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是需要管的

财富   财经   2024-11-21 09:53   浙江  

之前市场跌麻了的时候,舆论寄希望于平准基金身披金甲圣衣、驾着七彩祥云来拯救股市。

国家队后来真的进场在三千点以下买了近万亿的ETF,然后最近市场调整,关于国家队跑了的抱怨又多了起来。

都说君威难测,其实大部分时候,监管都还是有逻辑的,难测的是民心,民心摇摆起来很快,大部分时候都是叶公好龙,但龙真来了,又不高兴了。

其实也没有国家队卖了的真凭实据,但哪怕真的卖了一些,不也很正常么,平准本来就是平准波动啊。

尽笼天下之货物,贵即卖之,贱则买之。抑天下物,名曰“平准”。

史记里的《平准书》,讲的是汉武帝时期的经济政策,中国两千年财政思想的思辨绕不过这一页。哪一次王朝的财政改革,也绕不过一本盐铁论。

政府该不该介入市场,这是一个经济问题,也是一个政治问题,归根结底是个周期问题。

管是为了不管,不管最终还是要管。


01

要允许孩子尿裤子


今天还不是公募声誉最差的时候,2000年10月《财经》杂志刊登了石破天惊的《fund黑木》,将公募高位接盘、草综骨架、互相抬轿的种种非fa行为,揭了个底朝天。

一时间舆情沸反盈天,泰山北斗吴敬琏就是这个时候提出了著名的A股赌场论,时值吕梁的中科创业崩盘,中小投资者们喊打喊杀声音不绝于耳。

客观讲,彼时资本市场大环境一塌糊涂,酱缸里的公募没有可能独善其身。而洪磊等一批志在金融报国的年轻人,还在公募行业里砥砺前行着。

首任证监会村长刘鸿儒教授站出来说了一句公道话:fund只有2岁,2岁的孩子可能会尿裤子,要允许他撒尿。这个撒尿论是如此经典,二十年后新能源车发展面对争议时,还有新势力老板化用过。

《伟大的博弈》告诉我们,资本市场是个不容易长大的孩子,投机像山岳般古老,金融危机如同四季一般往复。幼稚的资本市场,不仅要尿裤子,还要随地大小便。

古今中外,资本市场都是需要家长的。

当年朱xiang建设资本市场的核心幕僚高西庆,2021年接受采访,谈到怎么看国家舅市,讲了这样一句意味深长的话:今天到了这个年龄,智慧稍微多了一点,觉得这个很正常,当年是绝对不能容忍的。

放弃美国高薪回来的高西庆,是中国资本市场的创办者之一,后来还掌舵了中国主权财富fund中投公司。建立一个市场化的成熟股市,是这一代金融理想主义者的信仰。

中国经济的大江大河与一代代Finance理想主义者们前仆后继的奋斗,才推动中国资本市场的一系列进步:从发行制度改革到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完善,从监管体系的日益健全到投资者保护的持续加强,从上市公司治理优化再到对外开放的纵深推进……

A股当然还有太多可以吐槽的问题,但谁也不能否认,资本市场在服务实体经济、回报投资者的方向上,是有持续进步的。

只是,市场化改革,从来不是一条直线,向前两步后退一步是常态。甚至说,摔了跟头,改革就走back路,也时常发生。

从国有股减持市场化、到创业板、国际板的推出,再到新三板出问题,还有注册制的推进,更不肖说最近引发巨大争议的融券……这些改革的尝试,都经历了反复的挑战,几乎没有一蹴而就的。

这里面比较有代表性的是IPO,注册制是成熟资本市场的标志性制度,意味着把公司上市的审核权、定价权交还给市场。

自A股市场建设以来,推行注册制,就是所有监管者的目标。然而,由于A股早期融资市场的定位、上市公司的利益相关方众多、退市无法常态化等顽疾,不要说注册制了。就是IPO,一旦遇到深度熊市,也会被舆情逼停。周小川、郭树清这样推崇市场化改革的村长,也无法免俗。

这背后当然是有合理性的,滥发IPO、退市却始终无法常态化,确实很大程度上导致了A股的不振。但也说明了,市场化改革的步履维艰。

从深层次来解释这种困境,其实这是中国经济一管就死,一放就乱的缩影。

每一种市场环境,都会成为一批制度套利者的温床,重组博弈、打板游资、高频量化……每一种引领时代的超级投资范式,背后都有制度的空白领域。

这些投资范式,在一定范围内,能够激活市场热情,但是超过了阈值,就容易吸血市场,进而导致全面行情的疯狂或者坍塌。

因此,通过对制度的查缺补漏,甚至是对某一类投资群体的穿透式、强制式监管,本身就是有法理和情理基础的。

允许孩子尿裤子,就要有对应的教育,但不能让孩子一直尿裤子,那家长就失职了。


02

最后的话


《魔兽世界》的电影拍的一般,但“光明源于黑暗,黑暗涌现光明”的台词颇为深入人心。秩序的守卫者麦迪文,在被邪能侵蚀后,灵魂中依然有着光明的追求。光明与黑暗在古希腊神话中,就是孪生姐弟,是事物的一体两面。

资本市场尤为如此,明斯基的金融不稳定假说揭示了资本市场天然的不稳定性。明斯基强调:资本主义经济的本性决定了金融体系具有天然的内在不稳定性,这是现代金融制度的基本特征。长期的经济稳定会滋生出自满情绪和更强的承担风险的意愿,从而导致不稳定因素的积聚。

实际上,全球政府无一例外都在通过不同形式的监管和介入资本市场,试图在稳定与不稳定之间找到平衡,避免陷入马克思所描绘的周期性衰退和危机。

中国社会的特色就是加速,西方走了两百年的现代化,我们三四十年就一步跨入了后现代化。但资本市场却没有办法催熟,有一些弯路,是无论如何也绕不过去的。

中国资本市场存在各种各样深层次的利益机制问题,但建设之初,就对标参考的是美国成熟经验,《证券法》、《基金法》很多制度设计,都借鉴了欧美资本市场的监管框架与规则体系。

然而矛盾之处就在于,我们一面有将保护投资者视为己任的监管,另一面又有全球最自信、最好学的投资者群体。

在过去强调融资功能的大环境中,市场化改革的脚步,每每会在市场出现巨大波动的时候,因保护投资者的口号而停滞。

最近看到一个视频,东北老大爷听说东北虎来了,走出院子去围观,最后幸好铁门给拦了一下东北虎,人没事。在这个彪悍的故事里,一时不知道有几只老虎。

A股市场这样的虎b故事格外的多,散户投资者却时常怀着好奇心、带着冒险精神冲进虎穴。问题在于,这种冒险精神常常缺乏理性的约束和规则的保护。于是,当市场风平浪静时,大家觉得监管多此一举;而一旦风险爆发,又总是抱怨监管者“去哪儿了”。

实际上,股市本质上是一个博弈场,博弈的结果并不总是均衡的,也不总是公平的。那些经验丰富、资金雄厚的“老虎”,在信息优势、资金优势和交易技术上都有压倒性的优势。而散户往往是带着一腔热血进入市场,却很容易成为被收割的韭菜。

这就是为什么股市需要管。资本市场的根本作用是优化资源配置,但如果没有有效的监管,市场可能会被非理性、投机性行为占据主导,导致资源错配,甚至诱发系统性风险。换句话说,监管的存在并不是为了扼杀市场的活力,而是为了在市场的“光明与黑暗”之间找到一个动态的平衡点。

中国资本市场的监管需要解决两大核心问题:一是如何保护投资者的基本权益,特别是占市场大多数的中小投资者;二是如何在保护的同时,避免过度干预,让市场机制能够充分发挥作用。这是一条极其艰难的平衡之路。

最后为市场波动兜底的,还是职能部门,所以监管的责任不仅在于事后救火,更在于前瞻性的布局和及时的介入。资本市场的非理性波动往往来得猝不及防,而监管者不能只做一个被动的观察者,而是要成为主动的稳定器。

这是一个声音太嘈杂的年代,人人都可以发声,而每一种声音背后,都夹杂着潜在的利益诉求。

对于我们普通人而言,如果不加辩驳不独立思考,就很容易被带到沟里去。

中国资本市场,肉眼可见的在经济大循环中,扮演着愈加重要的角色。越是这种时刻,越需要精心的呵护。

那些动辄股市不需要监管的声音,或许才是最应该被管起来的。


楚团长聊聊天
春来不是赚钱天,夏日炎炎正好眠。秋来蚊虫冬又冷,揣好钱包待明年。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