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净法师 | 除去扬眉瞬目,心在哪里?

文摘   2024-12-21 10:51   山东  





第三节  同案别层选

   世人看经总是要问为什么?一直往里钻。更很多人对经文的理解,总是从理上去研究,经文本来就不是这样来讲道理的,没有这么多道理可讲,他讲的是心地的东西,你心地上的东西还有道理吗?要打破习惯的思维意识,打破逻辑思维上的惯例,打破你这种意识性的思维,才能见到你本来的面目。

第四目  本层(入处)拂子案

   僧辞法真礼峨嵋山普贤去,法真举拂子曰:“文殊、普贤总在这里。”僧作圆相抛向后乃礼拜。法真唤侍者曰:“取一盏茶与这僧。”

   一僧辞别法真礼峨嵋山普贤去,法真举起拂子说,我们的文殊菩萨、普贤菩萨就在这里。僧则对此拂子礼拜。这是对法性和法身的一个认识,一个见道。僧此身能信、又能礼拜这个拂子也是一种成就。法真对侍者说,取一盏茶与这僧。这是一种对僧的肯定,此僧的信心不浅。这是一个道理。

第五目  本层(入处)看经案

    神赞见其师看经,适有蜂在纸窗上钻,乃曰:“世界如此广大不肯去,钻他故纸驴年去。”其师乃请说法,方得个入处。

    神赞看到师父在看经,有一只蜜蜂在窗户纸上钻。神赞禅师就说这个蜜蜂,世界如此广大你不去,却非要朝这个里面来钻,钻这故纸,你要钻到个驴年去啊。你什么时候才能钻进来呢? 

    我们大家想一想,这是说给谁听呢?这是说给那个看经的师父听啊。其师听到以后,马上站起来请神赞为之说法,方得个入处。神赞禅师没有说,你不要看经了,为什么他没有直接这样说呢?这就是看你的火候到不到?根机熟不熟?你如果根机不熟,说你不要看经了,那好,那个禅师说我不用看经啦,你就断灭了经论,你以后有可能就去谤经、谤法、谤佛。这就说明你的根机不够啊!你如果这样说了,那很多人可能就真地不去看经了,以为看经就错了。看经没有错!

    为什么开悟的禅师不去直接说这个事情呢?就是你的根机不够,假若给你直接说了,那你可能又著相了,只能看你的悟性了。你悟得够了,你才能入,你才能见。你的悟性不够,还不够那个级的时候,怎么说都没有用的。比如说,狗吃屎、狗咬人一样,不管你怎么样对狗说,你不要吃屎啦!不要咬人啊!你醒醒、多清醒一些,说这些都没有用。有的人可能会想,我念个咒,让狗不要咬我,或者说我念个心经,它就不咬我了。这可能吗?所以说,此处神赞禅师说,你看这个蜜蜂非要朝这里钻,你能钻进来吗?你钻到驴年也钻不进来呀,他就说给别人听。你要是这样的话,执著于经文,你到了驴年也进不去,这是不可能有消息的。

    僧问惟俨曰:“和尚不许人看经,如何自看?”惟曰:“只图遮眼。”僧曰:“某甲学和尚还得也无?”曰:“若是汝,牛皮也须看透。”

    僧说:和尚你不让别人看经,为什么你自己在看呀?惟俨说:我是图遮个眼啊。僧说:那我们也图遮个眼不行吗?惟俨说:那不行,要是你看,牛皮也能看透。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你在著经文,不让你看是有原因的。到了你能看的时候,才能让你看,你不能看的时候就教你不要看,这又是为什么呢?就是说你心境不够的时候你不能看。你心境不够的时候,看了以后你就被文字所转,被经所误,你就会持久执著。你会执这个经相,执这个法相,你一旦执著了这些法相,你反倒是不如不看,你看它干什么呢?你不看还不执著,越看你越执著。惟俨禅师说,我看只是图遮个眼,因为我不会被经所转,经转不了我,是我转经啊! 

    你们学我是不行的,因为你们看,能把牛皮都看破,因为你们要死往那里面钻,对经文的意思,你要反复地问为什么?为什么?为什么?老是钻那个为什么?你那个为什么是错误的?哪有那么多的为什么。你自己的那个逻辑用不到经文上,经文上是不讲逻辑的,不讲哲理的,只讲心地的。比如“不入而入”这句话,你怎么去理解?这是个什么逻辑?什么哲理?“不念自念”,又是什么逻辑呢?你有什么逻辑能说清楚?用什么哲理能说明白呢?说不明白。所以你著这个文字相,不管用什么逻辑和哲理都说不明白、套不进去,这个没有道理可以讲。

    世人看经总是要问为什么?一直往里钻。更很多人对经文的理解,总是从理上去研究,经文本来就不是这样来讲道理的,没有这么多道理可讲,他讲的是心地的东西,你心地上的东西还有道理吗?要打破习惯的思维意识,打破逻辑思维上的惯例,打破你这种意识性的思维,才能见到你本来的面目。

    所以此处不让你被经所转。为什么呢?因为你没有到这种看经的时候。所以在禅堂里面,不管是参禅的还是坐禅的人,也是这样的。你进去了以后,没有让你去看经典,你看什么?老老实实的在这儿坐就行了。你什么时候坐到腿子不疼了就行了。你就先坐吧,先不要说你要学什么法,还要看什么经。你现在看不了的,所以不让你看。等你有一点功夫的时候才能让你看,就是这样的一个道理。

第六目  本层(入处)书案

    玄沙遣僧送书雪峰,峰开之,则白纸三张耳。问来僧:“会么?”僧曰:“不会。”峰曰:“不见道:‘君子千里同风’?”其僧回举于玄沙。沙曰:“这老和尚磋过也不知!”

    玄沙和尚给雪峰和尚写了一封书信,派僧人送了去。雪峰和尚把信打开了一看,竟然是白纸三张,上面什么都没写。他就问送信的人,你明白这个意思吗?送信的人说不明白。峰曰:“不见道;‘君子千里同风’?” 其僧回举于玄沙。沙曰:“这老和尚磋过也不知!”送信的僧人就回报了。玄沙和尚说这老和尚磋过了也不知道。这是什么呢?这就是禅机。这也是个入处。

    第七目  本层(入处)心案

    法常闻马祖“即心是佛”即得入处,住梅子山不下。马祖乃令一僧问曰:“和尚得个什么入处,便住山耶?”法答曰:“即心是佛。”僧曰:“马祖近日佛法又别。”法曰:“作么生别?”僧曰:“非心非佛。”法曰:“这老汉惑乱人无有了期。任汝非心非佛;我只管即心即佛。”僧回报马祖,马祖曰:“梅子熟也!”

    法常听到马祖说“即心是佛”,他得到了这个入处,住到梅子山就不下来了。马祖就让一个僧人去问,你得了什么东西就住在山上了?法常回答说,我认为即心是佛,就住在梅子山上了。僧说,马祖最近讲法又变了,原来说“即心是佛”,现在又说不是了。法常说,那怎么讲啊?僧说,马祖现在讲的是“非心非佛”。法常和尚说,这个老汉惑乱人无有了期,没个完,我不管他非心非佛,只管即心是佛。这个人听了这些话以后,就回报了马祖,他说任随你是什么,他就只管即心即佛,不管那一套了。这个马祖一看,哦,他原来根性还不错,要见性了,梅子熟也!这也是一个公案。为什么马祖这样认为呢?因为对方没有著言句,没有著见。所以说,梅子熟也!

    石头问大颠;“除却扬眉瞬目,将心来。”曰:“无心可将来。”曰:“元来有心,何言无心?无心尽同谤佛。”大颠言下大悟。异日,石头复问;“何者是禅?”曰:“扬眉瞬目。”石曰:“除却此外,将本来面目呈看。”曰:“请和尚除了,再鉴某甲。”曰:“我除了。”曰:“将呈和尚了。”曰:“汝既将呈。我心如何?”曰:“不异和尚。”曰:“不关汝事。”大颠曰:“本无物。”石曰:“汝亦无物。”大曰:“既无物即是真物。”石曰:“真物不可得。汝心现量意旨如此,也大须将护!”

    石头禅师和大颠禅师两个人,都是非常著名的禅师。这是石头和尚跟大颠和尚接引的一个机锋对话,这就是一个心案。石头禅师问大颠禅师:除去扬眉瞬目,心在哪里?就是除去了这些言行举止,心在哪里?把心找来。大颠禅师说,没有心可拿来,没有心。石头禅师说,你原来有心,为什么说无心?无心尽同谤佛啊。大颠禅师听得此言大悟。过了几天石头禅师又问,你给我说一说什么是禅?大颠禅师说,扬眉瞬目就是禅。石头说,除了扬眉瞬目,将你的本来面目,拿出来看一看。大颠说,请和尚把这个扬眉瞬目除掉以后,你再看。石头说,我除了。大颠说,呈给和尚了。石头说,你的呈上了,我心如何?大颠说,与和尚一样。石头说,不关你的事。大颠说,本无物。石头说,汝亦无物。大颠说,既无物即是真物。石头说,真物不可得。汝心现量意旨如此,也大须将护!这就是一种心法,无物本来是没有,怎么又是一种真物呢?既无物即是真物,就是心的东西了。石头和尚说真物不可得,无物可得。你心现量意旨如此,大须将护,这也是一种爱护。你刚解悟,你要把自己的心爱护好。这个真心现量不容易守,还要保护好自己的真心,真心不可得,要护好啊!这也是心的一种入处。就是说即心是佛,心是入处,心非是入处。心是什么?心本非心。

    牛头(心铭)曰:“一切莫顾,安心无处;无处安心,虚明自露。”

    一切莫顾,不要管,一切都不要管。我想找到一个心安放它,明心见性,或者我把我的心放到哪儿?或者我这个心在哪里?我能找到它并把它安放好。曰:安心无处。心本非心,安心自然无处,无处安心,虚明自露。正是你无处所安心,虚明才露,自性才露,就是这个意思。这就是说,从心处入不可得。那我们是不是从身处可入呢,是不是从身处可以入呢? 








扫码二维码关注更多

济南义净寺
令正法久住,祈国运昌隆。传播义净祖师爱国爱教弘法利生精神,为大众提供一方清净的心灵家园。互联网宗教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鲁(2022)0000092。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