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生丽质的青岛,真的不能固步自封只吃老本了!

楼市   2024-09-10 10:48   山东  

因为暑假的结缘,重庆HuanXin之旅后我们再次应邀来到青岛。也许是因为当时的顺手一写触及热爱青岛的一群人的痛处,那篇文章虽然已经被删帖,留下的问号却变成了种子,在他们的心中生根发芽。


这次带着靶向目标重来,而且是跟着几位特邀的专业Xin使一起去把脉,访谈的对象也早知我们的风格,也不藏着掖着,所以可以真听真感受,接近最真实的底层真相。因此我们可以清晰的看见束缚人们手脚的那些畏惧,以及本地人所认为的根深蒂固的不可改变。

举其中三个可能不仅限于青岛的认知困境来展开说说,也许会对读者有所借鉴。

先说一个地域认知困境。这里的人们认为青岛人毕竟是山东人,就与生俱来难以改变的地域气质和生活习惯。他们认为在南方城市看到的那些美好是很难复制到青岛的,人家夜生活丰富,而现在的青岛本地人海边都很少去了,你怎么指望这些喜欢哈啤酒的人会习惯精致的喝咖啡?我想银鱼巷的出现可能会让他们有所刺激,原来青岛真的有很多喜欢这样生活方式的年轻人,而且青岛的美好真的可以不仅停留在记忆之中,不仅仅是可以靠旅游吃饭的老本。有本地的朋友说,最近为了学区从崂山那边的新区搬回老城,忽然发现儿时的美好又都回来了,可以步行可达各种服务设施的便利生活,真的比看起来更现代化的新区强多了。

再说一个资产盘活上的认知困境。他们说之前的大开发阶段能卖的都卖了,这就导致现在需要城市更新时政府可以直接控制的资产很少,需要向小业主回购(官方语言叫“收储”)。这就带来两个直接的困境,其一是高昂的收购成本倘若无法通过容积率放大的拆迁重建来实现资产增值,单纯依赖运营收益是难以实现投资回本的,就变成了政府巨大的财务负担(因为大多都是通过专项债来投,所以就变成了巨额的政府负债;其二是叠加了经济下行周期,如果还按经济上行周期的增长目标来考核,就会变成怎么做都不对,就不如不做,把问题延后,拖过自己的任期(如果是前任作为,就更不可能为其背锅了)。我发现谈这块很容易谈成死局,很容易陷入极度悲观状态,越是基层实操的干部,这种情绪越浓烈,那种负重前行的困顿真是很容易共情。

最后说一下严格的监察机制下国企的创新困境。在青岛我听到最多的有关创新的质疑是:你说的那些案例都有很多特殊性,脱离特定的地域和时机是否能做成?对于资产持有人来说,怎么才能绑定靠谱的运营商,让他们和资产增值做利益捆绑,而不会好的时候风光都是运营商的而一旦市场不好轻资产运营商都跑了只留一地鸡毛给资产持有人?他们非常希望看到一个标准答案的复制,可以得到百分百确定的答案,这样在选择和民营机构的合作才不会被追责,可以应对各种拷问。我只能给他们提供一个我在北京听到一家民营机构遇到类似情况所做出的表态:“一切风险和责任我来扛,愿意接受全方位无死角的监督,但也请给予充分授权,允许在政策鼓励、风险可控的情况的大胆创新”。

我对有关人士是这样说的:我们这些人之所以还愿意从北上广深这样的一线城市下沉到青岛这样的二线或者说新一线城市,就是相信在这样基础很好刚刚开始从增量转向存量的城市机会应该会比问题多。但机会只属于有准备的人,只有那些相信改变会带来更美好明天的人,才有可能在这一堆的困境中找到破局的办法。事实上,这也正是城市开始出现分化的底层原因,习惯吃老本就想留在舒适圈的注定会被超越沦为时代的背影(比如曾经风光过的厦门),而愿意打破陈规放手一搏的就会成为逆袭者,成为新一代年轻人心中的向往(比如合肥、重庆、成都等)。

所以,我深深喜欢的天生丽质、骨骼清奇、注定不凡的青岛啊,不能再吃老本了!在这块肥沃的土地上,真是给点阳光就灿烂,给点雨露就会万物生长!何必要让那些陈见捆住了手脚,相信自己的魅力,少许改变,更多空间,就会让多少开拓者为你而来!

陈方勇视点
本号为中国城市更新论坛秘书长、HuanXin创始合伙人、筑梦师主理人陈方勇的独立观点首发平台,所有文章均为原创,均来自一线观察,重点关注城市更新、资产管理、产业经济、商业运营、内容迭代、社群营销、组织变革、企业发展策略等创新背后的底层逻辑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