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创”没能带动的中关村,耐心资本或许可以?

楼市   2025-01-11 08:44   北京  

中关村的发展历经几个阶段,对于我们70后这代更深的印象还是它与深圳的华强北齐名的那段,也就是从“贸工技”逻辑逐渐演变而来的电子商贸中心时代。如果不加干预发展下去或许就会是秋叶原,成为一个以电子产品市场为代表的特色商圈,其实也没什么不好。



说来有趣,现在关于中关村的回忆都会说那是大佬们梦开始的地方,最典型的传说就是刘强东在鼎好租了3平米铺位开始了京东的创业。而我对那个时代最后也是最不好的一个记忆就是在鼎好被那里的小贩忽悠高价买了个单反,后来找他去说理,人家振振有词地说:“现在的中关村就是这样,谁不是在一锤子买卖,能骗一个是一个,这里早就完了!”。而我也就是在那时知道了线上的京东商城,朋友告诉我在那里买电子产品不仅可以保真而且有正规发票可以保修而且价格还便宜。那才是线下批发模式末日真正的开始,喊着让行业自律,不如现实的商业模式转变更能深入人心。

再后来就是新浪百度的兴起让理想国际大厦成为互联网的门户之楼,然后是新东方的入驻把海淀黄庄变成了教培的宇宙中心,似乎其间还有从海淀剧院兴起的开心麻花,再往后就是以中关村创业大街为标志的“双创”热潮以及一度中关村成为北京商办市场最热的地方,不仅一个工位难求,而且租金持续高涨。但也就是从那时开始,盛极而衰,不知从哪天开始,中关村的金字招牌不再灵验,开始了新的一轮重新洗牌。

比如鼎好,就是其中之一。它在市场最高位(2019年)被资本接盘,历经五年的漫长改造,就直接面临最冷的市场,旁边的大厂早就搬离,中关村大街的咖啡都关门了,新东方更是靠着直播带货才勉强活了下来,而它曾经说好的大客户也都不来了,真是再糟糕不过的盘面。从一些代理行的嘴中,它真是生不逢时,到处都在打价格战相互挖墙脚,它还在打品质牌试图再创新高!

整个2024年,在北京的商办市场我听到最励志的故事就是鼎好DH3的逆势满租。这让我对它开始刮目相看,仔细研究发现,它至少做对了三件事:其一就是背后的资本有耐心,投资周期足够长线,高位踏空不慌,愿意等待下一个增长周期的到来;其二是尊重客观发展规律,愿意向最先进的空间创新理念看齐,请来了日建设计这种持有超前的可持续发展观的机构来完成产品打造,真正与世界同步;其三是明白运营为王,请来了北京最高端的写字楼启皓中心出来的团队来担纲招商运营,从人出发运维客户和各方关系,这才重新赢得了客户认可,重建了产业生态,重新定义了中关村的新形象。

也许这就是所谓的事在人为吧,每个时代都有每个时代的弄潮儿,过去的世界崩塌了往往就意味着新世界的崛起。刘强东们的故事不一定会发生在人为催生的创业大街里,却一定早就在时代的浪潮中暗藏,只有耐心的长期主义者才能发现才能与之同行。你就看如今的京东和阿里有何不同就知道,走大道者一定比追风逐流者更加行深致远。

永远相信伟人说过的话: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陈方勇视点
本号为中国城市更新论坛秘书长、HuanXin创始合伙人、筑梦师主理人陈方勇的独立观点首发平台,所有文章均为原创,均来自一线观察,重点关注城市更新、资产管理、产业经济、商业运营、内容迭代、社群营销、组织变革、企业发展策略等创新背后的底层逻辑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