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和圈内朋友聚会时,突然蹦出万科祝九爷被公安机关带走的消息,结果大家好像都不意外,反而开始怀念原来的老万科。
有朋友说,原来的万科有多好就看万科物业的管理水平就知道了,身为万科业主的她曾亲历过一件事,家里水管漏水,物业会在地上铺满卫生纸来吸水,不惜一切代价保护业主的体验,当时大家都以住在万科为傲,现在的服务就差远了,住户们为表抗议都开始拖欠物业费,而他们的反应只是在一遍又一遍用各种手段催收。很多人在感慨万科的问题就代表着房地产行业的问题,我们则在感慨:究竟发生了什么,让那样一个令人尊敬的行业指路明灯变成了今天这个样子?究竟是时代的问题,还是人的问题?
说起万科,自然会想起它的缔造者王石。作为“92派”地产行业的领袖,王石选了一条和其他大佬截然不同的人生道路,那就是宁可做为资本打工的“打工皇帝”也不做家族企业的创始老板。这种来自西方的企业治理模式非常为商学院所推崇,接下来万科的成长路径似乎也印证了这点,企业有自己的底线(比如传闻中的“不做毛利率超过25%的项目”,绝不与官员走的过近等),人才也有清晰的成长轨迹,最高权力的交班也堪称教科书式,老王“事了拂身去,不留功与名”。至于私生活,不做道德评价,在外人看来还是羡慕大于质疑,关键是人家七十多岁还身体硬朗,还可以二次创业,还可以自由地到处行走,想干啥就干啥,想说啥就说啥,朋友们感慨:至今思王石,抽身当趁早!
最近看了一部由谭卓、高叶、刘奕君等主演的职场剧《蔷薇风暴》,讲的是2015年那个时候财经媒体圈和创投圈发生的故事。开始是奔着这几位老戏骨去的,看了几集竟然有强烈的共鸣感,发现这个编剧是下了功夫的,讲的全是行内话(比如:混资本圈是要看顶层人脉的,高手过招就看能拿到怎样的牌面;所谓创投大多数是来摘果子的,极少有真正意义的长期陪伴成长;有的资本从一开始就不是天使而是恶魔,“投资就是投人”这句话其实是双向的,选错了投资人就会万劫不复!一个好公司的崩塌往往始于内斗,越亲近的人越容易捅上致命一刀…)。
看着看着不禁沉浸进去,仿佛就回到了那个遍地私募基金、每个咖啡馆都有人在谈论创业和投资的年代。作为曾经参与其中的一员,真有这十年恍如一梦的感觉,开始的时候生怕错过,结束的时候全是后怕!正好这时看见那时创业后来破灭的方糖小镇的创始人万里江发了一条视频号,讲述他这十年人生的跌宕起伏,就更加令人心潮澎湃。你很难简单用“悲情英雄”来形容这样一拨人,他们似乎没有做错什么,但时代终究还是把他们的梦想碾的粉碎,最终都成了过眼云烟。
我跟朋友说:这十年对于我来说,就是从不惑到知天命,才知道二者的区别,不惑之时以为自己无所不能,好为人师,以为可以凭一己之力改变世界;真到了知天命之时,才知一切皆有命数,不争方可争天下,所谓“认怂”,不过从心而已!
到了这个年纪再来看当初的王石为自己选的这条路,才能看见更多的深意。执棋局者,不仅要躬身入局,更重要的是可以随时抽身局外,这才可以避免当局者迷,才可以善始善终。
如是我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