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暖意生——林杰医生冬至手记
文摘
健康
2024-12-27 23:23
浙江
2024年12月21日,17点20分20秒,太阳到达黄经270°时,北斗七星的斗柄指向子位,我们迎来了今年的冬至节气。冬至乃“终藏之气至此而极也”。此处「至」是极致的意思,是“行到水穷处 ,坐看云起时”的意境。冬至有三层含义:一是阴极之至。冬至这天,在我们北半球,太阳到了最南端,也就是南回归线,所以日短之至。这是一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长的一天,这天可以看成是“阴极",所以古人认为冬至是阴气最盛的时候。二是阳气始至。物极必反,阴极必然生阳,冬至是阳气开始崭露头角的时候;三是日行南至,是阳光直射点最南的时候,冬至当天日影最长。自冬至日起,太阳从南回归线向北移,日影渐短,白昼将逐日增长。然而在气象上,真正的严寒还在冬至以后的小寒和大寒,一共三十天。我觉得古诗“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可以作为冬至的画外音。在十二辟卦中,冬至时为一阳来复的地雷复卦。 "地雷复,六阴至,一阳生”,卦象上面五个阴爻,下面一个阳爻,象征阳气初生,故称冬至为“六阴消尽一阳生”。我们都知道,白天是阳气走向黑夜的路上,而黑夜是阳气走向光明的路上。阴和阳,白和黑没有须臾的分离,都是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中,都是阳气显和隐的不同阶段。其实,冬至是代表了天地间阴阳转化的一种“势”,犹如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势头。名句“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也是表达了同样一种趋势。冬至一阳生,肯定不能理解为冬至这天阳气才出现,而是阴阳互根、互化的过程中,厚积薄发,到了冬至这天,出现了力量强弱的差别,这一天阳气胜出,阳气冒头了。我更喜欢把冬至理解为“冬至暖意生”。因为寒冷,大家需要温暖,会更珍惜温暖,不仅仅在保暖措施上,更在于心中的那缕阳光。冬至时节,期盼团圆的温情正在噌噌地滋长着。每逢冬至,小时候经历的很多充满温情的场景就会涌现在脑海。在福州,冬至又称为“冬节”,是个备受关注的节日,大家都说冬至大如年,其实那个气氛绝不亚于过大年。冬至日既是家人小团聚的日子,也是举家祭祖的时刻,借助拜祭仪式,缅怀先辈,增强家族凝聚力,是血脉的传𠄘和链接。冬至节气就意味着一年的收尾,外出务工的人们在冬至前后就开始纷纷回到家乡,准备“歇年”了。 在冬至前一天晚上,家家户户都会有一个聚会仪式,男女老少都会围在一张桌子前“搓时”。人们搓的是由糯米粉调水而成的小丸子,用搓丸子的动作来隐喻“时来运转”,互相表达美好的祝愿,祝福彼此健康平安快乐。在搓丸子的时候,一般都会在桌子的中央,点一对红蜡烛,桌面上还会陈设鲜花、柑桔、花生、甘蔗;以及一些甜点围成小圈圈,代表着花团锦簇的美好,喻意团圆和甜蜜。在搓丸子的时候,大人们总喜欢带着小辈们,用俚语唱一些民谣,那是一种很特殊的放松和温馨的体验。我至今还会哼几句“搓时搓啊搓,伊娘疼阿哥,阿哥有老婆,弟弟单身哦……”小丸子的吃法有两种,一种是直接下在高汤里煮熟,讲究个Q弹爽滑,吃起来是咸味的,汤料各式各样的,但一定有芹菜和蒜苗作为点缀。另一种吃法是煮熟后捞出,沥干水分,拌上由黑芝麻和黄豆、花生、白糖一起混匀的黏粉,甜糯香滑。冬至的标志性食品,除了小丸子之外,还专门有人打糍粑,那口感更加丰富而细腻,更有嚼劲。另外,汤圆也是冬至的标配,福州人喜欢称之为“元宵丸”,味道有咸味和甜味两种。咸味的是用肉类作馅,调味品是荸荠、虾皮和葱花、姜末,料酒和酱油。甜味的又称“汤团”,主要是炒芝麻研细末、花生碎和白糖调成的馅。哎呀,只是想一想就忍不住流口水,被儿时的记忆唤起了甜蜜的乡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