防控措施,并要求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确诊、早处置,坚决防止疫情扩散蔓延,保障牛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4
诊断与处置方法
对怀疑为牛结节性皮肤病的,所在地县级以上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要及时采集病牛皮肤结痴、抗凝血、唾液或鼻拭子等样品,送省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发现的首例疑似牛结节性皮肤病,应及时将样品送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确诊。再次发现疑似牛结节性皮肤病的,由省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机构确诊样品送中国动物卫生与流行病学中心备份。各地按动物疫情快报要求报告确诊疫情有关情况,并及时向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和我部畜牧兽医局报告疫情排查、处置、流调等情况。
疫情确诊后,立即扑杀所有发病牛,对扑杀和病死牛进行无害化处理,做好同群牛临床监视,对养殖场环境进行彻底清洗、消毒,灭杀蚊蝇等昆虫媒介。采用国家批准的山羊痘疫苗(按照山羊的5倍剂量)对病牛所在县及其相邻县全部牛只进行紧急免疫。
扑杀、紧急免疫完成后1个月内,限制同群牛移动,禁止发生疫情县活牛调出。疫情发生前1个月内生产的牛皮需辗制成皮革后方可调出。加强流行病学调查,查明疫情来源和可能传播去向,及时消除疫情隐患。要在重点疫情区等地设卡,严防染疫活牛调出;要以疫情所在县为中心,尽快逐步扩大牛只免疫范围至全区;要积极配合海关等部门加强边境防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