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5Xin巢计划第一季度共创议题的第一次全体合议,讨论的议题是“城市更新中多方共赢的合作生态的顶层架构设计”。题目看起来有点长,是因为这个融合了三个小组的提案做的综合,他们的提案都是基于真实的实操案例,反映的是现实的苦恼。比如:有的是遇到了强势的甲方大哥,有钱有势有实力,马上就要谈合作模式了;有的是政府平台公司牵头把大家拉郎配在了一起,而实施起来总觉得各怀心事相互掣肘;有的是政府有了一个引导性的产业基金在牵头,但往后的延续还需要社会资本的跟进,还需要各个利益方的主动配合。
我参与了其中的讨论,发现问题虽然超极复杂,这里面涉及的利益相关方从大的层面来说就有地方政府、大业主(政府平台公司)、小业主(资产所有人)、出资方(社会资本)、大运营方(片区统筹实施主体)、小运营方(项目运营公司)、产业客户和品牌商家等。具体到各个层面又有不同的情况,有国有和民营的区别,有民间资本和机构投资的区别,有政绩导向和市场导向的区别,有退出通道是长期持有收租还是资本市场变现的区别,因此在讨论合作机制的顶层设计时就必须先考量合作双方(甚至多方)彼此真实的诉求以及相互之间看中的能力匹配。就有人说了,就像结婚,一定得是相互需要、情投意合、势均力敌、经济互利。
用婚姻来打比方,这件事确实就更容易看明白。经常会有做乙方的说会被甲方“白嫖”,我想这就很像“霸道总裁爱上我”的那个剧本,当甲方过于强势,乙方恨不得攀附的紧紧的全靠他给饭吃,甲方当然就会“白嫖”,你别看爽剧里那些霸总还蛮痴情,现实生活中这样的霸总哪个不花?再比如和国有平台公司合作,像不像嫁给了“官二代”,你在家里自然的身份地位就要矮人一头,还要遵守他家莫名其妙的许多规矩,最后你还要祈祷他家仕途平稳,否则就有可能像红楼梦里贾家的下场,树倒猢狲散,不受株连都是幸运。还有和村集体合作的,就很像嫁给了“村长家的傻儿子”,这村长就像个家族的大家长,你进门来得仔细捋清其中的血脉关系,还得夹起尾巴当好小媳妇,把大家长伺候开心了才有机会施展自己的本事,可是能当成王熙凤的又有几个?王熙凤的下场难道又好了?
正好最近看了一位圈内视频号博主在讲“2025轻资产输出模式的终结”,他总结了三种轻资产输出模式,其一是“二房东”模式,随着市场租金和出租率的不断下滑,这种模式实际上早已以血的代价破产(特别是在高位拿房的那批);其二是收管理费模式,随着业主方的利润变薄,可以受到的管理费也必然越来越少,难以养活团队;其三是小股操盘的资管模式,这种模式比较考验轻资产团队的出资能力和风险共担能力,没有一定家底和实力的团队难以胜任,所以极其稀少。我把这三种模式用婚姻关系做了个对比:“二房东”模式就好比协议婚姻,双方不过是个契约关系,互相有利契约就成立,一旦一方出现风险,契约就是废纸;管理费模式就好比童养媳,打小把你娶进门就是来照顾傻儿子的,傻儿子长不大,你这个媳妇也就没啥价值,随时扫地出门;资管模式就接近现代婚姻,彼此是经过相互相看、谈恋爱、同居磨合才决定走向婚姻的,婚姻是受法律保护的,婚内财产是共同财产,即使最后离婚也是会分得体面的财产分割的。
回到顶层设计这个议题,其实还是要回归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问题上了,如何才能达成长期共赢的合作关系,就要双方是否是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达成彼此互惠的长期契约。如果只是短期的相互欣赏或者一见倾心,完全没有必要走进婚姻,大家做个彼此陪伴,各取所需即可。如果想走的更长远,那么就先让彼此坦诚相见,找些事情来好好打磨打磨,真有必要长期捆绑,再结婚不迟。
以上就是今天上午大家群智涌现的其中一点小火花,我想参与其中的Xin使们都是受益良多的,不仅回答了自己心中多年的疑问,也在参与讨论别人的案例中得到了新的启发。这就是Xin巢计划的魅力,一个人的问题可以通过一群人的看见找到更完整的答案,相信大家的2025都会更好,都能找到自己更好的合作伙伴,走向更美满的两强婚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