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小寒——林杰医师小寒手记

文摘   健康   2025-01-16 14:55   浙江  
              

   1    
小寒,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23个节气。
与往年不同,今年的小寒,我不把它局限于某一天的某个节点,而是在如梦如幻的状态里,把属于小寒节气的日子粗略品味了一把。
因为工作原因,这些天我萍踪浮影于多个地区,真的犹如时空穿梭。
其间生活节奏太快,加上时差的影响,找个安静的空间写篇文章记录一下感受都觉得有些奢侈,哈哈。
回顾这几天,我先是大跨度地漂泊于中国的大江南北。各地海拔高度迥异,而气温、气压、湿度和风向更是不同。
各种植被和景观组成色彩斑斓的画面,如蒙太奇一般地切换着,我的身心感受也如同穿越,所体验到的小寒节气的内容也是历年来最丰富多彩的。
之后我又远赴加拿大和美国,游历了多个城市。而一周左右之后,我再次返回北京,第一次有机会跨越东西半球来感受一个根植于中国的传统节气“小寒”。
   2   
第一次接触到“小寒”这个名词时,我先是好奇,如何标识“小”和“大”。
而“寒”和“热”实际上既有某些客观标准,也有纯属于个人体验的体感温度。
设立小寒和大寒两个节气,肯定不是单纯区分同一个冬天中,寒的多和少。
另外,按照我的个人逻辑,从冬天到春天是阳气逐渐壮大的过程,应该是从阴而阳,从大寒到小寒,再过渡到不寒才符合阳气生发的规律啊。
一阵忙乱之后,我有个小小的感悟:天文历法是我们认识这个世界的一个特殊模型,宏观而深刻,但绝不是我们观察宇宙的唯一的窗口。
我个人觉得 “小寒”可以是个单纯的节气,也可以引申为某种心理感受,更可以是我们对某些现象的再次解构或者精神寄托。
有一句经典名言“其大无外,其小无内”。实际上,小寒和大寒都是一种指代。
大和小都是人为设置的标准,在不同的时间和地点,指向性可以不同,而大和小本是一体两面;
我中有你,你中有我,因为观测者的不同而被不同定义。
还有一句格言也表达了类似的观点:寸有所长,尺有所短,长短大小都因为有比较而存在。
存在于自然界的风、寒、暑、湿、燥、火为六气,是天地滋养我们正气的资粮,人得六气则臟腑通顺
此时的“寒”为正气,寒主收引,有助于肾收纳阳气。假设六气太过或者不及,则称之为“六淫”;
假设我们不能随机应变,则易产生各种身体不适或者出现症状。此时“寒”则为阴邪。
中医学还引进另一个概念,“寒、热、温、凉、平”,其实是描述了身体内外在一气周流的状态中,在天地五行的作用下,运行过程中某一个时段。
这个时候的“寒”是指因需而设的特定温度。生活也因为有寒才更丰富多彩。
   3   
俗话说见微知著,以阳显阴,见阴知阳。
古人通过长时间观察自然,记载各种现象并加以推理和演绎,终于透彻阴阳互根之理。
天地是一太极,天地之道无非是阴阳转换,此消彼长,生生不息。
上一个节气是“冬至”,天地之间虽已显一阳来复之相,但其时阳气仍势单力薄,故称之为“稚阳”。
犹如不同类型的汽车配备不同的动力,稚阳适合匹配小寒以应天道,稚阳因此能量力而行,因势利导,行而不伤。
以小寒之气为陪炼,时时扶阳,虽外显小寒之相,实则内育阳气,以期壮大。
阳气有喜动易耗的特性,阳气初生更应细心呵护,最忌过度消耗。
冬至之后,阳气虽日见增长,但仍然不足于与阴气势均力敌,故宜韬光养晦,保护有生力量。
阴平阳秘则能生化,阳气在与阴气交融的过程中逐渐渗透而壮大起来。
稚阳易与小寒相应,大阳则宜配之大寒,所谓半斤八两,并驾齐驱,互根互化而携手同行。
其后时节,则可以大寒之气演现阳气,见大寒即知阳气已经壮大,也就是说下一个节气当是“大寒”。
过了大寒,阳气就脱颖而出啦,春天就应该展现她的姹紫嫣红了。

    
 气血是最好的药
● 中医补肾“三流”谈
 林杰医师2024年中医课程信息


       
























阳明普济堂
弘扬生活理念,传递生活方式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