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被数字化公益割韭菜

乐活   社会   2024-06-03 09:40   北京  

有的基金会一年的月捐收入是1个亿,买数字化工具的钱是3万6,你一年捐赠收入9万6,买同样的数字化工具,还是3万6。

卖工具的人在做广告的时候,用的是第一个的例子,告诉你性价比,告诉你一个梦。但是绝大多数情况下,买工具的人,每年花3万6买工具的公益机构,一年的收入,可能还不够买工具的钱。

第一案例的成功,是一个意外,甚至可以说,所有你看到的成功案例,都是意外,都跟工具没关。没有那套3万6的工具,她们依然可以拿到那么多捐赠。

从过去几年的事实看,公益机构在数字化公益上的投入,回报率极低。在信息相对封闭,专家无知鼓吹的情况下,很多机构勒紧裤腰带,花钱买了数字化工具。

结果是,绝大多数机构用了一年,两年,发现不行,没用,就撤了。

跟被割韭菜没什么区别。

⚡️

以募捐为例子,腾讯公益是关系筹款,抖音是内容筹款。

数字化工具可以帮助你做好关系维护么,不行,我早就说过了,真实连接才是重要的。数字化工具可以帮你做内容么,更不可能了。

绝大多数机构以为买了工具就可以做好募捐,做好捐赠人维护,但是最终都是当了韭菜。

对于任何一个平台,用户信息永远都是第一位。腾讯公益之所以不能把你的捐赠人信息给你,是因为用户信息能不能分享,是腾讯决定的,不能给,一定是不能给的。拼多多怎么火起来的,就是靠着砍一刀在微信做用户裂变。

其他互联网募捐信息平台,也是一个道理,用户信息是核心资产。分享核心资产给你,不可能。

为了体现公益属性,平台选择和第三方合作,美其名曰赋能,捐赠人服务,然后告诉你,捐赠人服务做得好,可以获得捐赠人增量。敲重点:

做好捐赠人服务=获得捐赠人增量

再让我们回到用户信息是核心资产的观点,作为一个部门,腾讯公益怎么敢说,我要跟第三方平台合作,然后分享微信用户的信息给你们这些公益机构?

不敢,也不能。

所以你们希望通过所谓的第三方工具去获得新的捐赠人,很难,甚至比你想象的更难。

⚡️

中国公益有很多荒谬的等式,例如,举办基金会发展论坛=推动了基金会发展,举办区域公益生态讨论会=推动了区域公益生态的发展,举办了某某某圆桌讨论=推动了某某某议题的发展,举办了某某某讨论会=推动了某某某议题的发展……

反正全是推动,推了几十年,仿佛推了空气,啥都没动。

另一个荒谬的等式就是,购买了数字化工具=做好捐赠人服务。

瞎扯淡。

数字化工具不能帮你做好捐赠人服务,你想靠工具来维护跟捐赠人的关系,一开始有用,新鲜劲一过,就没用了,甚至会让人觉得你烦。

捐赠人,是人类,ta给你捐赠,你呢,你给ta群发信息,你给ta群发邮件,然后你还美其名曰在维护,在服务。

你设身处地想一想,不要说捐赠了,你对一个商业品牌有忠诚度,愿意长期购买,靠的是对方给你群发信息,群发邮件吗?如果不是,那就别整什么数字化公益了。

事实上,过分依靠工具,依赖所谓的数字化,只会让你在服务上懈怠了,进而失去了所有跟捐赠人之间的连接。

你可能会说,那么多专家,那么多学者都在鼓吹数字化公益?你怎么不去想想,ta们要在一线筹款吗,ta们做过项目吗,ta们做过服务吗,ta们自己要跟捐赠人打交道吗,ta们去给一个活动站台说一些数字化公益很重要的话,是谁在给ta们付劳务费。

你要知道,那些卖工具的都是几头收钱,一边收公募的钱,一边收非公募的钱,一边收平台的钱。

数字化工具有点用,但是距离你们想象的有用,天差地别。

10%。

如果你是一家执行机构,每年筹款不能到36万,就不要去10%的钱,花3万6买那个数字化工具。按照现有的平均捐赠(50元/月)来讲,每个月3万的捐赠收入,就是600个捐赠人。

自始至终你们要去思考的问题都是,我应该如何找到并且服务好自己的100个捐赠人,200个捐赠人,500个捐赠人。

这个问题的答案,数字化公益给不了你,你花再多钱,都给不了你。

下半年,对于所有公益机构而言,核心思考都是:省钱,省钱,省钱!

🌵

目前最可怕的情况是,很多机构花了钱买了数字化工具,靠自己的关系,也在那里积累了一定数量的捐赠人。

那么现在,更换或者撤了,都不行,都会带来捐赠人的流失。撤也不是,不撤也不是。

你要想一想,如果真的是想服务你的,为什么不能帮你解决这些问题,为什么不能给你缓冲?

再然后就是一个终极思考:

为啥一年收入9万6的跟一年收入一个亿的,要花同样的钱买工具。卖数字化工具的,为什么不能根据公益机构的收入,设置不同档位,按照比例来收取技术服务费呢?

以此类推,你会发现目前所有鼓吹数字化公益的,都是在割韭菜。

延伸阅读:

你的,第一堂「讲内容」的公益传播课

给每个人的慈善第一课

交互慈善2024:内容公益+公益场景化



库斯卡娅的朋友们
和你一起做点好事,朋友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