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需关系,我的朋友。”
电影《华尔街之狼》的故事,发生在1980、1990年代的美国。片中的一个经典情节,就是“小李子”饰演的乔丹・贝尔福特,要求手下的证券投顾们,向自己推销一支笔。大部分投顾仅仅介绍笔的优点,只有布拉德要求乔丹给自己签个名。乔丹说自己没有笔,布拉德说我有。
先有笔,再描绘使用场景,这是供给创造需求。
时间快进20年。雷军在2010年研发MIUI时,要求黎万强不花一分钱进行推广。结合当时方兴未艾的线上论坛,黎万强筛选出100位米粉深度参与研发,并及时根据用户反馈调整产品设计。第一代MIUI上线后不久,小米的100位种子用户,迅速裂变为首批100万用户。
先确定用户需求,再设计开发路径,这是需求推动供给。
从供给为王,到需求驱动,过去40年的时间,全社会的供需关系进行了一轮重塑。如果深究其中原因,或许很重要的一点,在于全市场商品丰富度的提升——从前什么都缺,只能有什么买什么;现在琳琅满目,大家更关注自己真正想要什么。
截至2024年9月30日,我国指数基金总规模成功突破3万亿元。被动投资正以远超其他资本市场的发展速度,迅速占领国内资本市场。(数据来源:银河证券,截至2024年三季度,被动权益基金基金资产净值为37066.21亿元。)
子夏被派到莒父做地方长官时,曾向孔子请教“如何处理政务”。孔子回答:不要急于求成,也不要贪图小利。如果一味追求速度,反而不能达到目的。这就是“欲速,则不达”典故的出处。2019-2021年间,银行理财净值化改革,为公募基金带来大量配置资产需求。
基本面支持、资金面较为宽松。2019-2021年间,国内公募基金产业迎来蓬勃生长
交银施罗德基金的办公区域,放置了一块电子屏,其上滚动显示公司各只产品的实时申赎情况。听上去特别“打鸡血”?但在交银施罗德内部,这一行为的作用,就是警示团队重视客户体验,有这么多申购就是有这么多份托付。
交银施罗德的朋友曾向我讲述过一件往事,虽然当时互联网公司开始经历调整,但很多投资者都有着“抄底中概股”的想法,交银中证海外中国互联网指数LOF(A类164906,C类013945),当时的净申购量在公司内部总是位列前茅。
由于大家都会经过门口的电子屏,每一次看到这只基金不断上涨的规模和持续的申购,团队对于持续涌入的申购资金感到压力倍增,短期市场情绪高涨而入场的持有人可能出现亏损,同时团队面对资金大幅进出的驾驭能力业面临不小的挑战。
这种对规模的克制,倒逼交银施罗德基金量化指数团队,从这只标杆性场外指数基金的管理上,确立了长期主义、重视风险、重视客户体验的基本价值观。
了解自己的客户,是资管行业各项业务的起点。对于指数业务,交银施罗德基金选择了先洞察自身客户特征和需求。“作为一家银行系公募,我们的客户群体与其他同业并不完全相同。客户更关注风险收益平衡,甚至更重视风险控制。这就要求我们严格控制投资组合波动率,以长期视角规划产品布局,淡化对热点、情绪的追逐。”交银施罗德基金对自己的价值观进行了总结。
站在2024,回望2021,“动量营销”成为资本市场被诟病的问题之一。从更长期角度观察,交银施罗德基金的“欲速则不达”价值观,或许反而可以吸引更多关注。
子路和冉都是孔子的学生,有一天他们问孔子同一个问题:听到了一个道理,是不是应该马上行动呢?孔子告诉性格刚猛的子路,要先征求家人的意见,想清楚再做决定;同时告诉性格懦弱的冉,听到了就要马上行动。这就是“因材施教”典故的出处。
2024年的国内公募行业发力ETF营销。交银施罗德分析自己的客户构成后,认为ETF产品需要券商账户才能交易,而其客户属性和营销禀赋更多在场外指数。
相对交易属性更强的ETF产品,场外指数基金产品更重视组合配置功能。毕竟持有人放弃ETF交易便捷性、波动弹性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对冲持有风险,增强持有体验。
配置需求看似简单,但如何对其进行科学量化?交银施罗德指数团队尝试将马科维茨的投资组合理论,进行实际落地。
根据马科维茨的理论,每种资产的风险收益特征各不相同,投资者在相同风险暴露程度下,取得更高收益预期的途径(或者在相同收益预期前提下,尽可能压低持有风险),就是配置弱相关的一揽子金融资产。据此,交银施罗德指数团队围绕宽基、红利、成长三大风格,开展了产品布局。
红利风格是交银施罗德指数团队今年年初拓展的方向——交银中证红利低波动100指数(A类020156,C类020157)已于2024年3月15日正式成立;截至2024年11月30日,该基金累计收益超过7%。(基金业绩经托管行复核。)
除红利风格外,宽基是交银施罗德另一项重点业务——交银中证A500指数基金在12月26日开始募集,中证A500指数虽然已是市场瞩目的宽基指数,但交银施罗德基金从基民需求的指数化投资方案出发,在“指数精品店”里隆重上架自己的A500产品。
成长风格交银施罗德已于行业成长早期布局了交银中证海外中国互联网、交银国证新能源,这类指数产品也可能成为交银施罗德指数团队的未来发力的重点方向之一。整体而言,交银施罗德主动权益部门风格均衡偏成长,基金经理们在部分新兴赛道上的布局并不极致。指数部门作为主动权益投资的有效补充,可以在成长风格上,增强公司的产品线布局,满足客户的多样化配置需求。
宽基、红利、成长,交银施罗德指数团队,从因子相关性角度,指导产品布局。这种对数量逻辑的推崇,很大程度上源自团队成员的量化投资背景。交银施罗德基金官网资料显示,公司量化指数团队成员均具备较强的数量分析能力。立足数量投资理念,优化量化投资流程,交银施罗德指数团队,不仅在产品布局上遵循组合投资理论,更在每只产品的管理中,尽可能精细化每一份超额业绩的获取。
以2024年3月15日成立的交银中证红利低波动100指数(A类020156,C类020157)为例,由于该产品持有人多为机构客户及银行渠道个人客户,本身风险偏好并不高,所以交银施罗德指数团队在产品建仓过程中,非常重视净值波动的控制——大部分指数基金建仓时,都会逐步建仓,所以“闲置资金”均以活期存款形式存在;交银施罗德指数团队在建仓时,将该产品的“闲置资金”,配置为不同久期的短债品种,并通过持有到期策略,收获了基础安全垫。
“产品建仓期的净值波动,一般不纳入业绩考核统计区间。但公司不考核,不代表持有人实际体验可以被忽略。我们要求在产品成立的那一刻,立刻开展精细化管理,尽可能提高产品持有体验。”交银施罗德指数团队对自己的组合管理理念进行了总结。
“事要知其所以然”。朱熹在教导弟子时,非常强调对知识的深入理解,而非浮于对表面现象的归纳总结。
以基金投资为例。主动权益的解释成本相对较高,比如基金经理的投资框架、组合管理方法论,以及对不同标的的具体选择原因等等。但投资者接受上述解释后,持有期间的问题,就会减少很多。
指数投资恰恰相反。产品持仓完全复制指数,指数编制规则公开透明,基金经理并不需要向投资者做太多解释。但是,指数基金的工具属性较强,投资者在后续持有过程中,往往会产生非常多疑问,比如如何选择布局时机,如何进行配置等等。
落地到实际资产配置过程中,相较于投前咨询,指数投资更重视投后服务。
指数投资兴起之后,基金经理与持有人的沟通壁垒被打破,基金公司获取大量一手需求的同时,也需要及时调整服务方法。
交银施罗德基金作为银行系公募之一,一直可以获得更多直面一线客户的机会。所以面对当前互联网化的指数投资营销浪潮,交银施罗德指数团队的表现,整体更加游刃有余。
2024年开始,交银施罗德指数团队,将自己的客户服务细化为两部分。
一是立足团队数量投资背景,从市场角度出发,主动贴合客户需求。比如交银施罗德指数团队长期坚持公开直播,期间不仅为投资者分析市场数据,更重视投资思路的梳理;
二是从客户需求出发,反向迭代服务内容。比如交银施罗德指数团队每日搜集线上客户提问,并进行解答;而在线下渠道沟通中,也已形成了定期一对一沟通机制。
我国资本市场建设过程中,必须借鉴成熟市场发展经验。2023年底,美股被动投资规模正式超过主动投资。纷繁复杂的研报观点中,有一点可能对国内公募机构更有启发——指数投资往往更加依赖投顾服务,这可能也是美国投顾市场快速发展的原因之一。
2023年底,中央汇金多次公告买入宽基指数,力求为市场注入信心。面对成为“战略重点”的指数业务,基金行业开启了全面布局,优先提升指数覆盖率。
供给为主的市场环境中,基金公司的全面布局能力更加重要;而在需求主导的市场趋势下,基金公司的经营风格,往往会由客户特征反向塑造。
国内指数投资市场快速发展,每家基金公司基本形成自己的稳定客群。针对客群进行产品线布局,往往更符合特定基金公司的实际运营需求。
坚持研究驱动,确保产品长期生命力、竞争力;借鉴基金投顾经验,强化与持有人进行直接、有效沟通。交银施罗德量化指数团队,正在摸索自己的指数基金布局思路,切中客户需求的指数投资解决方案也将应运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