蛙泳被认为是易学难精的泳姿之一,大致分为平蛙和波蛙两种不同的风格,它们的技术要点有所不同,这与自由泳在不同距离时采取的策略相似,有的注重每次划水的效率,有的注重速度。
速度与效率并非一回事,短距离游泳追求在最短时间内发挥最大体能,提升速度,而中长距离游泳则需在体能和划水效果之间找到平衡,以确保有足够的体能应对最后冲刺。
简而言之,平蛙的速度不如波蛙,但更为轻松;波蛙的速度优势则建立在快速消耗体能之上,似乎难以两全其美。
通常,游泳技术的提升首先是减少水阻,其次是动作技巧的改进。例如,自由泳中保持头部稳定、眼睛看向池底的要求,在泳镜发明之前是不可能作为基本要求的。
按照这样的思路,蛙泳的动作改进是有迹可循的,不应局限于平蛙或波蛙,就像风清扬传授令狐冲独孤九剑时,不再区分剑宗与气宗,思路的开阔需要观念上的突破。
现在,分享一些蛙泳动作细节的改进心得。
1. 蛙手的大划手可改为小划手
蛙手外划宽一些,抱水有力一些,上半身拉起会更高,有利于换气,也有助于提高蛙手划水节奏和短冲速度。但对于力量较弱的泳者,尤其是女性,较宽的外划和有力的抱水可能成为负担。只要能顺利换气,放弃大划手,采用小划手是更好的选择。
即蛙手外划不必过宽,只需撑起头部浮出水面换气即可。内划时,肘部不必明显后移,只需稍用力夹肘后迅速前伸。
2. 被忽视的蛙泳稳髋意识
臀部的稳定是蛙泳技术提高的关键。在蛙泳游进时,如果臀部能与水面保持稳定距离,意味着蛙泳技术已相当熟练。初学者习惯于充分收腿以增强蹬夹力量,但收腿动作也是正面水阻的主要来源。因此,充分收腿并不可取,减少收腿幅度,虽然减弱了力量,但也大大降低了正面水阻。
在蛙手内划拉动身体时,不要收腿,而是在拉动即将完成时再收腿,这有助于保持臀部位置的稳定。
3. 蛙腿向后蹬夹是错误的
初学蛙腿时,常误以为向后方蹬夹是身体前进的原因,认为脚掌推水方向越正,推水力量越大。其实不然,水面下20公分左右的水才较为“厚实”,因此,正确的蛙腿蹬夹应是向下,而非向后,向下约20度的蹬夹效果明显优于水平方向。想象一下,脚蹬在海绵上与蹬在墙上,哪个提供的反作用力更大?答案很明显。因此,蛙腿蹬夹时,方向应有意识地向下方。
熟练掌握这一点后,可能会领悟到更好的技巧,即向下蹬夹后自然抬高臀部位置。如果加上抬高臀部的意识,并与小划手结合,蛙泳的游进速度会得到显著提升,游进姿态介于平蛙与波蛙之间。具体感受,欢迎交流。
推荐一个分享游泳技术的公众号,赶紧点击下方关注,不错过每日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