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耽误的基金会,和被「错误预设」的慈善会

乐活   社会   2024-06-17 08:20   北京  

上周,我拒了一家有钱基金会报名上交互慈善课,觉得没意思。它是培训秘书长那个项目的金主,看来那个培训真的很水。

同样在上周,有一家报名上课的公益机构,让我感到很惶恐。

我说最近课程涨价,你们要不再考虑一下,对方说已经上报理事长,理事长说要上课,还要其他合作部门的人一起来上课。(其他合作部门比较敏感,不说细节)

那时,我有一种强烈的被信任的感觉,自己应该承担的责任挺重的

很多人想把慈善服务给做好,但是一方面没经验,一方面也没地方学习,找了半天,最终选择了我,挺勇敢的。

我对上课的那人说,因为你们的特殊性,我有必要专门做一些很垂直的内容,跟你们一起探讨和实践,如何把慈善服务做好

🌵

过去这几年,公益慈善行业对于自身发展的主流思考逻辑,是西方公益的思维:

是从西方定义下的基金会去思考中国的本土慈善发展。

你所能看到的公开发言和行业建设意见,大多数来自基金会,或者是跟基金会有紧密业务合作的民间机构以及高校。

很多做公益的将自己称为公益人,谈项目言必提社会问题,这些都是源自上述的思考逻辑。一群人,还要跑去西方寻找慈善之根:)

上述那些机构和人垄断了话语权,对公益和慈善解释的话语权。

我们缺乏一种更重要的思考逻辑:如何从本土慈善会的发展去思考新时代中国特色慈善应该怎么做,未来如何,有什么样的文化。

这种思考,更为重要。但是很遗憾,没有。

有一种狭隘的想法,觉得基金会及其相关的机构,一定比慈善会更懂公益。但是从最近几年的99公益日的数据看来,慈善会已经远远超过基金会系统。

很多人会偏颇地认为都是行政命令下的劝募。但是刚刚过去的2023年,强制捐赠已经很少了。很多人可能不知道的是:

慈善会的捐赠,有一大部分来自乡村基层干部的动员和劝募。

慈善会体系在发展,但是很多人看不到,也没有声音去告诉大家,慈善会在往前走,而且并不仅仅只是靠行政手段在往前走。

如果仔细琢磨,我们其实可以发现,有一些人在公益慈善体系中传播着一种错误的对立观念:

基金会代表民间公益,慈善会是官家的;基金会是靠社会动员和公益传播,慈善会靠行政手段;基金会是未来的希望,慈善会是过去的产物。

在过去的很多年,我也被这种观念所影响。很多刚刚加入这个行业的年轻人,估计也是。

中国的基金会在这几年,真的对公益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吗?我觉得有,但是很有限。更多的是吃到了时代发展的红利。

恶果也很明显,小圈子文化盛行。而且一直给大家洗脑。

很多基金会是混不进那个小圈子。很多进了小圈子的基金会,也说不上话,给钱给资源,结果反而被一些自己都不认同的理念和价值,给代表了

因为被洗脑了,也不觉得有什么问题。

从捐赠资助的有效性看,中国大部分资助型基金会的资助成果非常差,甚至连基本的评估都不会,长期几年没有长进。但是,恰好又是一些资助做得很差的基金会们,把持着资助的话语权和标准规则,这就导致了:

社会资源对公益行业进行资助的时候,有效性非常差,不管是资助项目还是资助机构。因为给他们建议的基金会和人,更在意自己的地位。

同样的,也是那些人,垄断了基金会发展的话语权和定义。

从慈善组织的发展来讲,到今年6月底,民政认定的慈善组织数量会达到15000家,比2022年12月底,增加超过2000家。

在增加的2000多家慈善组织中,基金会的数量不超过250家。这就是说,申请认定成慈善组织的慈善会和民间机构,越来越多。

有一些人和机构花了很多钱很多时间在推动基金会发展,结果,基金会体系不管是结果还是人才上,都没有发展。

反而,善会体系的发展正在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

过去,一些来自基金会和做行业推动的秘书长们会建议我你经常说基金会如何不合规,问题很多,你怎么不去看看慈善会,我们很难,别来给我们挑刺了,慈善会更差,去监督它们。

我反思了一下自己,确实存在一种潜意识的回避,慈善会是官方的,质疑慈善会会引发更高一级权力部门的问询。我无法判断这种想法究竟是真实的,还是出于对权力的想象。

也可能是,被上面那个错误的对立观念所影响。

有意思的是,那些建议我的人和他们的机构,接连出现了违规的行为。

如何把事情做好,「人」是最重要的一环。那么,从「人」的角度去思考,就会出现以下两个结论:

  • 过去对公益从业者的培训,几乎全部都是针对基金会以及其相关合作机构。

  • 对于慈善会以及慈善会工作人员的培训,几乎没有。

针对基金会及其合作公益机构的,不管是合规还是秘书长培训,所谓的这个总监那个主管的培训,到底是好还是不好呢?不好,连及格都算不上。犯错的,都是这些人。

中国那些做培训和赋能的寄生型公益机构和个人,都是基金会养出来的。

这就是为什么我在今天的开头说了,那两个机构。

一家基金会,很有钱,资助了中国基金会秘书长的培训,但是,你们知道的,都是问题。也没啥影响力。

另一家公益机构,没那么有钱,但是想法非常明确,没考虑影响力,很务实,就是想把慈善服务给做好。

很显然,第二家更有意思,也更值得关注。

过去,中国的慈善会从来没有被真正关注过,从业者的自我成长也几乎都是受限的。然后,又总是受到一种潜意识的,错误预设

跟那些推崇所谓公益生态和基金会发展的人不一样,我坚信,我们慈善的根就在我们民间,在基层。

中国的慈善发展,需要慈善会、基金会、草根机构和其他社会组织共同合作。既不能「过分依赖」基金,也不能「错误预设」慈善会。

是开放合作,而不是制造对立。是分享资源,而不是垄断话语权。是学会反思,有错就改,而不是互相抬轿子,你好我好大家好。

下半年,我会回应上面的两个问题:

  • 从本土慈善会的角度去思考新时代中国特色慈善应该怎么做

  • 做一个限定的慈善常识课,针对慈善会和乡村基层工作人员

这两个问题,我都会放在一个垂直议题下。

在此,感谢所有来上课的公益机构,感谢信任。说实话,你们让我越来越诚惶诚恐了!

交互慈善课,不涨价了:

你的,第一堂「讲内容」的公益传播课

给每个人的慈善第一课

交互慈善2024:内容公益+公益场景化



库斯卡娅的朋友们
和你一起做点好事,朋友
 最新文章