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立在定期报告中展现出的诚恳态度令人印象深刻。阅读他的定期报告,仿佛是在阅读一本关于价值投资的佳作,既时有金句,又娓娓道来。他几乎在每一份季报中都会引用投资大师的观点或者案例,如行为金融学专家丹尼尔·卡尼曼和周期投资大师霍华德·马克斯,与投资者分享投资理念。
越来越多的新投资者涌入市场,我们不妨从了解袁立的季报开始,重走有关价值投资的思想之旅。
袁立这两年业绩很好,很显然是那种适应熊市的基金经理,他的定期报告可以合订一本熊市生存法则。作为在熊市中成长起来的基金经理,袁立没有经历过那些流动性盛宴。相反因为见证过一轮成长股投资从鼎盛走向落寞,他对估值格外重视。
袁立在投资中更偏好于低估值+现金流质量高的企业。这些企业的特征是在经营层面高于市场平均水平而在估值层面低于市场平均水平。这样产品在赚取企业内生成长的钱之外,还有希望赚取一部分因企业价值被发现而估值抬升的钱。
在定期报告中,袁立会与持有人分享他对当下市场的思考,有时也会拆解自己的操作,详细解释自己的仓位变动,给出增减持的理由。作为一名主动基金经理,他愿意充分利用报告与持有人沟通,这无疑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品质。
在2023年的三季报中,袁立反思了自己在加仓家电与食品行业时错失能源股的机会,并在报告中详细阐述了这次操作的得失。在袁立看来没能把握住在能源股的机会主要原因还是缺乏对商品供需以及价格中枢的高置信度,因此即便是能够有持仓也会大概率在股价波动中出局。
在季报中,他不止一次强调过低估值的重要性,因此在23年年初面对如火如荼的AI主题投资时,袁立并没有参与。在当时的报告中他坦诚道即便花费了许多时间在研究AI上,但是并没有参与到相关产业的投资中,高企的估值最终令他望而却步。
经过多年熊市的摸爬滚打,袁立的投资思路也在不断迭代,从最初的低估偏成长转化为低估值与公司治理并重。袁立认为,投资者应该看重现金流的质量,因为更接近投资的本质。而一个好的投资机会的共性来源于低估。而公司的治理主要看管理层是否愿意与外部股东分享红利,以及公司在管理上是否存在“一言堂“等情况。
在选股上,袁立的审美与大成基金的刘旭有几分相似,两者都重仓制造业,且十分看重公司的估值和现金流质量。
通过解构袁立的持仓不难发现,他更加偏好于制造业,尤其是那些在境外也拥有强劲竞争力的企业。自2023年3季度起,袁立就开始建仓家电产业并且逐渐买成第一大持仓,在报告中提到家电行业的竞争格局稳定且更愿意回报股东,完美契合了低估值与股东回报的理念。
通过回溯过往的持仓能看出来,袁立在2023年上半年仅买入了不到1%权重的格力电器,而在下个季度直接买到了前十大重仓股,并且在随后的时间里面把格力与美的买到第一、二大持仓。这次操作给袁立贡献了丰厚的回报,在袁立建仓至今,两只白电龙头股皆是涨幅达50%。
除开家电行业,在其他的一些冷门股上袁立也是收获颇丰,像久立特材、凌霄泵业等也是他的心头好,并且都赚取了不少的超额收益。这也是袁立即便身在熊市排名依旧前列的原因。这些公司无一例外皆是竞争力强大、现金流质量高且估值足够低,也与袁立一直以来标榜的低估值相得益彰。
以久立特材为例,这是一家特种钢材企业,主营业务为高端不锈钢,主要应用场景为核电站、海上油田等,经营壁垒非常高。同时企业的竞争力逐年增强,近年来不断开拓海外市场,现金流非常稳健的同时分红率也在逐年上升。袁立在2.7倍PB的时候选择买入,也同样在2.7PB卖出,虽然估值未变但是股价却是从15块涨至19,诠释了如何赚取企业内生成长的钱。
袁立偏好于在组合中大量持有此类不仅企业自身在成长,且管理层也有意愿同外部股东分享企业成长红利的公司。这些公司无一例外的呈现出了低估值+高分红的特征,在本轮熊市中,红利风格恰恰又是超额收益较强的风格,这也是一种无心插柳柳成荫的案例。
南方基金近年来出挑的主动权益类基金经理数量格外的多,恽雷、范佳瓅、任靖、袁立等新一批于熊市之中成长起来的基金经理,都有可圈可点之处。
在这个主动基金不被人所看好的当下,反而是新锐基金经理们大展拳脚的好时辰。没有了规模陡增的苦恼,也没有被过往的业绩所牵绊,这对于一位沉下心做投资的基金经理来说正当时。
很多人诟病主动权益难堪大任,但在市场存在非理性定价和信息不对称的大背景下,优秀基金经理依然存在着明显的超额收益,我们基民不能简单地因市场短期的低迷而忽视主动权益的价值。
对于基金公司而言,一昧的扎堆热门领域,也未必就是理性的发展选择。资产管理行业水大鱼大,做出优秀而独特的供给,才是企业真正深厚的护城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