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单晶化和原位尖晶石涂层协同改性富锂锰基正极材料

学术   2024-10-21 07:33   江西  

1.文章简介

富锂锰基正极材料LRM 材料因其高放电比容量而被视为下一代高能量密度锂离子电池最有前景的正极材料。然而,现有的主流 LRM 材料通常呈多晶形态,且在长期循环过程中会发生形态退化,导致结构畸变和循环稳定性差。研究人员通过简单的熔盐辅助固相合成方法,将传统的多晶 LRM 前驱体制备成单晶 LRM 材料,并利用硼酸处理进行表面包覆。获得的单晶 LRM 材料表面包裹着一层约 5 nm 厚的尖晶石 Li4Mn5O12,有效提升了 Li+ 扩散动力学。单晶化和尖晶石包覆策略协同作用,增强了 Li+ 传导并抑制了颗粒破裂,从而实现了优异的循环稳定性。
2.实验内容
将多晶LRM前驱体材料进行预处理,如干燥、研磨等。使用熔盐辅助固相合成方法将多晶前驱体转化为单晶LRM材料。将前驱体与熔盐混合,在高温下进行烧结,形成单晶结构。在单晶LRM材料表面引入尖晶石前驱体,通过控制条件(如温度、时间、气氛)使尖晶石前驱体在LRM表面形成均匀的包覆层。对包覆后的单晶LRM材料进行洗涤、干燥等后处理步骤,以去除残留的熔盐和其他副产物。
3.图文分析

图1:(a) 单晶 LRM 阴极材料的合成和表面改性示意图。(b) SC-LNCM 的扫描电镜图像。(c) SC-LNCM 的放大 SEM 图像,如 (b) 矩形区域所示。(d) TSC-LNCM 的扫描电镜图像。(e) SC-LNCM 的粒度分布。(f) SC-LNCM 和 TSC-LNCM 的 XRD 图谱,(g) 中突出显示了 (003) 和 (101) 峰。

图 1a 展示了单晶制造和表面改性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采用了一种在前驱体混合过程中进行球磨的方法,以获得晶界较少的单晶前驱体。随后,通过熔盐烧结工艺促进了单晶颗粒的生长,形成了分散良好、大小均匀的 SCLNCM 颗粒。最后,通过 SC-LNCM 颗粒与硼酸的 Li+/H+ 交换过程,在颗粒表面形成尖晶石层,从而得到 TSC-LNCM 样品。图 1(b-g) 描述了合成的单晶 LRM 粒子在表面改性前后的主要物理性质。如图 1b 所示,SC-LNCM 粒子具有良好的单分散性和多面体形态,平均尺寸约为 500 nm(图 1e)。
相比之下,主流 LRM 样品的多晶形态显示出典型的球形二次颗粒特征,一次颗粒直径约为 100 nm。此外,TSC-LNCM 的放大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图像(图 1d)显示,其表面形态保存完好,没有受到硼酸处理的明显破坏,与 SC-LNCM 的表面形态(图 1c)相当。如图 1f ,X 射线衍射 (XRD) 光谱结果显示 SC-LNCM 和 TSC-LNCM 样品的特征几乎完全相同。此外,在 TSCLNCM 的(101)峰附近还观察到一个弱衍射峰(图 1g),可推测为 Fd-3 m 对称的尖晶石 Li4Mn5O12 相的(311)峰。

图2:(a) SC-LNCM 和 (b) TSC-LNCM 的峰差异拉曼光谱。(c) SC-LNCM 和 TSC-LNCM 的 Li 1 s、(d) Mn 2p、(e) Mn 3 s XPS 光谱。(f) 原始 SC-LNCM 和 (g) TSC-LNCM 的 HRTEM 图像及相应的 FFT 图形。

拉曼光谱可以表征具有短程有序性的表面相结构。如图 2a-b 所示,SC-LNCM 和 TSC-LNCM 样品的拉曼光谱拟合结果显示出三种类型的峰。472 和 591 cm- 1 处的峰可归因于层状 R-3 m 结构的 Eg(O-M-O 弯曲)和 A1 g(M-O 拉伸)振动(绿色区域)。359、414、557 和 621 cm- 1 处的峰值表明存在 C2/m 对称的 Li2MnO3 相(橙色区域)。值得注意的是,SC-LNCM 和 TSC-LNCM 样品都在 650 cm- 1 附近出现了肩峰,这与尖晶石 Li4Mn5O12 结构中 MnO6 八面体的 Mn-O 振荡有关。然而,TSC-LNCM 在红色区域显示出更高比例的 Mn-O 振动,表明其表面区域尖晶石相的比例更高。进一步的分析表明,与 SC-LNCM 相比,TSC-LNCM 的拉曼峰略有蓝移。拉曼振动蓝移的典型解释是表面涂层导致键和内应力缩短。结合对拉曼尖晶石特征峰和蓝移的分析,表明 TSC-LNCM 中存在尖晶石涂层。因此,可以得出结论:我们的改性策略在不影响单晶形态和体相结构的前提下,实现了尖晶石相的原位构建。如图 2c 所示,TSC-LNCM 的 Li 1 s 峰强度弱于 SC-LNCM,表明粒子表面通过 Li+/H+ 交换损失了部分 Li+。如图 2d-e 所示,Mn 2p3/2 峰没有明显的移动,但拟合分裂峰发现表面改性后 Jahn-Teller 活性 Mn3+ 的比例降低,这可能会减少 Mn 的溶解和不可逆相变。

图3:(a) 初始充放电曲线和 (b) 相应的 dQ /dV 曲线,速率为 0.1 C,温度为 30 ℃。(c) PCLNCM、SC-LNCM 和 TSC-LNCM 的速率性能和 (d) GITT 分析。(e) SC-LNCM 和 (f) TSC-LNCM 的 (003) 峰的前两个周期的原位 XRD 光谱和二维等值线图。

如图 3e-f 所示,两种样品在充电和放电过程中都表现出类似的(003)衍射峰移动趋势。在充电过程中,晶面间距首先因 Li+ 的提取而扩大,然后因 Li2MnO3 相的活化而缩小,这在放电过程中正好相反。值得注意的是,在第一个循环活化后,TSC-LNCM 在第二个充电过程中比 SCLNCM 显示出更小的(003)峰位移,而且在第二个循环结束时也有更小的(003)峰位移。这些结果表明,尖晶石涂层的存在可以缓解循环过程中与体积变化相关的不可逆相变,有利于长时间循环过程中的结构保持。

图4:(a) 1 C 和 30摄氏度时的循环性能和相应的库仑效率。(b) 电化学性能与文献报告的比较。(c) SC-LNCM、TSC-LNCM1(在 25 ℃下用硼酸处理 1 小时)和 TSC-LNCM(在 60℃下用硼酸处理 1 小时)在 (d) 1 C 和 (e) 0.5 C 下初始循环的放电比容量衰减率;(f) 1 C 下的放电能量密度;(g) 充电至 4.8 V 的去钙化 PC-LNCM、SC-LNCM 和 TSC-LNCM 的 DSC 曲线。

4.文章总结

究通过实施单晶化和原位尖晶石包覆策略,成功提升了富锂锰基正极材料(LRM)的电化学性能。在 0.1 C 的倍率下,单晶 LRM 材料表现出 296.3 mAh/g 的高放电比容量。在 1 C 的倍率下循环 300 次后,容量保持率为 97.4%,展现出优异的循环稳定性。与多晶材料相比,单晶 LRM 材料在初始循环中具有更低的容量衰减率和更少的快速衰减循环次数,这表明 Li+ 扩散动力学对初始循环性能有显著影响。尖晶石包覆层有效缓解了循环过程中的结构畸变,并提高了材料的界面结构稳定性。研究通过单晶化和尖晶石包覆策略成功提升了富锂锰基正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有望推动高能量密度锂离子电池的发展,为开发高性能锂离子电池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电化学人
传递前沿科学,启发创意思维。🌴 这里既有电化学的基础知识,也有电化学领域(电池,超级电容器,电催化)的最新前沿动态。让我们一起学习、交流、创新、进步,做一个货真价实的电化学银!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