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发的《六成仓的基金经理们》,有朋友说写的太文绉绉了。
就把逻辑简化一点:行业主动权益相对收益的那套玩法,一来市场不认了,二来也发不出那么高的奖金了。基金公司也就管的没有那么严苛了,很多基金经理的自由度上来了,也就更倾向于按照市场的需求和自己的本性来做投资。
这给一部分用仓位择时做投资的基金经理提供了土壤。很多人都在说基金经理整体过剩,我觉得倒也不是坏事,让基金经理在市场需求的反馈中,用自己的模式跑出来,就有点像定制化的私募了。
过去一年是被动指数风生水起的一年,年末参加了很多资管机构的展望会议,发现大家不约而同的强调指数基金的星辰大海。
我个人有一点不那么笃定,中国指数基金的大发展,有着很多的契机的合成:国家队大力配置;主动权益抱团坍塌后,宽基指数持续跑赢;基金公司被摊派了发权益的任务……
与当年美国指数基金的大发展,有一个根本性的不同,当年美国指数基金生态的完善,伴随着to c端财富管理的兴起,以及养老金机构的发展,中国目前在后两个方面还相当草莽。指数基金在经历了去年那样一个快速的跃迁之后,到底还有多大的内生动力,我觉得还需要观察,不要把结论下得那么绝对。
A500最近其实一直没什么增量了,各家在这只产品上砸了那么多资源,总有一天会需要拿出来对对账的,那恐怕真是尴尬的时刻。
总而言之,我觉得2025年一定会有一批公募主动权益基金经理,凭借优异的业绩,再次赢得市场,或者至少说,赢得业内的尊重和认可,我们会继续保持对主动权益的关注。
四季报新鲜出炉中,我们筛选了一些有意思的观点,和大家分享。
冯汉杰提示美股风险
昨天的文章里也提到了冯汉杰,他一直是很能写的基金经理,以前在中加基金的时候,季报就非常精彩。这两年市场颠簸,他仓位控制一直压得很低,最大回撤是偏股混合型基金指数的一半左右。
他一直是比较逆市场共识的,有较为独立的投研思考。在这个混沌市场预期环境里,冯汉杰的观点可以很好的帮助我们补全认知盲区。
在这期四季报中,他对美股风险的提示,颇为和市场不同步:
“在过去两年中,中美两国的经济和资本市场表现均呈现出了较强的 趋势性,以至于逐渐形成了近乎一致的市场预期。然而,作为两个拥有极大市场纵深 的大国,很多结构因素会被总量数据所掩盖。
市场目前高度关注中国后续的经济政策,本基金认为,相较于这一比较难做出预判的部分,存在一些相对容易确定的内生性或结构性的因素,可依此做出一定的投资决策。对于美国过去两年的表现,本基金认为呈现着明显的政府主导、结构分化的特征,而这一特征对于中国投资者而言应该并不陌生。从这些维度出发,市场目前的很多一致预期或一致的关注点,均存在一定 的不确定性。”
广发主题领先2024年四季报
美股当前的高集中度现象引发了很多讨论,特朗普上台后,宏观经济的不确定性增强,美股的投资前景确实扑朔迷离。
我们在这里也提醒,日元加息对于美股BIG7而言,也是非常需要注意的灰犀牛。
赵枫解读电信运营商
浦东嘉里城可谓是电信运营商的做多大本营之一,兴全和睿远包括睿郡等机构,都先后重仓了中国移动。
赵枫更是从2021年一季度开始就坚定超级重仓中国移动的H股,持股比例始终在7%以上,完美拿捏了中国移动这一波的翻倍行情。
在四季报里,赵枫再次表达了对电信运营商的信心,并详细拆解了投资逻辑:
张坤谈核心资产
“在过去绝大部分时间内,高质量(竞争优势突出、高投资回报率 ROIC、充沛自由现金流)和高股息率两种属性往往很难在同一个资产兼得。高质量资产往往存在估值溢价因此股息率不高,而高股息率资产有相当比例都有高杠杆或强周期的属性,ROIC 通常不高。但现在,我们能找到越来越多同时满足高质量和高股息率两种属性的资产。这些公司在过去相对困难的环境中,通过自身经营效率的提升实现了净利润和自由现金流的稳定或持续增长,体现出应对逆境的能力。不少公司也展现出增加回报股东的能力和意愿,而且有望成为中长期的承诺,这无疑为长期投资者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回报。长期投资者可以在不新增投资的情况下,随着时间推移不断增加(通过公司回购直接实现或者分红再投资间接实现)持有的优质公司的股权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